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秋后,需防手足口病来袭

2024-11-19梅云飞

家庭医药 2024年11期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如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等引发,6月龄到5岁的儿童最容易“中招”。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为3~5天。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部分病例的体温会超过38°C;在患儿的舌头、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和手掌、足底以及臀部等区域,会出现斑丘疹、疱疹。如果患儿中招的是CVA6,在发病后1~2月可能出现手指甲和脚趾甲脱落。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为轻症,1~2周内可自愈,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依赖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但有少数患儿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功能障碍等,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免疫系统未成熟的儿童。因此,家中有低龄宝宝的,家长要重点关注。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和饮食等多种渠道传播,因此家长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保护孩子免受感染。

切断病毒传播源头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应首先关注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这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等;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庭环境也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儿童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如玩具、餐具和家具。此外,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要避免带孩子到人流集中或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因此,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长可以通过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免疫系统。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等症状。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现病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就医。目前,临床干预本病主要聚焦于缓解相关症状。比如,采用退热药来缓解发热;使用漱口水或药膏来改善口腔溃疡;为了预防脱水,需重视提供如温水、果汁等易于消化的液态食品,必要时使用补液。期间,家长要加强对患儿的家庭护理,如使用吸管辅助饮水、维持营养摄入、口腔卫生管理及体温控制等。

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在发病期间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防止病毒传播。此外,家长还应注意隔离患病的孩子,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

接种疫苗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但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A71病毒。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预防EV-A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疫苗。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和需要选择是否接种EVA71疫苗。

但请注意,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虽然接种疫苗能够预防EV-A71病毒感染,但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且近两年导致严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的多样性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仍需注意家庭和环境卫生,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