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美食季
2024-11-28周瑾萱
炎炎夏日总是我们最期待的季节。
野生的鲫鱼、草鱼、黄鳝……成了我们餐桌上的常客。
我最喜欢小龙虾,因为它的味道鲜美,也因为钓小龙虾的过程特别有趣。
那时吃小龙虾的人不多,所以田间地头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只要爸爸妈妈去田里插秧,我和妹妹就早早准备好工具:一个大水桶、一小捆棉线,以及家里不要的鱼内脏,跟着父母到田里去。
到了田埂边,爸爸妈妈撸袖挽裤到水田里忙活去了,我和妹妹就跑到边上的水渠钓小龙虾。水渠不大,一个箭步就能跨过去,水也只没膝盖深,所以大人们放心让我们在这撒欢。
先找两根长短合适的树枝,在细的那头绑上棉线,再撕下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鱼内脏,绑在棉线的另一头,自制的小龙虾钓竿就算是完成了。我们蹲下身把棉线放进水渠里,便开始钓龙虾了。
渠水清澈透凉,让夏日的炎热消散不少。我们蹲在水渠边,将诱饵轻轻放入水中。水渠两边长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小龙虾们正栖息、躲藏在这里。
因为水草的遮挡,水下的动静我们看不大真切,只能沉下心,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的棉线。当水面有异动时,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提起“钓竿”——一只大大的小龙虾正用大青钳子一动不动地夹着“鱼饵”。我们乐开了花,忙用两根手指捏住小龙虾的后背,它的钳子再厉害也毫无用武之地。
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就钓获了满满一大桶的小龙虾。
远处传来了母亲的呼唤声,我们才发现夕阳已经快要落下山头,残留的余晖拉长了树木的影子,印在绿色的大地上。
回到家,我和妹妹分工明确:我负责用剪刀剪掉小龙虾的钳子,去掉虾线,妹妹负责拿一支炸了毛的牙刷给小龙虾刷洗干净。我们俩就像流水线生产似的,你刷我剪,很快便处理完所有的小龙虾。
接着便是妈妈上场了。她先热锅烧油,看着油在锅里泛起一层层的波纹,便倒入生姜和葱炒出香味,接着把小龙虾倒入锅里,开始翻炒。不一会儿,青色的小龙虾就都换了个样子,变成了红彤彤的。这个颜色真是诱人,端上桌只一会儿,就被大家一扫而空了。
在这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江南乡村的“美食诱惑”可不止这些!
村里有一条小河,下游的一个转角处,长着一片野生菱角。那是妈妈一次偶然路过发现的。为了带我们姐妹俩吃上这新鲜的美味,妈妈借了小木船,带我们去采菱角。
这是河边的一块缺口,水流在这个地方停下来,里面一整块都是绿油油的像水葫芦似的水草。妈妈把船缓缓划进这块缺口,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水草就是菱角的叶子。菱角的叶片有尖角,这和水葫芦的叶子形状是不一样的。
妈妈用竹竿固定好小船的位置,便让我们开始摘菱角。我和妹妹伸手去够,还是够不着,索性就整个人趴在船板上,俯下身去摘。我们俩都只吃过菱角,可没摘过菱角,扒开叶子左看右看,根本就没看到菱角的影子。
“是不是菱角还没有长出来啊?”我们着急地询问。
妈妈笑着告诉我们,要把叶串整株拎上来,再倒过来就能看到菱角啦。于是,我们照着妈妈说的,把一整株菱角提起倒过来,果然在嫩绿的叶子底下,发现了一个个绿色的菱角。小的菱角颜色嫩绿,大的菱角则夹杂着一些墨绿,显得深沉。
我们从船边的菱角丛开始,摘完一片区域,就调整船的位置,继续“扫荡”。烈日酷暑,我们却丝毫不觉得累,个把小时的工夫就摘了满满一大盆。
“差不多了,留些我们下次再来摘吧!”
“好吧!”我们意犹未尽地回答道。
妈妈把小船划回鱼塘,我们一起上岸回家了。
新鲜的食材只需要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就能呈现出食物的美味。妈妈先用清水搓洗菱角,将菱角表面清洗干净后,一起倒入高压锅中,加入适量水,再撒上少许盐,然后扣上锅盖开火,剩下就是慢慢地等待美味出锅了。
煤气灶蓝色的火焰不停地跳动着,就好似我们那颗渴望美食的心一样,按捺不住地跃动着。等到高压锅开始滋滋作响,便可以关火,静待一会儿,掀开锅盖,水汽扑面而来,一股鲜糯的清香弥漫满屋。此时嫩绿色的菱角已然变成了黝黑色,烧食前有点软软的菱角壳,此时已经变得梆硬,需用后槽牙才能咬开。
我和妹妹早已等不及了,各拿起一个菱角。手烫得抓不住,但我们还是不肯放下,跳着脚、吹着气让菱角加速变凉,然后用牙一咬,菱角一分两半,露出内里粉粉嫩嫩的菱角肉。我们咬住菱角的尾端,一用劲儿,半颗饱满的菱角肉就落入口中,软糯香甜在口腔里交织,那感觉甚是美好。
这些承载着美好童年回忆的夏日美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与快乐,就如那时的夏日在回忆深处依旧热烈与耀眼。
[注:文中的“我”系作者的母亲。]
(指导教师:王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