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闽剧走进心灵
2024-11-25王雨萱
戏腔一开,便汇千古忠孝礼义,成一时悲欢离合,唱一曲人生流转。闽剧,携着琴音锣鼓声,悄然走进我的心灵……
声音与记忆“捆”得最紧,它让时光变得生动。虽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但学习闽剧的记忆仍“植根”在我的童年回忆中:奶奶坐在大树的阴凉下,手中摇着蒲扇,隐在背光的阴影里,腰直背挺,精神焕发,似以小院为台,以蒲扇为剑,声音嘹亮,字正腔圆。她无需浓妆,亦无需观众,自让那闽剧如此动人心弦。
“女儿乔装男人样,爹爹汝竟然认不清。”抑扬顿挫的腔调瞬间吸引了年幼的我的注意力,我专注地看着奶奶,连手中的玩具掉了都没有发现。奶奶注意到了我的目光,对我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把年幼的我抱在腿上,放慢了语调接着唱,我也跟着“咿咿呀呀”地模仿。四五岁的我不明白奶奶唱的是什么,只觉得那曲调悦耳,婉转中透着英气,听着就让人心生欢喜。从此,闽剧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之后几年,奶奶常带着我去戏院听戏。朱漆着色的高台透着厚重的历史感,随着一缕阳光洒下,锣鼓锵锵,好戏开场。祝英台一身红装立于台上,发冠簪花玉搔头,长袖飘摇舞翩跹,眼尾点了胭脂的秋瞳顾盼流转,向外张望着梁山伯。榕腔声起:“梁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我从此不敢看观音”;诸葛亮手持鹅毛羽扇,头戴高冠,抚其长髯,深思熟虑间,谏忠贞之才,看得我连连叫好;沉香头扎小辫,头顶宝莲,穿着布衣,同一身红甲的二郎神挥枪舞矛,劈山救母,我不禁为他的一片孝心动容……声如潺潺流水,又似巍巍大山,间关莺语,绕梁三日,绵绵不绝。每一次听戏,我都感到心旷神怡,如听仙乐,仿佛我也是戏班的一员,与他们共进退,同荣辱,话长情。那颗名叫“闽剧”的种子在我心中逐渐抽出了绿色的嫩芽。
一团拂尘似的云翳了太阳,阳光却依旧尽力从云隙间钻出来,洒在朱红斑驳的戏台上,摇曳的光影“斑驳”了演员的脸。看着他们的眼中澎湃着一种不可言状的坚毅,我的心不禁被狠狠地“撞击”了。
戏落之后,奶奶带我进入了后台,四方院井,八方演员。我忽地想起方才看见的那一抹抹坚毅,脱口问身边的一位演员为何会选择闽剧。他仰面长啸,作台上腔势道:“日久生情哪——”在爽朗的笑声中,我似乎听出他内心的执着。“只是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学这一门传统文化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戏已开腔,八方开听’。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只要开了腔,就不能停下,就算没有人,四方神灵还在听……”奶奶苍老的声音如一股清泉,浇灌了我心中“闽剧”的嫩芽,让其在我心中繁茂生长。身为华夏儿女,我们当不忘根、不忘本!让闽剧走进心灵,承文化传承之责,如此,甚好!
【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构思精巧,不落俗套。小作者详实地叙述了自己与闽剧初识、相知、相熟的过程,内容紧扣主题,情节连贯。行文过程中,小作者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以及细化分解的动作描写技法,生动地再现了演员表演闽剧时高超卓绝的表演艺术。作文语言优美,展现出小作者对生活出众的细致观察能力与深厚的文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