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4-11-21胡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10期

摘 要 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多样、区内植物种类丰富而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较高,病虫害防治难度大。为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效果,在介绍保护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病虫害监测能力,持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以及注重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7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在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的,受到特殊保护和管理的一定面积区域。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物种方面,以及在保护具有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自然遗迹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和有效的管理。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作为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典型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植物种群为主,兼具野生动物保护的功能。虽然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区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但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的安全性、稳定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有必要对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以弥补当地病虫害防治的不足。

1 概况

1982年,陕西省政府开始筹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经陕西省专家评审,同意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布河北塞罕坝等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国办发〔2007〕20号),将化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陕、鄂、渝三省(市)的接壤地带,地处陕西省最南端的镇坪、平利两县交界的化龙山林区。保护区覆盖范围对应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08′13″。保护区的总面积为28 103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

11 923 hm2,缓冲区面积为3 914 hm2,实验区面积为12 266 hm2。

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6.6 ℃,极端最高气温为18.9 ℃,极端最低气温为-18.6 ℃,无霜期为250 d。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使保护区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的森林格局,森林生态系统表现出自然完整、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的特点。目前,保护区内的森林有9个植被类型和26个群系。2015年

5月至2016年6月,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开展的森林虫害普查结果显示,保护区有森林害虫277种,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危害程度较小的害虫,只有华山松大小蠹1种危害程度较大的害虫[1]。在时间上,虫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9月,具有发生时间晚、结束时间早的特点,且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海拔2 200 m

以下的区域。病害方面,近年来,对森林危害比较大的主要是松材线虫病,该病害对松树有着毁灭性的破坏,致病力强,且传播速度快、寄主种类多,防治难度较大[2]。

2 病虫害防治现状

2.1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1 开展病虫害监测

保护区管理局主要采取人机结合的病虫害监测措施。安排专门人员常态化巡视森林,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实地、详细检查分析;使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对区域内森林生长状况进行低空巡查,利用拍摄的照片识别、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同时,保护区管理局根据病虫害监测的需要,会对人员进行持续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对无人机等监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查与维护,确保病虫害监测的效果。

2.1.2 针对部分病虫害采取防治措施

安康市林业局、保护区管理局会根据当地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病虫害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研究、制订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指导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科学防治。例如,针对松材线虫病这一高发病害,安康市林业局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安康市2023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有力地指导了保护区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该方案在介绍基本情况、防治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按照除治区和重点防治区两类区域分别制订了主要防治措施。其中,除治区的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检疫检查、开展疫情监测、清理死亡松树、疫木除害处理、防治媒介昆虫等,重点防治区的防治措施包括严格检疫封锁、全面开展监测普查、防治松墨天牛等。同时,管理局会根据病虫害防治的需要,集中采购和使用相应的防治药剂或者设备。例如,2023年8月,管理局集中采购了一批华山松大小蠹聚集信息素,用于诱杀华山松大小蠹。

2.2 病虫害防治成效

保护区通过重点针对松材线虫病、华山松大小蠹等典型、多发病虫害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这些病虫害在保护区森林中的发生率,保证了森林中苗木的健康生长。此外,保护区逐步构建起了人机结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利用人与技术的互补性,提高了病虫害发现、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3 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监测能力有限

目前,保护区的病虫害监测主要依靠流动人员开展,难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病虫害监测,导致病虫害监测能力比较有限。虽然保护区管理局借助专项财政资金在保护区内布设了智能周界防范监控、重点植物物候监测点和实景视频管护系统,用于全天候的远程巡视监测,为森林病虫害监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该类监控系统并非专门针对病虫害防治开发和配置的,导致系统中可供病虫害防治使用的数据资源比较有限[3]。故而,从整体上看,保护区的病虫害监测能力仍是有限的。而这种能力有限的情况,导致当地无法实现病虫害监测全天候、全区域覆盖的目标,进而影响到了病虫害防治效果。

3.2 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更新滞后

目前,保护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由保护区管理局主导。虽然保护区管理局内部设有保护管理科,专门负责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对保护站和管理点实施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和检查。然而,该科室的人员并非完全是农业技术专业背景,且缺乏对保护区重点、高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持续性研究、学习和更新。这导致部分区域出现瓜绢螟、华山松大小蠹虫害等病虫害时,该科室的人员无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防治。而在防治松材线虫病等时,保护站需要求助安康市林业局的技术专家。显然,这种部分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滞后的情况限制了保护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使森林中病虫害蔓延的风险加大。

3.3 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精准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植被分布多样且存在交叉的情况,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精准度不够。1)病虫害防治的范围不精准。由于缺乏高效的监测、调研力量,保护区更多地在已经发现病虫害的区域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而其他区域则没有被纳入病虫害防治范围内,导致病虫害防治未能覆盖全部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区域。2)病虫害防治措施不精准。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保护区虽然会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但是主要依靠的仍然是以往的经验性做法,并没有根据病虫害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精准性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防治的行为缺乏针对性,防治的效率和效果往往不理想。

4 对策

4.1 提高病虫害监测能力

1)加强智能监测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应用。保护区应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通过在视频管护系统中增加病虫害识别的算法,实现自动识别和预警;增加监控摄像头,确保系统覆盖区域内全部森林;增设如红外热成像仪、光谱分析仪等专业的病虫害监测设备,进一步提升现有智能周界防范监控、重点植物物候监测点和实景视频管护系统的病虫害监测能力,实现病虫害监测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全天候、持续性的监测[4]。2)在重点区域实施无人机遥感巡查。无人机遥感巡查是在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综合性森林病虫害巡查技术方法[5]。在病虫害监测中,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可以通过无人机对林区进行巡查,获取高清的森林影像数据。然后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和风险,并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监测结果,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存在病虫害风险的区域进行精准防治。考虑到保护区内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保护区管理局可以根据以往病虫害监测数据,划分出各类病虫害重点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然后在该区域内投放相应的无人机遥感巡查装备,借助无人机实现区域内病虫害的全范围、动态化监测。

4.2 持续更新病虫害防治技术

1)壮大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队伍。保护区应继续借助柔性引进人才的方式,加强与陕西师范大学、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农业技术、昆虫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以壮大现有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力量。同时,根据病虫害监测的相关资料数据,梳理出本年度重点防治的病虫害类型,然后邀请高校、技术推广单位的相关专家为保护站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培训,使他们掌握诸如瓜绢螟、华山松大小蠹等病虫害发生和传播的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及时更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法。2)开展重点病虫害技术攻关。针对常见的如瓜绢螟、华山松大小蠹等病虫害,保护区应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当然,也可以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剂。3)完善病虫害防治方案。保护区应根据病虫害的监测结果和发生规律,对原有病虫害防治方案中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及时淘汰对森林生态系统破坏性较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确保防治方案契合病虫害防治的现实

情况。

4.3 注重病虫害的精准防控

1)划定精准的病虫害防治范围。保护区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划分不同类型病虫害的除治区和重点防治区,形成保护区内病虫害发生区域“地图”,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参考性资料,确保防治工作覆盖所有可能或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区域。同时,在病虫害防治实践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程度进行细化明确,用于指导制订差异化的防治策略,实现精准施策。2)建立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机制。保护区要定期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此前针对特定病虫害所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对原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细化调整,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精准性和

有效性[6]。

5 结语

保护区作为兼具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和野生动物保护功能的重点区域,其病虫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虽然保护区前期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如病虫害监测能力有限、部分病虫害防治水平偏低、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精准等方面的不足。针对这种情况,保护区要在提高病虫害监测能力的同时,持续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并注重病虫害的精准防控,以确保病虫害防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凌小惠,吕建荣.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普查初报[J].绿色科技,2017(17):186-188.

[2] 李强,汤麒麟.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4(1):37-39.

[3] 袁紫耀,金舟.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3(16):122-125.

[4] 张薇薇.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J].绿色科技,2021,

23(2):33-35.

[5] 边翠芳,方刚.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科技,2024(1):55-56.

[6] 魏清义.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6):

16-18.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