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孩子也可爱
2024-11-28
名师团队:王铁青 倪华东 陈艳芳 朱泽铧
有一首老歌唱得好:忆童年是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孩子们,请先闭上眼睛,开启你记忆的闸门,调动你的童年档案,聚焦小时候那个最亲密的玩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小”。当你的脑海里出现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咱们的学习之旅就开始了。
莫言的《石磨》中,有一个叫珠子的女孩儿,泼辣调皮,但也透着机灵可爱。
如果不是家里的那盘石磨,四大娘不会经常来家里和母亲一起干活,珠子也不会和我玩得那么近乎。这个小伙伴,真可谓是“石磨推出来的玩伴”呀!
看看珠子的出场:
四大娘有一个女儿叫珠子,小我两岁。我们两家斜对门住着,大人们关系好,小孩更近乎。我和珠子天天厮混在一起,好得像长一个头。
这部分出场描写,很像看戏的时候,主角演员的自报家门。短短两句话,我们就能明白,这是“世交”的缘分,才有了“厮混”的机会。注意哦,这里的“厮混”不是贬义词,而是似贬实褒的写法,是为了要传达和身边的伙伴亲如家人的感觉,就是现在说得比较多的“这俩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所以,当你想表达一些超乎寻常的事物时,不妨试试用一两个似贬实褒的词语,也许会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通过作者字里行间的叙述,如果仅凭文字,珠子实在不是一个特别讨喜的人物。你看,这俩又打架了:
当然我们也有翻脸的时候。我小时候长得干巴,珠子却圆滚滚的像只小豹子一样,打起架来我不是她的对手。常常是她把我狠揍一顿,却哭着跑到我娘面前去告状,说我欺负她。
很明显,这是恶人先告状的节奏啊!虽然珠子比“我”小两岁,但架不住人家个头壮实,干巴的“我”只有受罪的份儿了。再看看接下来的描写:
我们说好了要到我家院子里弹玻璃球玩儿,说好了赢家在输家额头上“敲栗子”,珠子输了,被我连敲了几个栗子。她恼了,扑到我身上,双手搂着我的腰,头顶着我的下巴,把我掀倒在地上,她骑着我的肚子,对着我的脸吐唾沫。我恼了,拉住她一只手,咬了一口。我们都哭了。
瞧瞧这利索的动作:“扑”“搂”“顶”“掀倒”“骑”“吐”,仿佛一气呵成,中间都不带喘气的。干干巴巴的“我”哪经得起她这般死缠活磨啊,这个珠子活脱脱一个霸道蛮横的小辣椒啊!尽管珠子是泼辣的,但神奇的是,这样的珠子,却有着农村娃独有的灵动纯真。她那种没有心眼儿、“能动手就别吵吵”的境界,着实让我们觉得有意思极了。
文中直接描写珠子的语言并不多,珠子的霸道和蛮横只通过两段文字和两件小事的叙述就跃然纸上,而她的顽皮可爱只在短短数语的对话描写中,凸显得淋漓尽致。虽然文字叙述的是珠子不讨人喜欢的一面,但是又不让你觉得她讨厌,隐约间反而感到她有让人喜欢和欣赏的一面。这种感觉的变化,使珠子这个人物显得立体、生动而鲜明。
孩提时代,总有个人让你难以忘怀。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用一种“独角戏”的语言讲了一大堆的儿童趣事。书中写了一对调皮的人:朱多星和表弟小沙,这俩简直是“捣蛋鬼”的代名词。咱们调动点儿材料,一起来分享:
我叫朱多星,但许多人都叫我“智多星”,这样我就等于有了两个名字。
小沙这个名字听起来就不妙,像小傻。即使把小傻叫做小沙,也没什么坏处:傻子本来就不值钱。
这样的介绍让人捧腹,让人忍不住想翻开这本书去看看朱多星和小沙之间发生了多少有趣的事情。这样的介绍还能让我们猜测出:“智多星”并没有那么聪明,很多时候是自作聪明;小沙也许不傻,只是和这个“智多星”混久了,沾染了比别的孩子更多的淘气。这俩“捣蛋鬼”,淘气值也是满格的。
还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大家一定认识,那就是《木偶奇遇记》里的主人公——匹诺曹。这个小顽童,已经是世界级家喻户晓的“调皮捣蛋鬼”了。匹诺曹一直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可是他非常顽皮,又非常好奇,还禁不住诱惑,所以经常上当受骗,而且还经常说谎……你听听,这些劣迹斑斑的描述,乍一听真是让人脑壳疼。但是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匹诺曹是个让人生厌的角色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无论是珠子和“我”,还是朱多星和小沙,抑或是老木匠创造出来的“匹诺曹”形象,都像极了我们童年时代的样子。你记忆中的那个人,是不是前一秒和你吵架,后一秒又和你默契十足,相约玩耍了呢?让你的细胞跳跃起来,相信你脑海里的童年时光,依然像树梢最美的那片叶子,绿得发亮!
(文中提到的《石磨》选自《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