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除“幽”是误解,四联疗法最有效
2024-11-19李安娜张明鑫
幽门螺杆菌作为全球感染率相当高的病菌,在中国人口中感染率超过了一半。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口-口传播、粪-口传播,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可经由唾液、食物、餐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胃这个充满酸液的器官里,幽门螺杆菌称老二没人敢称老大。别看它体积小,却有着强大的本领,它能长期稳定居住在胃窦部,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弱碱性的氨和二氧化碳来中和胃酸,这也是感染者容易打嗝、口臭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可能出现胃部灼热或刺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身体信号。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甚至胃癌。
近几年有说法称,多吃大蒜就能杀灭幽门螺杆菌,这靠谱吗?
这种说法源于大蒜中具有一种活性成分——大蒜素,其是一种含强烈抗菌特性的硫醚化合物,在新鲜大蒜中并不以游离形式存在,而是在大蒜被切碎、压碎或咀嚼时生成。这种化合物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显示出了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也包括可引发胃癌的幽门螺杆菌。也就是说,大蒜素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且效果与使用的大蒜素浓度有关。
但是,大蒜不等于大蒜素,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量非常少。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只吃大蒜,不吃其他药物,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有限。尤其是大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溃疡等病变,食用大蒜后可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或加重胃肠道病变。
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仍需规范的药物治疗。目前我国推荐使用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连服10~14天。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为抗生素杀菌创造适宜环境。每日2次,餐前半小时口服。常用的药物包括艾司奥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或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等。
两种抗生素: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依据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和是否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常用的有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甲硝唑(400mg,每日3~4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或200mg,每日2次)等。
铋剂:保护胃黏膜,辅助杀菌。餐前半小时口服。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橼酸铋钾(220mg,每日2次),果胶铋(150mg,每日4次)等。
二联方案,采用伏诺拉生(20mg,每日2次)与阿莫西林(1g,每日3次),连服10~14日,也被证实对幽门螺杆菌治疗有益。
对于以上方案治疗停药一个月后复查仍为阳性的患者,即二次治疗根除失败的患者,建议先行药敏试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综上,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大蒜可以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但不应被视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唯一或主要手段。对于已经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正规治疗,而不是单纯依赖食疗。此外,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