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要注意些什么

2024-11-19舒铭

家庭医药 2024年11期

血常规检验,顾名思义,就是对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进行检验,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血液,这个流淌在我们体内的红色液体,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种。

当我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医生或护士会从我们的静脉或指尖抽取少量的血液样本。这些血液样本随后会被送入实验室,通过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进行详细的检测。检测结果将为我们提供一系列关于血细胞数量、形态和比例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记住关键指标

血常规检验涵盖多个具体项目,每个项目都揭示了不同的健康信息。以下是一些核心项目及其解读:

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红细胞计数就是测定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而血红蛋白测定则是测定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这两个指标通常同时降低或升高,共同反映着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的情况。

当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我们患有贫血。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慢性疾病等。而当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与脱水、高原反应、肺源性心脏病等相关。

红细胞相关指标:压积、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与浓度

除了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血常规检验还包括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

例如,红细胞压积降低常见于贫血,而升高则可能与脱水、大面积烧伤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有关。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而升高则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则与红细胞平均体积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类型。

白细胞计数(WBC)与分类计数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抵御病原体的入侵。白细胞计数就是测定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而白细胞分类计数则是分别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5种类型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当白细胞计数升高时,可能表示我们患有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疾病。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感染的类型和免疫系统的状态。例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则常见于病毒感染。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碎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就是测定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当血小板计数降低时,可能表示我们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等疾病;而当血小板计数升高时,则可能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脾切除术后等相关。

应用广泛,意义重大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贫血及贫血类型、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病等疾病,还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和进行体检筛查。

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类型。例如,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而大细胞性贫血则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诊断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血常规检验还可以帮助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血常规检验对血液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会异常升高,同时伴有白细胞分类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全血细胞会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计数会降低等。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血常规检验还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之一。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可以早期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无症状的贫血、感染等疾病。这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饮食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应避免进食过于油腻、高蛋白的食物,以免影响血液的黏稠度和细胞成分。同时也应避免大量饮水,以免稀释血液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其次,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例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可能会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等。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

此外,生理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例如,年龄、性别、妊娠、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变化。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生理状态,以便医生对检验结果进行正确的解读。

如果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也不要惊慌。首先,应仔细查看检验报告,了解具体的异常项目和数值。然后,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异常结果的原因。如果异常结果是由生理因素或饮食、药物等因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或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后,再次进行复查即可。如果异常结果是由疾病引起的,医生会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血常规检验是一项重要且实用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了解血常规检验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项目,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并接受相应的治疗。让我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健康,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