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问题研究

2024-11-20袁学清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32期

摘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目前仍然存在家风家教文化传承链条断裂、不重视家风建设等突出问题。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必须强化责任担当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创新家风建设新路径,着力推进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家风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延伸,关乎社风民风,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以优良党风引领民风社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关乎乡村振兴,关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乎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扎实推进。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进入新时代以来,孝感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注重发挥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熏陶作用,采取重视学习教育、强化宣传引导、丰富活动形式等措施,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以良好家风正党风、促政风,推动农村基层社会风气向好向善。

(一)深入挖掘本土家规家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家风建设的文化土壤。孝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以家为根的孝文化千古传承,享誉海内外。在孝文化的熏陶下,孝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姓氏家族的家规家训蕴含独特的崇德向善的时代正能量,如孝南区陡岗镇的袁氏家训、毛陈镇管氏家训、卧龙乡王氏家训和大悟县新城镇李氏家训、孝昌县小河镇吴氏家训等均要求族人严格遵守国法家规,要同族和睦、闾里友好,要敬贤尊长、抚孤助困,要修身齐家、谨言慎行等,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近年来,孝感市纪委监委联合妇联、史志办、群艺馆部门和诗词楹联协会等民间组织持续深入挖掘整理本地有代表性的家规家训,向包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内的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家庭推荐。迄今为止,已通过研究有关族谱、走访姓氏宗长等方式整理推介了袁氏、刘氏、王氏、李氏、吴氏等家族的家规家训三十余份, 编辑出版《孝感好家训》,其中蕴含的“孝老敬亲、向上向善”的思想道德对涵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家风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为培育和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文化,有关方面在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家风家训大家谈”活动,要求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围绕家庭教育中和谐、孝道、劝学、劝善、勤俭、廉洁、励志、修养等传统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讲述身边的家风故事,营造涵养良好家风的浓厚氛围。

(二)创建文明家庭传承家庭美德

党的十九大以来,孝感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涵养孝顺父母、忠诚于党、清正廉洁、服务人民的良好品质。一是广泛开展 “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近年来,孝感市各乡镇(街道)坚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在文明家庭建设中,走在时代前列。二是重视建立党员干部家庭档案。党的十九大以来,孝感市启动了家庭建档活动,在全市党员中发起了建立家庭档案的倡议书,要求包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内的全市党员干部按成员成长、家庭历史、奖章证书、医疗保健、社交旅游、声像电子、家庭藏品、图书报刊、作品手稿等类别建立家庭档案,有力推进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孝感市坚持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创新载体、拓宽渠道、丰富内容,着力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带动社会风气向好向善。一是定期组织党员观看学习家风家教方面的专题片,推进家风家教学习常态化。近年来,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孝昌县王店镇等乡镇专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观看《伟人之根——周恩来的家庭家教家风故事》等专题教育片,专题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看齐,学习他们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重视家庭家风建设,廉洁齐家,从严治家。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教活动。孝感市各乡镇基层党组织经常利用专家讲座、书记讲党课、微型党课、道德讲堂、光盘教学、实地参观、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普遍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讲活动。三是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家风家训评选展示活动。近年来,孝感市广泛持久开展“评优秀家训、讲家风故事”等活动,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讲家风故事、亮家风格言、挂家风牌匾、秀家风梦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四是运用新媒体加强家风建设宣传教育。孝感市各级纪委、宣传、妇联等部门,通过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和党员干部微信群、QQ群、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总之,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推进家风建设,着力培育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家风,取得明显成效。

(四)借力家风建设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家风和廉洁文化紧密联系。为了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孝感市统筹家风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系列活动,强化对党员干部家庭成员的廉洁教育,推进全市廉洁文化建设。市纪委监委、市妇联等部门以 “清廉家风”为主题,制定实施方案,谋划主题活动,在全市各乡镇(场、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业,扎实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廉洁家风大家谈”征文活动、“家庭廉政手机短信”征集活动、“廉洁之家”评选活动、“家庭贤内助”座谈交流活动等,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当好家庭“守门员”,为家庭加挂“廉政锁”。

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孝感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家风家教文化传承链条断裂

中国人历来讲求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以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为内容的中国式家风家训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冲击,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个时期以来,中华民族家风家教的优良传统被许多人丢弃,良好的家风家教传承出现了断层。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家庭之中,也存在于基层党员干部家庭之中。调查中发现,目前,许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关于传统家风家教方面的文化知识较为贫乏,对传统的家风家教的历史和有关家风家训家规方面的典故、民俗和沿革知之甚少。在被调查的300名党员干部中,91%的人不了解传统家训文化,对《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家训知之甚少, 89%的人不知道我国传统家风家训的基本内容,90%的人不了解中国家训的发展历史。

(二)家风建设意识淡漠

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意识比较淡漠,不重视家风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识不到家风建设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总认为家风是比较虚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作用不大。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家庭建设和家风传承方面,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好家风需要好家长引领。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注重学习,不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与家人的交流、沟通甚少,在家风建设方面,没有发挥引领作用,影响家庭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存在诸多误区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一个人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是终生的。好家庭必有好家教,好家教出好家风,好家风塑造好人品。由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当前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误区,严重影响到家风建设。一是部分家庭重育才轻育人。调查中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考上好大学、“成龙成凤”仍然是教育孩子的主要目标,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做人原则等基本素养的培育,忽视子女精神上的成长和意志勇气的磨炼。如此过度关注孩子“成才”而非“成人”的教育模式,使不少家庭教育落入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的误区,难以培养造就出行为规范、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社会公民。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家庭成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家庭观是优良家风生成的根基。家长是家风的引领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思想状况和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家风建设,关系到子女的成长。调查发现,部分基层干部,价值观扭曲,与家人互动,存在一些错误“导向”:比较看重金钱、追求物质享受、喜欢讲排场比阔气,给家庭成员灌输一些如金钱主义、权力至上等错误价值观。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三是家教不严,对子女溺爱。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加上其他原因,使得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子女溺爱有余、管教不足,对子女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不同于老一辈,比较“宽松软”,由此导致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家庭的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缺乏独立自主和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不强。

(四)家风建设载体缺乏且形式单一

目前,许多地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形式单一,缺乏有效路径,提口号比较多,但下真功夫的比较少,实效性不强。如挖掘、弘扬传统家训家规文化做得不够,从本地的家谱族史、牌匾楹联、名人事迹中搜集、整理、编写优秀家规、家训工作没有全面深入开展,“乡贤”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利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立家训、树家风”和建设“文明家庭”等活动过少,有关家风家教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传媒上还没有广泛推开,运用客户端、手机短信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形式开展家风大讨论不热烈不深入,等等,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这一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家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必须精准施策,靶向治理,持续发力,切实培育基层党员干部良好家风。

(一)各方要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紧密相关,各级党委必须履行好家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纳入总体工作部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要亲自研究解决,统筹推进包括家风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在家风建设中应积极有为,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家风教育,通过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和动态跟踪基层党员干部家庭家风情况,教育督促党员干部重视家风建设。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共建互动,形成抓家风建设合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发挥方方面面作用,构建齐抓共管格局。要建立健全以各级党组织为核心,组织、纪委、宣传、党校、教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积极主动参与的协作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做到各尽其责,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发挥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家风建设。

(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培育优良家风

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担负起家风建设的责任,在传承好家风、建设好家庭方面,走在时代前列。

一是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奠定家风建设良好基础。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补足精神上的“钙”,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培育好家风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家风好不好,关键看家长。基层党员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知行合一,做到家里和家外一个样、台下和台上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特别是在子女面前要慎言、慎行、慎察,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子女教育、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等方面作表率,为亲属和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三是要强化责任意识,着力培育好家风。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当作大事来抓,在家风建设方面,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立好家规,切实让孝老敬亲、爱党爱国、与人为善、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现代家规家训成为家庭成员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四是要从严治家,确保家庭风清气正。家风建设的关键是严,严管才是厚爱。党员干部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严格教育管理家属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对配偶和子女必须严格管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关注家人社交圈,教育引导子女用良好家风影响净化生活社交圈。

(三)大力营造家风建设良好舆论氛围

思想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大力推进家风建设,必须舆论先行。一是运用多种媒介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大众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平台等媒介加强舆论造势,广泛传播弘扬好家风,营造家风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各级文化部门要组织创作反映好家风的文艺作品,提高全社会对家风建设的关注度。三是要组织社科理论专家和德高望重的乡贤开展家风宣讲、专题研究、座谈讨论等,助推提升好家风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总之,要多途径全方位倡导好家风,让家风建设成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让良好家风走进农村千家万户。

(四)积极探索创新家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建设良好家风,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回应时代诉求,探索有效路径。一是要在“结合”上下功夫。必须把家风建设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家风家教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让家风建设成为党员必修课,持之以恒抓下去。二是要在深化活动上下功夫。只有开展活动,家风建设才能迸发出活力。要着眼于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风,结合基层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好家风活动。如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风家教宣讲、建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挖掘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做法等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努力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是党员干部修身养德、廉洁齐家的法宝,是当代共产党人培育良好家风的丰厚滋养。推进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必须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资源,取其精华,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成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基本遵循。四是要在融入人民群众中下功夫。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不能自弹自唱、自话自说,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寻常百姓家,在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加强,在听民意聚民智中去提升,在为民服务、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推进。

(五)着力推进家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一是要严格依党规党纪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必须以党规党纪为根本遵循,不能偏离党规党纪。二是把家风建设融入农村党员日常的党内政治生活。要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情况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 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党组织平时要多关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发现党员干部家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提醒纠正,切实筑牢家风建设根基。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如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庭信用档案和道德档案,建立健全包括家庭主要成员在内的党员征信体系,以此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四是要强化监督,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监管力度。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推进监督全覆盖,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家教情况作为基层监督的重要内容,督促党员干部重视家风建设。五是健全考评机制。要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情况纳入作风建设范畴和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德”的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拔使用、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推动家风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魏潾,张素姗.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延伸[J].理论探讨,2016(04):118-122.

[2]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02).

[3]顾保国.论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02):34-44.

[4]李辽宁,雷凤仪.以家风建设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5):87-90.

[5]邹庆国.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J].中州学刊,2016(11):12-19.

[6]唐志龙.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三重视阈[J].学习论坛,2020(02):17-27.

*基金项目:湖北省思想库课题(HBSSK2017033)。

(作者单位:中共孝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