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尤需防子痫

2024-11-19曹平

家庭医药 2024年11期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通常在怀孕20周后出现,并可能对母亲和胎儿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为了降低子痫的发病风险,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特别是处于子痫前期(以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特点)的孕妇,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个人的基础体重和怀孕进程,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将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饮食方面,优先选择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等食物,每日补钙1~2克,同时减少盐分、糖分、咖啡因的摄入。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项目,如散步、游泳或孕妇瑜伽等。

此外,充足的睡眠对孕妇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还能有效缓解妊娠期高血压带来的水肿、头晕等不适。在睡眠期间,人体会分泌生长激素、皮质醇等重要激素,这些激素对于修复血管壁具有积极作用。

2.适量补充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 B 族维生素,参与人体核酸合成、DNA甲基化和修复、细胞分裂和胚胎发育。孕期摄取足够的叶酸对胎盘形成、胎儿的生长发育,包括降低胎儿脊柱裂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有重要意义。同时,叶酸可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而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异常蓄积,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导致子痫前期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孕妇要适量多摄入绿叶蔬菜、豆类、坚果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同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叶酸制剂。

3.动态评估子痫前期风险

根据《妊娠期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的建议,所有孕妇均应进行子痫前期风险评估,包括首次产前检查(建册)时、妊娠11~13周、妊娠19~24周以及妊娠30~34周的动态评估,以及早发现子痫前期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已经确诊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还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定期测量血压。一般建议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血压持续在140/90mmHg以上,应该立即就医。

子痫前期可能会导致蛋白尿、水肿、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病情观察,出现上述异常时也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了治疗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4.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血压≥150/100mmHg的孕妇,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接受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中,有些具有明显的致畸风险,怀孕期间需绝对禁用。因此,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应该严格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和使用药物。

到目前为止,低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临床通常建议具有发展为子痫前期倾向的高危孕妇,尽早(妊娠16周前)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 ~150 mg/d)直至分娩前5~10日停止使用(具体请遵医嘱)。

总之,子痫是妊娠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了解其症状和预防方法,对于确保母婴安全至关重要。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是最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