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死亡率超四成!心衰患者该如何护心
2024-11-19赵冰
心衰的全称为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心脏不能有效泵血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综合征,为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疲乏、头晕等,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多器官受损,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引发死亡。据统计,心衰患者5年内的病死率达42.3%,几乎与恶性肿瘤相当。
近年来,心衰的治疗取得长足进步,药物的规范治疗、心脏移植手术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极大获益。然而,心衰患者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和随访,存在药物依从性差、容量管理不到位、自我监测不及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等问题,从而导致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低、死亡率高、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心衰患者要积极接受健康教育,做好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以下细节:
1.做好自我监测。心力衰竭患者应将每日自我监测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体重、血压和心率是最基础的监测指标。体重的突然增加,特别是短期内增加1.3千克以上,可能意味着体内水潴留加重,需要及时调整利尿剂的用量。异常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则可能提示心脏负荷增加,易引发并发症。此外,患者还应密切注意自身症状的变化,浮肿、呼吸困难加重、疲乏感增强等都是病情恶化的信号。如果下肢浮肿明显加剧,或呼吸不畅且无法平躺入睡,可能意味着心衰急性加重,需立即就医。
2 .遵医嘱用药。药物治疗是控制心力衰竭的关键,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是心衰患者的常规药物,持续服用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和减缓疾病进展。患者不能因症状暂时缓解或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擅自减少剂量或停药,以避免心衰急性发作。药物的副作用,如头晕、低血压、疲倦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出现这些情况时,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调整药物方案或剂量,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带来的困扰。
3 .科学饮食。饮食管理对心衰患者的病情控制至关重要,特别是控制盐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加重心衰症状。因此,心衰患者必须严格遵守低盐饮食的原则,避免食用腌制食品、酱菜、加工肉制品等高盐食物。使用专门的盐匙来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通常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和瘦肉,避免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为了防止体内水分过多积聚,还需控制每日饮水量,具体摄入量应根据体重变化及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4 .运动与康复。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患者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适合心衰患者的运动形式包括散步、太极拳和其他轻柔的运动。运动强度应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建议在感到轻微疲倦时停止运动,而不是勉强坚持。患者可以在运动中适当结合呼吸调节技巧,以增强心肺耐受性。为了确保运动的安全性,患者应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必要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运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