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和美”德育研究

2024-11-20王顶凤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4年8期

[摘 要]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和《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岑巩县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分析家庭与学校在培养学生“和美”品德方面的作用与责任、家校共育的小学“和美”德育教学策略,以及家校共育的小学“和美”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在家校共育框架下,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注重品德教育的整合性以及强化师生家长三方合作等策略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出具有“和美”品德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德育;“和美”;教学策略

“和美”德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这个概念强调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氛围,以便学生获得更全面成长,其核心是将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社会环境,而家校共育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2022﹞7号)等文件要求,探讨基于家校共育下小学“和美”德育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基于家校共育的“和美”理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期望,从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德育教学,家庭是孩子品德和价值观最初形成的地方,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通过家庭访问、家长会等方式,学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德育辅导和指导,使学生在学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家长在家庭中延续学校的德育,与学校形成呼应,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在“和美”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长应该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学校形成一致的德育引导,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活动等方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作

在家校共育的框架下,“和美”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旨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引导,这种三方合作体现了一种共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即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实现学生品德、智力、情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引领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这种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还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其全面成长。同时,家长也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和美”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了解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通过参与家长会议、德育讲座等形式,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进程,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建议,同时,家长还可以在家庭中延续学校的德育,与学校形成呼应,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努力[1]。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中,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被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其中包括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这一框架下,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学校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情感态度。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学校可以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艺术、体育、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家庭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力量,家庭是学生情感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情感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情感态度,建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二、家庭与学校在培养学生“和美”品德方面的作用与责任

(一)学生价值观与品德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最亲近的社会环境,孩子从家庭中汲取了许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往往在孩子的一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和美”教育的指导下,家庭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首要责任,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时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家长可以通过在家庭中展现亲和力、尊重他人、理解和谅解的态度,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培养孩子的和谐品格[2]。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关爱和理解也是培养孩子“和美”品德的重要途径。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从而促使孩子具备善良、正直的品德。

(二)学校教育环境与示范作用

“和美”教育理念强调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社会环境,在“和美”教育的框架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校应该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教育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营造出学习和谐、互帮互助的氛围,学校可以通过规范的校规校纪和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举办各种主题班会、德育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其爱心和责任感。同时,学校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也对学生的品德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以身作则,做良好品德的典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正能量,让学生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爱与关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家校合作与互动

家校合作与互动在培养学生“和美”品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密切合作可以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沟通不仅有助于学校了解家庭背景、家长期望和对学生的关注点,也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机会,增进双方的信任与理解,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家庭访问、电话或电子邮件沟通等方式,学校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探讨学生的品德教育问题,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家校联谊活动,营造融洽友好的家校关系,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也为家长提供了与学校教师、其他家长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了解与交流。通过家校联谊活动,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教育目标和德育措施,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促进孩子的品德发展,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家长一起参与、感受家庭温暖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情感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家校共育的小学“和美”德育路径

(一)构建家校联系平台,畅通沟通渠道

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是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当今社会,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与合作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平台,如家长会、家长工作坊、家校联合活动等,对于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标至关重要。家长会作为家校联系的重要载体,提供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直接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学校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德育方针和措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进度以及课程设置等情况,家长也有机会向教师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需求和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这种双向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彼此,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3]。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家访活动可以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促进学校与家庭的紧密联系,更好地配合孩子的成长需求,亲子读书会则可以营造家庭共读的氛围,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亲子关系。此外,参与志愿者活动也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参与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体验奉献与友爱的价值,强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二)注重整合品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注重品德教育的整合性是小学“和美”德育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意味着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之中,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将品德教育融入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可以通过德育课程的设置,将品德教育纳入正式的学科体系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品德教育,这些德育课程不仅可以传授学生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规范,此外,主题班会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主题班会的举办,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社会现实和个人责任。同时,学校的校园文化也应该注重品德教育的渗透与弘扬。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应该通过校训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等形式,强调品德修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德育主题活动、评选优秀学生品德典范等方式,弘扬正能量,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觉学习、感受品德的力量。除了学校的努力外,家庭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应该与学校共同努力,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形成的重要环节,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家庭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家庭的温暖氛围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家长的爱与关怀,树立自信、乐观、勇敢、坚强的品格[4]。

(三)强化教师、学生、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品德发展

强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作是推动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家校共育目标的关键举措,在这种合作关系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成长,形成了一种紧密的教育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合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典范和引领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德育内容的渗透,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5]。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家长的期望和关注点,以便更好地配合家庭进行个性化的品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建议和指导,共同为学生的品德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家长在师生家长三方合作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实践者,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成长,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品德教育贡献力量,通过参与家长会议、德育讲座等形式,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德育方针和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探讨学生的品德成长问题,同时,在家庭中,家长还应该延续学校的德育,与学校形成呼应。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活动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6]。

综上所述,要积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政策要求,探索实践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协同育人的内容、途径和方式。精准关注不同需求家庭和困境儿童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动寻求社会育人资源,破解学校家庭育人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注重品德教育的整合性以及强化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作等策略的实施尤为重要,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和美”品德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师.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小学德育实践[J].智力,2023(35): 120-123.

[2]张小宁.小学德育中家校共育模式的应用与探索[J].教育界,2023(34): 125-127.

[3]王贺雷.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J].家长,2023(30): 47-49.

[4]岳进文.家校合作视角下小学德育策略[J].教育艺术, 2023(9): 5.

[5]曹秀苗.“双减”政策下小学班主任“家校共育”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10): 169-171.

[6]陈英.融合德育建构魅力小学语文课堂[J].新智慧,2023 (22): 59-61.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