APP下载

提质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金牛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4-11-29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

先锋 2024年10期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释放了“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强烈信号,吹响了拼经济搞建设“关键在产业、重点抓园区、最终看质效”的冲锋号角。金牛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产业基础、科技创新、门户枢纽、文旅资源“四大优势”,大力实施“立园满园”行动“五大攻坚”,加快探索一条产业园区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金牛路径,为成都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坚持定位精准化,推动“立园满园”

结合区域资源禀赋,找准园区角色所在、特色所在、潜力所在,有序推动布局优化、功能重塑,全力推动“三大园区”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加快塑造中心城区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是制造为先打造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抢抓机遇,依托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国防工业审计中心(西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中电科十所、中电科二十九所等百亿级龙头企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轨道交通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生物细胞药等战新和未来产业,加快打造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阵地。二是提质升级打造荷花池国际商贸产业园。依托荷花池、金府量力、国际商贸城等千亿级市场发展本底和西部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优势,以成都蓉北商圈为极核支撑,全力推动荷花池、金府、国际商贸城等重点片区建设,着力打造成渝双城商业门户、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基地。三是功能重塑打造国宾都市文旅产业园。依托金牛大道天府文化景观轴、三环熊猫绿道活力轴,有机串联天府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文旅地标,重点发展文旅文博、创意设计和赛事演艺产业,搭建以都市休闲、赛演娱乐、美食体验为特色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赛事演艺体验高地、国际交流交往新地标。

坚持产业集群化,打造“镇园之宝”

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全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着力构建“主导突出、层次分明、成链集群、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园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都市工业。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维度,提能发展卫星互联网、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3个优势产业,加速培育航空发动机、特种芯片、生物细胞药3个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交通、前沿生物等未来产业,梯度构建“3+3+N”都市工业格局,支持腾盾科创、康弘药业等头部企业做优做强,打响以卫星互联网、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军民融合等为代表的“天地人合”特色产业标识。二是转型发展商贸商务。提质建设蓉北、“凤凰山—商贸城”“金牛坝—茶店子”三大商圈,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快推国际商贸城商品集散中心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奥莱8号仓、竹子买车等消费新业态,持续营造智能化、沉浸式、绿色化的消费场景,加快打造引领成渝地区的枢纽型商务商贸中心。三是融合发展都市文旅。以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创建为抓手,依托天府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载体,接洽落地一批场馆运营、活动执行上下游企业,强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企业和品牌导入,加快打造一批集电竞综合体、文化艺术剧场、赛事演艺为一体的文娱赛演新地标,不断打响“凤凰山超级周末”“凤凰乐市”赛事演艺品牌。

坚持要素聚合化,赋能企业成长

紧扣企业所需、政府所能,统筹推进土地资源、生产配套、技术人才向园区聚集、向企业倾斜,加快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充分汇聚、高效配置、集约利用,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提升空间承载。积极探索楼宇产业和综合型产业用地改革、工业厂房亩均绩效评价及激励约束机制,创新将产业IP“注入”低效用地,加快盘活200余亩低效工业用地,推动企业尽快满产达效、显数显税,努力实现土地利用和效益产出双提升。二是促进产城融合。按照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合一”理念,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布局高新园区北区道路、电力、通信、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教育医疗、商务休闲、现代物流等生活配套,全力提升商务办公、产品检测、中试验证等公共平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园区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三是引育创新人才。发挥“一中心三园两院”高端人才集聚平台作用,深入实施“骄子伯乐引才计划”,引优育强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深化与西南交大、中铁二局、康弘药业等校地企产学研合作,探索校企“产业教授”“双导师制”联合培育,支持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选拔、输送新机制,通过订单制、学徒制培养各类技能人才,造就更多“金牛工匠”。

坚持运营专业化,构建良好生态

按照“去行政化、趋市场化”原则,创新园区运营机制,强化产业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小而精”的管理机构和“大而专”的运营公司,不断增强园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一是优化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探索支持各类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园区建设,实现“政府+市场”共治,有序推进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深化园区干部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双轨制”,建立健全以实绩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因地制宜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特质特聘”,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二是细化便企惠企服务。深入实施“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以“12345”亲清在线为牵引,深化智慧蓉城赋能营商环境优化,探索推进文旅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场景应用”等8项试点,创新推进近400项“综合一窗”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提高个体工商户、社保等高频事项网办率,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深化区域产业协作。要用足用好“飞地园区”模式,联动彭州、什邡等地深化“总部+飞地”模式,加快打造700余亩金彭合作产业园和600余亩金什合作产业园,积极探索统计分算、财税分成等利益联结机制,协同互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形成“研发设计在金牛、制造测试在周边”的全链融合发展格局,不断拓展园区产业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