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中国》素材拓展与运用

2024-11-26李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23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费孝通教化

得分点

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难过。”(同上注),但是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被教化者,并不是统治关系。

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儒家很有意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

(选摘自《乡土中国·长老统治》)

深度思考

角度一:“爱”的表达方式并不只有疼惜,还有严格。

费孝通先生说“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难过。”这是说疼爱孩子的父母师长为了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跟得上社会的步伐,必然会经常干涉他们的言行,我们通常会称呼这个过程为“教养”。而“教养”好一个孩子,并不能只是“养育”,还得“教育”;并不能只是供给孩子衣食饱暖,还得帮助孩子树立言行的规则意识;并不能只是一味地“阳光普照”,必要时也得有“疾风骤雨”。所以,对于父母师长而言,对一个孩子“爱”的表达方式,并不只有疼惜,还有严格。当然,这种严格是对底线和原则的坚守,而不是毫无沟通的武断;是帮助孩子懂得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和打压;是激发孩子奋发图强的内驱力,而不是只是一味地强调服从。

素材对接

有记者采访华坪女子高中,看到孩子们早上5点半就必须起床,晨起5分钟后洗漱完毕,得跑步上下楼梯;上午5节课,下午3节课,中间午休1小时;一直学习到晚上12点,孩子们才能熄灯上床睡觉。总而言之,除学习以外,所有其他时间都被尽可能压缩,吃饭不能超过10分钟,来回都要跑步前行。

张桂梅校长说,有人批评我搞应试教育,可不拿出这样拼的架势,等到孩子们高考坐进同样的考场,做同一份试卷时,怎么和外面条件好的孩子比?也就是这种教育,华坪女子高中已送走10届毕业生,超过2000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改变了她们只能早早嫁人的命运。

运用示例:“爱的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爱的教育”?片面强调“甜言蜜语”,只迷信鼓励教育,这不是完整的“爱的教育”。爱的方式本应该是立体的,除了拥抱和亲吻,也需要戒尺和纪律。费孝通先生说“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更难过。”这句话诚然有些调侃幽默的成分,但在张桂梅校长管理的华坪女子高中,那些最严格的校规校纪背后,恰恰潜藏的就是张桂梅校长对大山里的女孩们最无私的疼爱和最深沉的希冀。

角度二:“文化”拥有一种强大的塑造人格的能量。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文化是会为绝大部分人都认可和接受的,是一种大家都会自觉传承下去的约定俗成。而对于还没有了解到这种文化的孩子或是外来者,文化就会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要求这些新成员自觉服膺。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就拥有了一种强大的塑造人格的力量。比如我们小时候听的那些睡前故事,“狼来了”“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等,其实都可以看成是父母在对我们进行一种文化浸染,尝试在我们身上勾勒出传承于中华民族的诚实、坚韧、勇敢等品格。

素材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运用示例:文化的力量不仅可以穿越时空,还可以穿透每一个人。费孝通先生说:“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比如我们小时候听的那些睡前故事,“狼来了”“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等,其背后传播的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诚实、坚韧、勇敢等宝贵品格。文化就是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些习焉不察的熟语,铺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底色。

角度三:继承传统但不能迷信传统。

费孝通先生说:“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也就是说,越是发展迟缓的社会,对传统的依赖就越多;越是发展快速的社会,对传统的依赖就越少。事实上,传统并非只是某些约定俗成的抽象意念,比如过年拜财神;它更多的是一种寄托情感的风俗,比如九月九登高,清明祭祖;或是世代积累的各种经验,比如三月三要吃地菜,某些老手艺人的制作程式。这些都会被大家自觉地传递。我们要继承传统,但不能迷信传统,我们更需要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移风易俗,不是简单机械地对传统进行复刻,而是要面对当下现实,主动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更新,赋予传统以更强大的生命力。

素材对接

2023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打造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火出圈”。这出戏目前已演出过百场,一票难求。

《新龙门客栈》真正“出圈”是2023年8月6日晚的抖音直播。这场直播吸引了925万人次观看,近4000名观众发布了超过1.4万条评论。演出返场时主演陈丽君单手抱起演员李云霄转圈的视频,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高位。不同于以往的越剧表演,这出戏的“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沉浸式场景,剧场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二是题材新,以往越剧多讲述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剧以江湖入题;三是主创阵容年轻,该剧集结了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以及一批新生代演员;四是营销新,该剧的短视频营销与周边文创开发均贴合年轻人的需求。

运用示例:传统不该是祭祀在神坛上的偶像,而应该是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费孝通先生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传统如果一直强调“守成”,那传统一定会随着如水的时光流逝掉生命力。我们更需要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移风易俗,不是简单机械地对传统进行复刻,而是要面对当下现实,主动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更新。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打造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火爆出圈,就充分证明了古典戏剧并不必然会成为供奉在博物馆里的文化化石,而完全可以成为被现代年轻人所青睐和追捧的潮流性艺术形式。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费孝通教化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