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绘本视频的设计与应用

2024-11-20雷天胜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11期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器具、材料和现代媒介,发挥多种媒材的特性,展现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形式,运用音频、绘本、动漫等多样化教学资源,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形成联觉反应、培养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绘本视频中,教师整合音频、绘画、文字、动图等学习素材,将学生对音乐的感性体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进对音乐作品的多维感知与深刻理解,是完成听赏与评述、趣味唱游、情境表演等音乐学习任务的重要资源。

一、音乐绘本视频的内涵界定

绘本,又叫图画书、画出来的书、儿童图画故事书等,由picture book翻译而来,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可以没有文字),展现儿童视域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儿童产生积极、有意义互动效应的读物[1]。可见,绘本是具有描述性、儿童性与教育性的表现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它在幼儿教育,以及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他学科亦有教师将其用于教学之中。有音乐教师尝试通过音乐绘本教学,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感悟理解,认为音乐绘本就是在绘本图文二重奏的基础上加入音乐要素,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的共同参与下,在立体、有声、有色的多维场域,欣赏图、文、乐共融演绎的“交响故事”[2]

综上,笔者认为,音乐绘本视频是一种以音乐为主体,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审美需要,依靠绘画、文字、旋律线等素材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听觉语言与视觉画面的浸润中,具身性走进音乐故事、生动性表达音乐情感、创造性开展艺术实践的媒介形式。它独特的教学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图形与文字等内容组合形态的多样性上,还在于将听觉作为故事讲述的主要方式,将抽象的音乐感受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同时兼具趣味性和启发性,带给学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绘本视频的设计原则

音乐绘本视频以音乐的方式讲故事,立足故事视角悟音乐,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素材。设计音乐绘本视频时,教师应秉持尊重音乐本体、凸显学生立场、注重故事讲述的原则。

(一)尊重音乐本体

音乐绘本视频中的音乐,不是绘本视频的背景音乐,而是讲述音乐故事的关键性素材,是音乐绘本视频的“本”与“源”。尊重音乐本体,就是把音乐要素作为绘本视频设计的支架,把音乐音响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帮助学生获得对音乐本体的感性体验。例如,制作《朝景》绘本视频时,教师可以先了解诗剧《培尔·金特》的梗概,将音乐中的配器、速度、力度等要素作为设计线索,选取摩洛哥海岸早晨的图片或者绘画作为画面素材,根据乐曲中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圆号等乐器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出现对应的乐器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大地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凸显学生立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有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均应凸显学生立场,要将学生需求作为教育的基点,将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3]。这启示我们设计音乐绘本视频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经验、个性与需求,绝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学生的意志。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审美特点,在色彩、线条、文字与音乐的结合中,让学生欣赏音乐绘本视频时收获“美”的体验。二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网络上学生喜欢的、有价值的音视频资源,丰富音乐绘本视频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探索音乐、表达音乐。

(三)注重故事讲述

音乐绘本视频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由音乐和图画等共同发挥叙事的作用。优秀的音乐绘本视频作品,往往包含有趣的、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带给学生独特的艺术感受。如果教师开展器乐作品的欣赏教学时没有歌词文本的辅助,学生常常难以走进音乐塑造的场景之中。音乐绘本视频将音乐、漫画、文字等要素结合起来讲故事,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景。例如,教学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时,如果教师只是以“初听—复听—再听”的方式重复播放音频资料,学生是很难对“咚呛咚呛”的打击乐器声产生兴趣的。若在音乐绘本视频的支持下,以音乐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则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如图1)。

三、音乐绘本视频的应用策略

应用音乐绘本视频时,教师要承接教材、营造情境、整体感知、适当留白,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围绕学习活动与评价任务设计,使之成为发展与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用之材。下面,笔者以《山村来了售货员》为例,阐释音乐绘本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承接教材,整合音乐学习资源

音乐绘本视频可以有效整合音视频、音乐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等资源,实现音乐、故事与教学三者的巧妙结合。应用音乐绘本视频时,教师要基于自身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整体把握音乐体裁、学情特点和学习目标,整合相关学习素材。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具有北方音乐特点的唢呐独奏曲,作品所在单元主题为“北国豪情”。这个音乐作品还是一首标题音乐,有“赶路”“吆喝声与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与告别”“继续前进”五个音乐标题。该曲以东北民歌曲调为基础,通过唢呐与乐队的呼应演奏、速度变化与节奏对比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出售货员到山村售货时的热闹场景。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音乐绘本视频在教学课件的基础上,融合五个音乐标题的文字内容、音乐片段图形谱、东北秧歌音乐的打击乐器(鼓和镲)、青年唢呐演奏家的演奏视频等学习资源,以唢呐为故事讲述人,呈现售货员鲜活的人物形象与生动的售货场景。

(二)营造情境,增进音乐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及个性品格,其核心特征在于“迁移”[4],情境则是发生学习迁移的基本条件与重要载体。音乐具有很强的抒情功能,当乐曲以力度、速度、节奏、节拍等要素的变化作用于人的听觉并产生直接的感性体验时,必然会唤起听众的心理反应与情感波动,将人们带到音乐营造的情境之中(如图2)。图画以线条和色彩描绘艺术形象,将抽象的音乐感受具象化表现于画面之中,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音乐绘本视频将音乐与图画融为一体,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塑造认知形象,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服务于音乐教学。

在《山村来了售货员》一课中,笔者根据对音乐标题内容的理解,以文字的方式表述情境内容(见表1),由此创作了五幅音乐主题的漫画,并应用于音乐绘本视频中。音乐与绘本漫画的结合,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售货员为什么到山村售货”“乡亲们为什么这么欢迎售货员”等关键问题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完整讲述音乐故事

教学听赏与评述、聆听音乐等内容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切割式聆听的现象,即教师将音乐作品按照段落、标题等切割成若干音乐片段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把握主奏乐器、音乐主题、创作手法等基础性知识,开展体验式音乐学习活动,但其弊端主要体现在片段式聆听中由于缺少对音乐作品起—承—转—合的整体把握,学生对音乐作品易出现片面化理解。音乐绘本视频则可以完整讲述音乐故事,整合教学素材,串联学习环节,将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绘制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故事。运用音乐绘本视频时,教师还应明确该视频用于哪个教学环节,通过对已开展学习活动的“承前”与即将实施学习活动的“启后”,发挥其独特的叙事功能。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现实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作曲家多年前在湖北青山演出时看见过一位货郎,他挑着货担沿街吆喝,很是快活,山里的人们看到他就像看到亲人一样,所以当时就想把这种感觉写出来[5]。为了能够生动地表现售货员的人物形象与卖货场景,笔者将该绘本视频用于分段聆听之后,通过回顾已开展的学习活动,完整呈现售货员到山村售货的故事(如图3)。

(四)适当留白,拓展音乐想象空间

音乐是有一定的时间性的。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音乐进行,听者的音乐预期随之出现,音乐心理学将此现象称为“音乐的期待”[6]。这对音乐教学的启示是,一方面,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予以视觉画面的配合,以验证音乐心理预期是否与音乐塑造的意境相吻合;另一方面,突出聆听作为感受音乐情感的最初作用,通过画面的适当留白,发展学生的音乐期待,激发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应用音乐绘本视频时,教师要控制视频画面数量,确保听觉成为学生获取音乐感性体验的主渠道。此外,如果教学选用的视频画面过于真实,不是“有我之境”,则难以使学生成为“境中人”,不利于学生展开想象。《山村来了售货员》全曲时长3分多钟,笔者用于音乐绘本视频的画面只有8幅,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通过适当留白,学生在欣赏音乐绘本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观其“形”、入其“境”,更能体会音乐之“情”,发挥音乐以情育人的功能。

四、结语

音乐绘本视频是具有艺术性、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的学习资源,将其用于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开展体现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学习活动。目前来看,对音乐绘本视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探索核心素养立意下音乐教学的实践转向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思考。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让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中把握先机,通过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提高音乐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立项课题“‘听·见中华’:新时代学校美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L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姚颖.中国当代小学绘本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94-99.

[2] 黄美华.“绘本语境”中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中国教师, 2020(5):44-46.

[3] 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6.

[4] 陈平.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与行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22(Z2):57-59.

[5] 丁妮.张晓峰:民乐是写给老百姓的艺术[J].上海采风, 2017(5):54-57.

[6] 蒋存梅.音乐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109.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德育处副主任、苏州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