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捷克独奏曲《新疆之春》意境之美
2024-11-26阿迪娜·巴吐尔
摘 要:艾捷克作品《新疆之春》,描绘了新疆入春时的美景,全曲充分利用艾捷克细腻柔和的表现力,为听众呈现了入春时的意境美,表达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艾捷克在音乐表现过程中,音乐表达极其丰富,在表现快活愉悦的情感时,音色圆润而舒适,饱满而微妙。通过这首描绘景物的乐曲中艾捷克所用到的表现手法,可以联想到其他的弦乐作品,艾捷克的表现手法与二胡等弦乐息息相关,因为所有的弦乐作品都是通过声音的粗细强弱来表现某种意境。本文以维吾尔乐器艾捷克为研究对象,以其作品《新疆之春》为外在呈现,从创作背景、作品分析、意境之美三个层面逐一进行探讨与分析。从探究中找到共性,提倡艾捷克音乐作品今后的发展应更多地与其他弦乐相融合,彼此借鉴,共同发展。
关键词:艾捷克;新疆之春;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4-00-03
艾捷克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传统弓拉弦鸣乐器,主要流行于新疆麦盖提、巴楚、喀什、莎车等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维吾尔族乐器艾捷克一直都流传在民间,是最传统的民间乐器,最开始是出现在和田等地区,随着文化的传播,后来才在其他地区慢慢出现。艾捷克的外形很精致小巧,是个球状,纯手工木头制作,内侧蒙蟒皮,通过音柱与桐木板相连接,使共鸣体形成两个半球形,周围有小点点状的小孔,是发声用的,琴拖是可以转动的,设计与小提琴极其相似,这样的设计是用以调整弓与弦的角度,音色具有版面震动与皮面震动相结合的效果。我们现在通常用的都是改良后的艾捷克,古老的艾捷克因为制作方法及使用的材料、技术等具有音箱特别小、音量不够响、演奏音域窄的缺点,虽然音色独特但满足不了更多歌曲的演奏需求,演奏和学习不方便,由于音域窄演奏不了更多的曲目,只能演奏当地的部分乐曲,不能跟乐队一起演奏,不能更容易地创新演奏技巧及演奏技法。于是就有了改良艾捷克,改良后的艾捷克加宽了音域,改善了音色,提高了演奏水平及演奏技巧,能适应多种乐队编制和各种音乐形式的演奏,能突破狭义的民调演奏,能实现各民族音乐、世界音乐、各种风格音乐的演奏。
若就艾捷克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会发现相关文献寥寥无几,仅有四十余篇期刊、相关论文二十余篇。且下载量较多的研究,多是以维吾尔族音乐、维吾尔族乐器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涉及了艾捷克的一定研究。以艾捷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章,更多是从乐器层面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作品的分析。因此,本文将以作品为切入点,先对艾捷克作品《新疆之春》的创作背景进行论述,接着从节奏节拍、旋律、曲式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最后从美学层面对该作品的意境美进行探讨。
一、《新疆之春》创作背景
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这样伟大的文明古国,在近代却逐渐落没。自1840年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受尽了屈辱,尽管如此,中华民族始终坚信光明的到来,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在敌人面前敢于冲锋、迎难而上,终于在1949年取得胜利,而后开始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人民以“春”为题材,载歌载舞庆贺新生的精神风貌,与春之生机盎然相呼应,以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大气的曲风、动人的语调、真挚的情感讲述着新疆春天的故事,呈现出新疆人民新的生活[1]。
《新疆之春》由马耀先、李中汉于1956年创作。此作品作为新疆文艺史中的重要音乐作品之一,在创作过程中,作品主题部分先由马耀先先生进行初步创作,华彩乐章后由李中汉先生修改升华,最后通过层层实践,经众多中国优秀小提琴作曲家不断打磨、锤炼与完善,最终形成短小精悍并极具新疆地域特色的小提琴独奏曲。后经过乐器间的共鸣与摩擦,此作品成为艾捷克音乐作品的经典曲目。整首曲子真实地描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全曲曲风在速度把控上以小快板构成,所呈现的氛围是快乐愉悦的,所以,节奏特点均以舞蹈性节奏为主,全曲演奏音区都为高音区,并且多次使用了用弓技巧,如跳音、跳弓、拨弦等。《新疆之春》正是艾捷克演奏家在小提琴原创作品基础上,根据艾捷克的音色特点稍作更改,后被列入艾捷克作品教材中。《新疆之春》作为艾捷克代表性曲目,在全曲音型结构上模仿了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使作品的特色更加鲜明与鲜活。此曲将中华民族精神、新疆人民民族精神与气节完美地展现在作品中,体现了浓郁的音乐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新疆之春》曲式分析
《新疆之春》全曲为2/4拍,切分节奏是其主要的节奏,极具舞蹈性与跳跃感。第一部分强劲有力,以二分音符的长音起始,音乐逐渐分裂,转入活泼跳跃的节奏音型。在音乐的第二部分,以新疆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小提琴用双音的演奏方式奏出具有活跃舞蹈性的旋律,以表现人们载歌载舞,快乐度过节日的情景,再往后就是散板,没有严格的节奏节拍限制,在这里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情感的投入任意延长某个音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似乎增添了入春的一丝丝神秘感,这段结束后,音乐又回到了最开始的活跃气氛,在曲子的结尾,与钢琴伴奏来一个强有力的和弦结束全曲。
纵观全曲,在速度上,曲目的速度为Allegro,是欢快且优美的。旋律展现的音区集中在高音区,全曲的旋律都是欢快愉悦的,表现入春时节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精神饱满的快乐状态,只有到中间散板部分时,旋律逐渐缓慢,让人陷入无限的遐想中,似乎让人感觉自己来到了乡下,在葡萄架下悠闲地欣赏着入春时的美景,使人陷入沉思。在曲子的最后,又会回到一开始的活跃气氛中,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
《新疆之春》是一个ABA的单三部曲式,以A大调为主,如谱例1所示,乐曲开始是一个两小节同音反复的引子,然后在钢琴的轻快伴奏下,刚开始呈现的是喜悦的气氛,乐曲旋律活泼,用跳弓开篇,继而转向连弓的技法。
乐曲的B段是一个反复性的两句式乐段,调性由A转到D大调,用小提琴的弓根双音演奏,显得很干脆利落,在这里会使用到切分的节奏,这是新疆歌曲最常用到的节奏型,显得气氛很活跃,过几个小节之后,乐曲又回到了A大调。小提琴的技法由双弓改为拨弦的方式,又有一番独特的感觉,钢琴用八度的方式继续维持着新疆舞蹈的感觉。这段旋律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鱼咬尾”以及西洋的“模进”手法,强度逐渐变强,达到音乐的巅峰,A1段是再现段,基本上再现A段,只是在后半部稍有变化,小提琴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跳弓和高音区长颤音中演奏,直到最后的三小节,速度逐渐减慢,钢琴伴奏与演奏者一同按下铿锵有力的和弦,精神地结束全曲。
三、《新疆之春》意境之美
所谓“意境”,就是“意”和“境”之合,前者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意象,而后者则是艺术家营造的客观景象。情境与物境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缔造“意境”之美。
(一)物境的自然美
“物境”在王昌龄的《诗格》中意为偏重于写景的部分。物境的出现为与情境的呼应奠定了客观基础。《新疆之春》的“物境”在艾捷克的演奏中凸显出更为具体的形象。《新疆之春》使用改良后的艾捷克,它的音色与小提琴大同小异,如果说小提琴的音色犹如海水,水清粼粼的,丝绸般滑过,那艾捷克的声音里还会有海边小石子儿和水相碰,发出的潺潺流水声,无数细砂石“沙沙作响”,具有别具一格的异域风情。艾捷克的音色既能使人感到像是走进了荒山野岭,只见那儿寸草不生,人迹罕至,渺无人烟,给人孤独忧伤的感觉,又能让人进入“火树银花不夜天,金龙醉凤舞除夕”热闹喧嚣的境界。
全曲为单三部曲式,开始时是非常有力度的二分音符,使人陷入无限的幻想中,并引发入春时节心中的窃喜。第一部分的演奏必须铿锵有力,充满生机,不能拖沓,这样才能表现出春日里的生机盎然。音乐逐渐由连音变为跳音的形式,显得活泼可爱,随后又进入连音效果,艾捷克高音区的音色本来就很响亮,更加具体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形象。
中段部分先后转至D大调与原调性A大调,在双弦上演奏具有舞蹈性节奏的旋律,以表现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伴随着响动的铃声,舞姿时而如青云般慢移,时而如旋风般急转,舞出诗句里的悲欢离合。此时音乐逐渐进入高潮,运用了一段用左手拨弦、和弦音型以及快弓奏法交替出现的全曲最华彩的乐段,这里的音响效果就像哈萨克族乐曲冬不拉一样,富有节奏感和层次感。
(二)情境的释然美
“情境”是创作者的作品中偏重于书写情怀的部分。情境在艺术作品中的描绘,将为引起观众的内心共鸣做出情感铺垫。而在乐曲的华彩乐段,也是散拍部分,此段的伴奏与旋律紧密结合,华彩刚开始时的音符在节奏节拍上有相对的自由性,根据个人情感的变化来演奏,所以每个人演奏的风格都各不相同。可能有些地方有的人愿意把长音拖得更长一些,都是因人而异,开始的几个音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节奏节拍限制,根据个人情感的脉络去延长每个音符的时间,而这种演奏上的自由性也造就了情境的释然之美。
此段的情绪是平稳、缓慢、深情的,所以每个音符拖得时间较长,多用长音去表现,在按每个音符时会用到颤音、揉弦等技巧,要注意强弱对比,使用连弓的演奏技法时要平稳舒缓地换弓,使旋律线条优美动听,流畅自然,同时演奏者随着伴奏的运行平稳前进,演奏时要格外重视线条的流畅性,换弓时不能有任何的瑕疵,否则不仅会影响情境的营造,更会影响整个乐段优美柔和的意境。
(三)心境的超然美
情足境完,情境交融。物境的自然美与情境的释然美在乐曲中有机结合,形体完备。而乐曲最终给观众的感受,不仅限于听觉上的享受,更会带来听觉效果所延伸出的视觉“虚境”:艾捷克音乐作品中具有无限的意境美,可以从演奏过程中的每一个用弓技法中感受到春意盎然。新疆人民围绕着火炉盘腿而坐,大家吹弹歌唱,欢笑满堂的场景仿佛浮现眼前。艾捷克的音色使人们神怡心旷之际,耳边好像有一阵微风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情景交融,能从演奏者的演奏中联想到一幅画面,从而产生的情感与乐曲的主题密切呼应,由景生情,由情而联想到景。虚实相生,除了能感受到乐曲能直接呈现给人的感情外,从空白之处或者是从实有的画面中另有所悟,虚实结合,更能体现其多层意蕴。这种听觉上的“实境”与视觉上的“虚境”互相渗透与转化,大大丰富了乐曲中的意象,开拓了作品的意境,充实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从而共同体现出这首乐曲带给观众心境的超然美。
四、结束语
作品《新疆之春》气氛活跃,表现的是欢乐洒脱的情景,只有真正走入音乐中,才可以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意境美。艾捷克作品《新疆之春》所表现的意境美并不是作曲家简单的描绘物象和意念,而是演奏家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新疆景物真实的情感和内心感悟,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意识,是作曲家与演奏家对于情与思、景与物以及新疆真实画面的完美融合,是一种音乐“情景交融”的境界。
改良以后的艾捷克具有多样化的发展空间,能演奏各民族、各风格、各音乐体系的作品。艾捷克除了能演奏本民族的乐曲外,还能演奏其他国家的名曲,如古典、爵士乐等,在乐队中起到的作用与西方小提琴一样,有高、中、低音声部,凡是小提琴能演奏的乐曲艾捷克都能演奏,小提琴能表达的音乐作品艾捷克都能表达。艾捷克乐器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既可以表现多元化世界音乐,又可以拓宽、丰富民族乐器呈现,但意境始终贯穿在乐器的灵魂中,任何时代,意境美都是音乐作品呈现的精髓之一,都是不能够舍弃掉的,在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吸收现代音乐文化之长,兼容并蓄,努力使得艾捷克这一乐器走向世界多元音乐格局,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艺术走向更加宽阔的道路,使得中国的音乐艺术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县怡妃.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巧和情感表现[J].黑河学院学报,2021(0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