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整合视域下初中语文项目化写作学习研究
2024-11-26杲立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化写作学习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跨学科整合视域下,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写作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与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化写作学习活动,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融合跨学科课程,引领项目化写作新方向
(一)选择适宜的跨学科知识点进行融合
在初中语文传统写作教学中,写作内容往往局限于纯文学或日常生活的描述,而跨学科知识的引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素材和观点,使学生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兼具科学性和思想深度。因此,选择适宜的跨学科知识点进行融合在写作教学中十分重要。在选择适宜的跨学科知识点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其与语文学科的相关性,还要关注其对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准确识别并选取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跨学科知识点。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确保所选的知识点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时,教师可跨学科整合设计“探索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项目化写作任务,选择并融合适宜的历史和地理等跨学科知识点。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去探寻城市的历史遗迹,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然后,借助地理学科,分析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等。之后,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中心,使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并收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合,并完成这一写作任务。融合跨学科的项目化写作方式,使学生在探索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对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尊重,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二)创建跨学科主题写作框架
在探索项目化写作的新路径时,融合跨学科课程成为一种创新方法,其中创建跨学科主题写作框架是核心环节,其不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帮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审视和探讨写作主题,还能有效地整合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使写作更具深度和广度,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新闻写作”为例,这个写作任务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写作项目。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核心议题,如选择“校园运动会”作为新闻报道的主题,这样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然后,教师要系统地梳理与新闻报道和校园运动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在语文方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写作规范和语言特点;在历史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新闻是如何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在道德与法治方面,让学生探讨新闻报道中的公正、真实原则,以及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最后,教师构建综合的跨学科主题写作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锤炼语言,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从历史的角度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延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厚度;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公正、真实地报道新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样的跨学科主题写作框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对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的理解,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构建多元化资源库,支撑项目化写作创新实践
在初中语文项目化写作教学中,构建多元化的写作资源库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正所谓“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为了支持语文学科项目化写作的创新实践,教师需要为学生整合内容丰富的写作资源库,其中不仅应包含经典的文学作品、优秀范文以及写作技巧指导,还应涵盖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知识和信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写作需求,并培养跨学科思维意识。
首先,资源库的构建应注重文学性与多元性的结合,除了收录如《红楼梦》《围城》等经典文学作品供学生研习其深刻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之外,还应广泛收纳如《人民日报》的社论、知名作家的散文等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范文,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能力,资源库中应纳入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物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例如,可以收录描述“二战”历史事件的《二战回忆录》、介绍地理景观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文章,以及解释科学原理的《万物简史》等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最后,资源库还应关注时代性和创新性,及时收录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新材料,如近年来的科技新闻报道、社会热点分析文章,以及获得文学奖项的短篇小说、深度报道等,从而在实施项目化写作教学时,有助于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激发创新思维,拓展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小组合作探究,共促跨学科知识深度应用
小组合作探究是语文学科项目化写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项目化写作学习本身就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而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汇聚多元视角,拓宽写作思路,同时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深度应用。在这一环节,学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成为协同工作的团队成员,明确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汇聚于笔下,从而打造出别具一格、内涵丰富的作品。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修改润色”写作任务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如下项目化写作学习流程。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项目任务和目标。在此次“修改润色”项目化写作学习任务中,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已有的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提升文章的质量和表达效果,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还要注重文章的结构、逻辑和内容深度。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篇待修改的文章。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需求来选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分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例如,修改阶段任务包括语言修改、内容修改、结构修改等;而润色阶段任务包括用词润色、句式润色、修辞润色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修改润色后的文章进行展示和分享,各小组可以互相评价、学习和借鉴。通过这一项目化写作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写作技巧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项目化写作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指向跨学科整合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写作学习,不仅是对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革新,还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深刻回应。运用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跳出传统的学科框架,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和挖掘写作主题,有利于锻炼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化写作学习,鼓励其勇于尝试、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