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园地定级实践技术分析及思考

2024-11-20陈智华郑少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32期

摘要:文章立足广东省,以园地定级为实践基础,对园地定级技术思路及确定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定级指标处理与量化、计算定级单元分值、初步划分园地级别,以及级别验证、调整与确定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剖析定级过程中的技术重难点,并提出思路建议,旨在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园地定级工作提供技术经验及借鉴。

关键词:园地定级;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广东省

园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食物生产和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为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生长环境。园地定级作为自然资源评价评估中的一环,是人类对园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通过园地的定级,实现全面掌握园地的资源特点,为下一步更加合理规划和利用园地资源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如识别园地的潜力和局限性,确定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策略。园地定级需综合考虑园地的自然特征、土壤质量、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并借助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准确评价。通过建立健全的园地定级体系和监测机制,实现对园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园地定级技术分析

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自然资源评价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粤自然资利用〔2022〕1274号)对广东省园、林、草地定级工作要求。本轮广东省园地定级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为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现状园地,分为果园、茶园以及其他园地,评价时点为2021年12月31日。

(一)定级原则及方法

1. 定级原则

园地定级应遵循五大基本原则,实现科学、准确地评价和分类园地,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一是分类分区原则:按照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及园地二级地类开展;二是综合分析原则:评价指标需全面反映园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等综合属性;三是主导因素原则:重点突出对园地质量起着主导作用的因素;四是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以定量为主,对现阶段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五是科学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既要确保定级工作操作规范可行,又要考量定级成果的推广应用。

2. 定级方法

园地定级方法有因素法和修正法两种,各有优劣。因素法通过综合分析土地质量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和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评定级别。它具有独立性强、易于操作等特点,但与分等成果衔接性较差,等级体系性不强。修正法在园地分等的基础上,根据定级目的选取修正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级别。它与分等成果的衔接性好,但受等别指数影响较大,强调级别与等别成果相衔接。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优势和适用性选择定级方法,本文以因素法为例,其中,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分值,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定级单元分值,采用因素法初步评定园地级别,通过总体分析与抽样调查方法对级别划分结果进行验证、调整与确定定级结果。评价时点为2021年12月31日。

(二)定级技术路线

园地定级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首先,收集园地定级所需的基础资料,包括园地的基本信息、要素资料和图件资料。接下来,利用ArcGIS技术制作园地定级工作底图,准确反映园地的空间分布和特征。根据园地的情况,确定定级单元,将园地划分为适当的单元,定级单元的大小和形状应能够反映园地的空间分布和特征。然后,建立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园地特征和规模,确保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特尔斐等方法量化和比较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指标处理和量化,将园地数据转化为可比较的数值。通过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每个定级单元的分值,反映园地的综合质量水平。根据分值范围,采用等间距法初步划分园地初步级别。进行业内检验和外业核查,验证划分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调整和确定园地级别,编制定级成果系列成果。

(三)定级关键技术分析

1. 确定定级指标体系及权重

园地定级指标体系由必选指标和备选指标组成。必选指标是定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指标,包括有效土层厚度、土壤pH值、坡度、水源保证率等,备选指标则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考虑到地区特有的因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将必选指标和酌情纳入的备选指标结合起来,促使园地定级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区域园地的质量和特征。在广东省实际定级开展中,主要根据《园地分等定级规程》(TD/T 1071-2022)《广东省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全国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技术问答(第二期)》关于园地定级指标体系调整情况,立足不同区域资源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果园、茶园、其他园地特性,综合分析指标对园地质量影响情况和基础数据情况,提出园地定级指标体系建议,并征询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园地定级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权重的确认上,需邀请熟悉当地园地利用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政府部门专家,以及自然资源分等定级、自然资源公示地价等行业专家参与打分,专家总人数不得少于20人,并在不协商的情况下独立打分,打分轮次为2~3轮。

2. 定级指标处理与量化

在指标处理方法上,园地定级工作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资料、土壤普查成果以及相关部门收集的资料,通过对基础资料整理与分析并且根据《园地分等定级规程》《广东省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等规程规范技术要求,确定本地园地定级指标处理方法,如表3所示。然后根据相关技术处理要求,确定园地定级指标等级标准。

3. 计算定级单元分值

(1)计算公式。园地定级,主要是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定级单元分值,其数学模型为:

(2)计算示例。以果园某定级单元编号为例,计算定级单元综合分值,进行计算过程示例:该定级单元的综合分值=(有效土层厚度分值×有效土层厚度权重值)+(土壤pH分值×土壤pH权重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值×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值)+(土壤质地分值×土壤质地权重值)+(坡度分值×坡度权重值)+(坡向分值×坡向权重值)+(水源保证率分值×水源保证率权重值)+(连片程度分值×连片程度权重值)+(田间路网分值×田间路网权重值)+(中心城市影响度分值×中心城市影响度权重值)+(对外交通便利度分值×对外交通便利度权重值)+(道路通达度分值×道路通达度权重值)=100×0.1039+60×0.0716+100×0.0916+80×0.0729+40×0.1067+40×0.0838+100×0.1024+20×0.0522+60×0.1016+60×0.0625+60×0.0758+80×0.0750=68.98。

根据定级单元综合分值的计算结果区域各类园地定级结果,以广东省某市为例,果园定级单元综合分值分布区间在40.59到87.16。

4. 初步划分园地级别

在计算定级单元分值后,需要对园地进行初步划分级别。在实际工作中,等间距法和总分频率曲线法是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常用的等间距法为例进行分析。使用等间距法进行初步划分级别时,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管理需求,确定适当的级别数量。一般而言,初步划分的级别数量不宜超过5个,以保证划分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如图3所示,采用相等间隔划分级别,果园可划分为4级。

在实际划分园地级别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难题,如园地图斑的空间不连续性和大小差异等。为了确保划分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仔细检查指标赋值和等指数计算是否存在误差,确保所采用的指标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核实指标赋值方法和扩散方式是否正确,以确保划分结果的可靠性。其次,审查权重的取值是否合理。权重反映了不同指标对于园地级别划分的重要性。如果权重取值不合理,可能导致划分结果偏离实际情况。此外,对于具体的图斑,我们需要核实其划分级别是否准确。有时图斑之间可能存在大的地物阻隔,如铁路、河流等,导致跳级的情况,此时我们需在文本中进行特殊说明。

5. 级别验证、调整与确定

园地级别验证、调整与确定是对初步确定的定级单元进行校验和调整的工作,以确保定级结果的准确性,并考虑区域管理需求。校验内容包括定级指标及权重、定级指标级别划分标准及其分值、定级单元分值等。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所有定级单元中随机选择一部分进行内部检验,并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外部核查。定级单元的选择原则是实现县域内各类二级园地级别的全面覆盖,同时考虑园地分布和自然条件差异。内部检验的标准是定级单元分值的正确率应为100%,如果低于100%,则进行全面核查和校正。对于不合格的定级单元,根据实测情况和分等工作程序重新计算分值,确定为最终结果。整个调整过程将详细记录,并与原有计算资料一同整理归档。

(1)内业核查内容。在园地定级的内业检验中,主要进行以下内容的核查:正确性检查、逻辑性检查和完整性检查。正确性检查包括图形正确性、图斑面积正确性、数据正确性和结果正确性的检查;逻辑性检查主要涉及定级指标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检查主要涉及指标属性的完整性和图形的完整性。

(2)外业核查。为了确保园地定级成果的准确性,我们会从内业检验的样本中抽取1%进行外业核查。外业核查是在内业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园地定级单元的实地因素和因子进行核查,同时填写调查表格、进行现场拍照记录,并核实园地定级的结果。不同指标的外业调查方法会有所不同,主要参考《园地分等定级规程》(TD/T 1071-2022)和《广东省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各个指标的调查方法如下所示。

二、园地定级重难点分析及思路建议

(一)需安排合理资源投入应对庞杂数据处理及外业调查

园地定级工作中的资料收集和外业补充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组织。资料收集涉及多个部门和庞杂的资料,导致收集难度大。而外业补充调查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和专业技术培训,实施难度大。为了确保园地定级工作的精确性,首先,资料收集阶段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及时获取所需的资料。同时,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和流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审核,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其次,外业补充调查阶段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培训调查人员,提供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等。同时,还应与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合理安排人员和资源是应对工作量挑战的关键。根据园地定级工作的规模和时间要求,确定合适的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员。

(二)定级指标量化方法与标准需结合地方实际合理分析

园地定级工作对定级指标的量化方法和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并不能简单地参照分等指标划分标准。在确定指标量化标准时,第一,综合分析地方特点和需求。深入了解广东省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特点。通过调研和调查,了解地方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园地定级中的指标进行科学界定,确保指标与地方特点相匹配;第二,借鉴农用地定级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过往的农用地相关定级工作经验,了解到其他地区在指标制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定级指标;第三,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园地定级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需要,还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应综合考虑地方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适应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三)定级指标权重制定广东省园地定级指标权重建议值

根据《广东省园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的要求,园地定级指标体系主要考虑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子。除了必选指标外,各地根据地方情况选择备选指标,导致园地定级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在整体基本因素层面上,地理位置相近的区域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本因素层指标对园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差异不会太大。然而,由于定级工作是由各县区独立开展的,指标权重的打分是由专家独立采用特尔斐法确定的,因此导致园地质量指标权重打分结果会存在局部差异。考虑到整体区域情况和体系构建的需要,建议后续结合全省园地定级指标权重分值情况,参考分等指标权重建议方式,综合分析提出园地定级基本因素层和因子层的权重建议范围,以规范园地定级指标体系和分值的使用。

(四)探索园地定级中相关代表性产品认证指标量化技术

广东省以其丰富的农产品和特色作物而闻名,如化州橘红、徐闻良姜、从化荔枝、封开油栗、英德红茶等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证。然而,在园地定级图斑中,并没有详细的种植作物信息可用。这就意味着将产品认证指标量化到具体的园地定级图斑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索建立一个产品认证指标的代表性样本集。通过对样本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可以获取相关认证指标的数据和特征,为园地定级中的认证指标量化提供参考;其次,利用遥感和卫星影像技术。通过分析农田的遥感图像和卫星影像,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征和光谱信息,对园地定级图斑中的农作物进行识别和分类,为产品认证指标的量化提供基础数据;另外,与农产品认证机构、农业部门、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探讨产品认证指标的量化方法和数据获取途径,共享数据和信息资源,更好地解决产品认证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

(五)探索园地定级成果在广东省自然资源领域运用场景

园地定级是一项新兴的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基于掌握园地的数量和质量分布情况,为园地基准地价制定,自然资源资产核算、清查、利用评价及生态规划、生态研究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然而,园地定级工作在精细和深入运用方面尚未有具体案例展示。在广东省,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园地定级成果的具体运用场景。一是园地定级成果可为土地估价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如在土地拍卖和出让过程中,园地定级成果可以作为评估土地价值和确定起始价的依据,确保土地交易的公平和合理性;二是园地定级成果可运用于旅游规划,评估园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潜力,指导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三是园地定级成果还可以在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园地定级成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并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林.新技术规范下园林草分等定级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不动产登记与估价,2023(08):33-36.

[2]苟丽娟等.兰州市园地分等定级技术分析和保护建议[J].南方农业,2023,17(09):221-224.

[3]郑少霞.基于AHP构建自然资源资产(园地)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J].城镇建设,2022(09):94-96.

(作者单位:广东卓越土地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