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真是越慢越好?未必!
2024-11-20张昕
有的人吃饭习惯狼吞虎咽,有的人则过于细嚼慢咽。殊不知,吃饭过快过慢都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进食过快会带来四大危害
辽宁省名中医张艳说,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吃饭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然而,长期进食过快会给身体带来不可小觑的危害——
1.添肥增重:快速进食时,大脑无法及时感受到饱腹信号,容易过度进食,从而增加热量摄入,引发超重、肥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2.胃肠受累:咀嚼食物是消化过程的起点,进食过快可能导致食物未在口腔中被充分咀嚼,使得消化系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应对未经消化的食物,无形中增加了胃肠负担,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
3.血糖不稳:过快进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的急剧升高,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长期血糖大起大落可能引发糖尿病等问题。
4.癌症风险:快速进食的人许多时候没有等到食物变凉或充分咀嚼便已经下咽,这些过烫或过硬的食物会对消化道造成不小的损伤,增加患癌的风险。
吃得过慢也不利健康
古话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细嚼慢咽,有益养生。 但是,如果进食速度过于缓慢,往往会过犹不及,对健康不利。
首先,消化酶分泌高峰一般维持在10分钟内,此时为消化食物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是营养吸收的最佳时间,过慢饮食会导致营养吸收不完全。
其次,高脂肪食物的吸收需要胆汁的帮助,长时间的进食会导致胆汁分泌不足,使得脂肪无法被充分消化,造成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此外,进食时间过长还可能会导致食欲减退,越吃越不想吃。长此以往,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厌食。
科学进食,注意三个细节
如何掌握科学健康的进食速度?张艳总结了三个要点:
1.控制吃饭时长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中晚餐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30分钟。
2.正确增加咀嚼次数
应培养细嚼慢咽的意识,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吃得过快,也不要一味追求慢饮食而刻意放慢进食速度。建议普通人群一口饭咀嚼20~30次左右;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及老年人,每口饭菜尽量咀嚼在25次以上。
3.专心吃饭
古人说:“食不语”、“食勿大言”(见《千金翼方》),就是要人们在吃饭时专心致志。对于现代人而言,吃饭时应远离手机、电脑,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上,充分享受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