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患者,正确补养分3期

2024-11-19陆华栋丁凯华

家庭医药 2024年11期

骨折早期(气滞血淤期)

骨折后的初期,即1~2周内,患者常面临患处显著肿胀、淤斑形成及剧烈疼痛等典型症状,伴随关节活动受限。中医观察此阶段患者,可见舌质淡红伴有边缘清晰的淤斑,舌苔可能呈现薄白或散布淤点,脉象则以弦紧为主。中医理论认为,“淤不去则骨不能生,淤去则新生骨长”,强调了消除淤血对于骨折愈合过程的关键作用。鉴于此,在治疗骨折的初期,除了必要的固定与保护措施以确保受伤部位稳定,积极采取策略以促进消肿散血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运用中医药的独特调理方法,如活血化淤的草药,以及结合物理治疗手段,如热敷、冷敷或理疗等,来共同作用于患处,旨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效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受伤部位的血液供应与氧气供给状况。

饮食建议:可多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清淡的鱼汤以及瘦肉搭配淮山、芡实等健脾益肾的食材。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增强体质。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燥热及油腻的食物,特别是早期不宜过早摄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和炖甲鱼等,以免导致淤血积聚,影响恢复进程,延长病程,并可能阻碍关节功能的恢复。

推荐汤品:(1)黑木耳瘦肉汤。食材:黑木耳、瘦肉、清水。做法:先将黑木耳充分浸泡至软化,随后切成小块备用。瘦肉洗净后,根据个人喜好切成薄片或小块。将所有准备好的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2小时,直至汤色浓郁,食材熟软。功效:此汤品融合了黑木耳的活血化淤与瘦肉的滋养功效,不仅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淤血消散,还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

(2)祛淤新生汤。食材:三七片、生地黄、大枣、瘦猪肉。做法:精选优质三七片、生地黄与大枣,与切成适当大小的瘦猪肉一同入锅。加入足够的水量,以覆盖所有食材为宜。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使汤汁逐渐浓缩,炖煮时间可根据个人口味与需求调整。功效:祛淤新生汤在中医传统理论中被视为化解体内淤滞、促进新生之良方,有助于缓解因骨折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加速康复进程。

骨折中期(淤血未尽,筋骨未复,骨痂始生期)

在骨折后的第3~5周,患者的康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骨折处的疼痛感逐渐缓解,肿胀现象也开始消退,标志着软组织损伤已得到初步的有效修复。尽管骨折两端逐渐趋于稳定,但需注意的是,仍有部分残余淤血尚未完全消散,导致经脉流通不够顺畅,影响整体恢复进度。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固定与相对缺乏活动,患者的筋骨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弛与僵硬感,偶尔还会伴有隐痛,这是康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中医观察来看,此阶段患者的舌质可能呈现暗红色,舌苔则显得较为薄白且带有干涩之感,脉象则表现为弦紧中略带涩滞,反映了体内气血运行尚未完全恢复的状态。

饮食建议:可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果等,以支持骨骼与软组织的进一步修复。同时,可适量增加具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功效的食材,如黑木耳、山楂、红枣等,帮助清除残余淤血,改善经脉流通状况。

推荐汤品:(1)续断和营汤,由续断、丹参、无花果和瘦肉组成。其中,续断具有活血化淤、止血消肿的功效;丹参能舒筋活络、清心火解毒;无花果有健脾益胃、润肠通便的作用;瘦肉则为此方增添了滋阴养血的功效。这道汤品主要适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各种创伤性骨折后遗症,如接骨不愈合或者关节僵硬等情况,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软组织修复,并对改善腰膝酸软以及风湿性关节疼痛也有一定辅助作用。

(2)猪蹄薏米汤,由薏米、赤小豆、陈皮和猪蹄组成。其中,薏米具有利尿消肿、健脾益胃的功效;赤小豆清热解毒、活血化湿;陈皮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可调理气机、祛除湿邪的良药;猪蹄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对关节保健有一定帮助。传统中医学认为,猪蹄薏米汤具有舒筋活络化湿等功效,长期饮用可以滋润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并对改善体质起到积极作用。

骨折后期(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期)

骨折后6周,患者已历经早期与中期的治疗,淤血逐步消散,筋骨续接良好,愈合进程显著。然而,此阶段亦存在骨折未完全稳固的风险,常伴随气血虚弱、筋骨萎缩及肢体乏力等症状。长时间的骨折恢复过程中,气血流通不畅可能引发津液积聚成痰,进一步导致关节僵硬等并发问题。中医观察下,患者舌质淡白苔少,脉象细缓或沉弱,均反映出体内气血状态的不佳。鉴于此,对患者实施及时且有效的调理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汤品:(1)鸡脚蹄筋汤,除了芡实、淮山、鸡脚和猪蹄筋等原料,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红枣、枸杞等食材。在制作过程中,将各种原料放入锅中慢火熬煮数小时,直至所有营养成分完全溶解于清甜的高汤之中。这道汤品以其温补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壮骨的功效而闻名于世。

(2)千斤拔牛大力黄精汤,主要由千斤拔、牛大力、黄精和桂圆肉等中药材组成。在制作时,还需要加入一只鸡(术后可用排骨或瘦肉代替)。这道汤具有补益肝肾、调养气血、强筋壮骨的功效。

药膳调理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食物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科学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在中医整体观念中,药膳不仅仅是简单的饮食调整,更是一种对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加以实践的治疗方式。但需注意:在使用药膳进行调理时,应避免与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治疗药物产生冲突,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答疑解惑

常见补养3误区

1.骨折后喝骨头汤能促进恢复?

民间常有“喝骨头汤促进骨折恢复”的说法,认为其能增加钙质摄入,加速骨折愈合。然而,科学事实表明,骨头汤并不等同于高效补钙食品。骨头中的磷酸钙盐难以溶于水,因此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实际上很低。汤中看似浓郁的白色物质,主要是析出的脂肪颗粒,长时间熬煮还可能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嘌呤类物质。过多摄入脂肪不仅增加胃肠道负担,还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反而不利于骨折愈合。

2.骨折即缺钙,需大量补钙?

许多人认为骨折是骨头缺钙所致,因而急于补钙。然而,骨折并非单纯由缺钙引起,过量补钙反而可能导致骨痂过度钙化,延缓愈合。卧床患者更应谨慎,过量补钙可能引发血钙异常,带来健康风险。

3.三七粉促进骨折愈合?

三七粉虽能活血,但骨折初期不宜使用,以免加重出血和肿胀。恢复期适量服用可促血液循环,但它并不直接促进骨折愈合,非必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