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杨亿巧续联
2024-11-22李嘉麟
宋真宗时期,杨亿上任翰林学士,刚一进院,就有人拉他去看翰林学士院墙壁间的题句。大家言称这句上联自大宋建立以来就没有人能对得出。这句上联是:“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上联中的李阳指的是我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另据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这上联巧用了老子“指树为姓”的典故,并自然地运用了成语“生而知之”;后半句“生”字是前半句“姓”字的一部分。要对出下联,不仅要找到另一位姓氏与典故匹配的人物,还要找到相应的成语,其构思之精巧,难度之大,难怪多年无有对句。现场众人也都是饱学之士,自然通晓其中难处。
杨亿略加思索,轻声道:“马援死以马革裹尸(屍),死得其所。”众人听到了杨亿的下联,略加琢磨,无不佩服他敏捷的思维和广博的见闻。
马援是东汉的一代名将,他曾辅佐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兴复汉室,后被封为伏波将军,位列于赫赫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中。晚年时期的他尚不服老,追思战国名将廉颇的风范,主动请缨征讨武陵,后病死于军中。据南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在这次出征前,有人劝他年岁大了,应当在家好好享受荣华富贵。马援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就是成语马革裹尸的出处。
杨亿这句下联援引了“马革裹尸”这个典故,巧用了“死得其所”这个成语,后半句的“死”为“屍”(尸的旧体字)的一部分,妙手天成,非胸中有大丘壑、大手笔,实难为之。从对联蕴藏的精神气魄来说,上联中的人物老子秉持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主张一动不如一静,属于出世派人物;杨亿下联中的马援向往“老骥伏枥”的人生,即使处在“烈士暮年”的时候,仍旧“壮心不已”,渴望为国出征疆场,是入世派的代表人物。上下联之间不仅对仗工整,联中人物的精神世界也恰好相对,堪称文苑精品。
(编辑 兔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