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贵曲
2024-11-26董尚元
写叙事作文时,总觉得文章过于平淡,最大的原因是平铺直叙,缺少波澜。
双线交织,凸显事件波折
亦辰写的是校园欺凌,这个话题不容忽视。它像病毒一样存在,困扰着深受其害的学生们。
亦辰的这篇文章采用双线交织的方式来叙事,通过事情的发展线与情感的变化线展现故事情节,凸显了事件的波折。
文章的明线是事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文章的起、承、转、合。
起:事情的起因是“我”被欺凌,胖墩儿威胁“我”要给他带一盒酸奶,如果不给就要收拾“我”。承:小作者宕开一笔,写“我”读《神笔马良》,希望自己也有一支神奇的画笔。神奇的马良突然出现,表示会帮助“我”成为一个勇敢的小朋友。转:写胖墩儿想抢“我”的水杯,马良真的出现了,帮“我”赶跑了胖墩儿。合:揭晓真相,班主任表扬“我”的勇敢,“我”才意识到对胖墩儿说“不”的不是马良,而是自己。原来,“马良”是“我”想象出来的。
文章的暗线则是伴随着事情发展不断变化的内心情感。
在“起”的阶段,开篇就设置悬念:因为遭受欺凌,“我”战战兢兢,满是恐惧。在“承”的阶段,“我”的情感是半信半疑,不安中夹杂着惊喜。在“转”的阶段,“我”的内心涌起一股巨大的气流……眼神更加坚定,呼吸更加有力。在“合”的阶段,“我”终于意识到那天刮起的风,是“我”勇敢的挣脱,大喇叭是“我”大声的呼喊,内心充溢着战胜邪恶后的坚定与自豪。
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叙事,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也让读者看见了“我”的变化和成长。
虚实结合,写出内心波折
叙事类文章如果就事写事,即便写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会因为缺少内在情绪的波动而平淡无奇。亦辰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技法,写出了内心的波折。
文章开篇是写实。“我”一次又一次被胖墩儿霸凌,今天要酸奶,明天要果汁,“我”苦恼极了。通过实写“我”被霸凌,巧设第一个悬念:“我”究竟要怎样才能“不再见到这个可恶的家伙”?
接着引实入虚。写“我”读到了《神笔马良》这本书,马良现身要帮助“我”。这就设置了第二个悬念:马良真的能帮到“我”吗?
第三个环节虚实结合。当“我”又一次被霸凌时,一阵大风吹过,马良真的来了,带着他的神奇画笔。他大笔一挥,画出了一个和教室一般大小的大喇叭……胖墩儿被吓跑了,而且自此以后,胖墩儿再没找过“我”,也没有欺负过“我”了。这样虚实相生,解开了前两个悬念,同时又让读者很自然地产生了第三个悬念:世上真的有马良吗?
最后虚中见实。原来“马良”是“我”想象出来的。正是这个想象出来的马良,唤起了“我”最坚强的一面。这就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面对霸凌要勇敢地说“不”,碰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
为文贵曲。要么写出事情的波折,要么描绘内心的波澜,要么兼而有之。这样,文章才会摇曳多姿,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