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这些日常注意要知道
2024-11-20熊小芳
所谓脑梗塞,即因脑血管的血流中断,使得特定区域脑组织遭受缺血性损伤。它常伴随有半身不遂、言语功能受阻等临床表现,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症。引发脑梗塞的关键因素主要涵盖了动脉粥样化、血栓生成、血压异常、血糖失调以及血脂异常等。这些病因均能造成脑血管的阻塞现象,进而诱发脑梗塞的发生。
脑梗死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
在脑梗死后,患者往往遗留一些功能损害,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 肢体活动障碍:是脑梗死的常见后果,患者可能会遭遇单侧或双侧肢体的运动障碍,严重者可能连行走都变得不可能。通过积极地康复锻炼,有些患者能重新获得部分肢体功能。
☞ 语言障碍:可能遭遇言语表达上的困难或理解上的阻碍,严重时可能无法发声。借助专业的语言康复治疗,部分患者的语言功能获得改善。
预防并发症尤为关键
☞ 防止深静脉血栓:由于长时间卧床,脑梗死患者往往面临着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需在医师的监督下,规律地执行肢体运动,如在床边进行腿部锻炼和实施按摩。此外,穿着弹性袜和使用抗凝血药物也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手段,能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避免感染:长期卧床的脑梗死患者更易遭受肺部及尿路感染。为减少感染风险,患者需保持个人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因长时间压迫而形成褥疮。此外,维持口腔卫生和进行恰当的呼吸训练也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可能性,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
☞ 监控血压和血糖:多数脑梗死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症。对这些病症进行严格管理,有助于防止脑梗死的再次发生。患者需定期检查血压和血糖水平,遵循医嘱使用降血压和降血糖药物,调整饮食习惯,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及时辨认风险警示, 有助于预防脑梗再次发作或病情恶化。
☞ 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一旦遭遇突如其来的剧烈头痛,尤其是伴随有恶心感、呕吐或意识不清的状况,可能是脑出血或梗死的预警信号。此类状况极为危急,须立刻送医接受诊断与救治。及时的医疗干预能减少脑部损伤,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 肢体麻木或无力:当脑梗患者意外体验到单侧肢体,如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无力,尤其是无法正常运动时,这可能是血管再次栓塞的迹象。需立刻就医,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新的血管阻塞,并遵循医生指导展开相应治疗。
☞ 语言障碍:在康复期间,如果脑梗患者突发语言沟通障碍,这可能是大脑语言区域受到二次损害的信号,需尽快就医,以防因脑部血管再次阻塞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