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品质
2024-11-22张珠容
20年前,四川攀枝花的黄先驰敏锐地捕捉到了鲜食玉米的商机,却也同时发现了一个弊端:这种玉米的上市时间很短。黄先驰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理想的种植地——云南省芒市。芒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即使在冬季,这里的鲜食瓜果蔬菜仍然一应俱全。
黄先驰种植玉米秉持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则。每年八九月是玉米的上市时间,黄先驰却在这个时候开始种植,因为这样他的玉米就能赶在岁末年初上市;大家一垄地种两行或三行玉米,他却以种西瓜的方式去种玉米,一垄地种四行,这样能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亩产更高;别人一年只种一季玉米,他却计算好上市时间,一茬压着一茬种植,确保一年四季都有玉米出售。正因如此,黄先驰的玉米地在同一时间有不同生长阶段的甜玉米,十五天的、一个月的、两个月的……最让黄先驰得意的是,每到冬季整个市场只有他有货,因此价格很可观。看到黄先驰种植鲜食玉米赚了钱,当地很多村民开始跟着他一起种植。几年之后,芒市遍地都是甜玉米。
玉米一多,芒市本地市场就消化不了,怎么办呢?黄先驰意识到,必须要拓展省外市场了。他四处奔跑考察市场,好不容易与湖北武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的客商达成合作协议,却没想到,第一车货运到武汉时箱里的玉米皮全黄了,大部分玉米也变质了。原来,芒市白天气温高,玉米采收下来后没有打冷降温,在运输途中持续散热,导致压在中间的玉米变色变质。
从那之后,黄先驰尽量选择在晚上天凉后采收玉米,并且陆续建起5个冷库,即使晚上采收的玉米也要进入冷库降温处理,然后分选、打包、装箱。为保险起见,黄先驰还在保鲜箱里放置冰瓶。这样,鲜嫩的甜玉米即使经过10天左右的运输和保存,也仍然很新鲜。
如今,黄先驰每年销售自产和村民的鲜食玉米1000多吨,辐射上海、广州、大连、成都等多个城市。靠着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品质,黄先驰挣得盆满钵满。
与他一样,四川省成都市的李建兵在经营阳光玫瑰葡萄时也是在种植和市场这两个方面苦下功夫。
很多年前,李建兵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矿产专业博士毕业,之后创办公司做勘探工作。这个过程中,他在都江堰的河西地区发现了一块宝地——这里的土壤是黑土,天然原生的有机质含量达到了2%;地处青城山的脚下,在夏天和秋天昼夜温差极大。这两个特点,让李建兵觉得这里很适合种植阳光玫瑰葡萄。
不过现实有点残酷。第一年收获时李建兵发现自己种出的阳光玫瑰葡萄不仅“大小果”严重,大的大,小的小,而且病虫害也多,大部分是残次果。于是,他到处请教专家,到国内一些有名的果园参观学习。
阳光玫瑰葡萄对温度、湿度要求比较高,尤其到了夏天,土壤温度一旦过高,阳光玫瑰葡萄的根系就会停止生长。李建兵建造的大棚从外观上看没什么特别,实际上是高科技。只需要从手机上设置好数值,当棚内温度偏高(28℃及以上)时,大棚就会自动打开通风散热;而当温度偏低(20℃及以下)时,大棚就会自动关闭,起到保暖作用。
此外,李建兵还独创了精细化管理阳光玫瑰葡萄的方法,枝条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疏果疏多少、叶片留多少,他都有很精准的要求。为什么要做到这么细致呢?答案只有四个字:市场喜欢。阳光玫瑰葡萄的市场很大,但很多人在种植时追求短期效益,或在果实没成熟时销售,或把颗粒种得很大。在李建兵看来,阳光玫瑰葡萄要想卖得长久,卖得俏,品质稳定是关键。他通过精细化管理种出来的阳光玫瑰葡萄,就好像是一串串复制品——每串果子有60粒左右,每粒果子的重量都在15克左右,且每粒果子的糖分都差不多。这样好看又好吃的葡萄,自然是抢手货。
有句话说得好:抬头看天,低头看路。抬头看“天”,看的是市场的“天时”,只有好好地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要,才能选出最有竞争力的种植品种;低头看“路”,看的是种植路,只有好好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才能种出优质的农产品。黄先驰和李建兵都是紧紧抓住深挖市场需求和精细化种植这两个抓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不断深耕,最终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编辑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