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说明书,要让患者看得清读得懂

2024-11-19恩浩

家庭医药 2024年11期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药品说明书字体小如米粒、密密麻麻,专业术语泛滥、英文字母夹杂,既看不清,又读不懂,遭到广泛诟病。

说明书“放大”“简化”,说白了,就是让患者看得清、读得懂。这是用药安全的基本保障,有效回应了群众关切。这样的举措,值得点赞!

“缩微版”的药品说明书,让广大患者抓狂。曾有媒体报道,有些药品说明书像是用了“微雕印刷术”,一个米粒竟然能盖住4个字。这样的说明书,别说眼睛花了的老年人看不清,就是年轻人甚至是孩子,看了同样直呼“眼晕”。

药品说明书为何印得这么小?把文字放大些有什么难处?

有业内人士解读,国家相关规定对药品说明书有具体要求,须注明的内容较多,除了患者比较关心的药品功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还有药理、毒理、禁忌等内容。这就意味着如果不想增加说明书的厚度,只能让说明书的字号变得更小。

药品说明书内容过于繁杂、表述过于专业,普通患者读起来如同看天书的问题,与字号太小一样,同样是长期遭诟病的内容。

不能否认管理规定出发点的好意。然而,字体小如米粒、专业术语频出的药品说明书,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别忘了药品说明书是要给患者看的,普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如果看不清读不懂,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对用法用量、禁忌证等关键信息的掌握,抵消了说明书提醒患者的作用。

提供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让“不明白”的人看“明白”,让“不懂”的人“读懂”。如果说明书让人看不清、读不懂,就失去了“说明书”存在的意义,还导致了纸张、印刷等浪费。

增强药品说明书的适用性、易用性,尽可能让患者看得清读得懂,是患者、家属和社会共同的呼声。

2023年10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部分口服、外用等药品制剂中开展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随后,大字版、简化版药品说明书接连面世。

从2023年底至今,已有3批共1128种药品纳入说明书改造目录,体现了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和尊重。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

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寻医问药需求必然进一步增加。药企加大说明书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积极对接患者对药品说明书的需求,也有利于药企自身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目前已有1128种药品列入说明书改造试点,但这一数字与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3000多种药品相比,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据了解,国家药监局给出的药品说明书改版方案分为3种:“局部放大版”、“二维码电子版”及“删减简化版”。哪种方案能被公众更好接受,还有待检验。

近年来,一些企业围绕说明书改造提供了不少新思路。比如,扫码获取语音播报提示、药品信息短视频,减少患者的阅读障碍;推出可交互AI用药说明书、全时空客服等,通过实时交互方式,指导患者科学用药。

让线上平台、新信息传播手段更方便老年人使用,比如提供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推出操作简单方便的界面模式,提升方言识别能力等,让老年人更多享受信息化提供的便利。

多听取群众声音,扎扎实实解决好一件件小事,将“不适应”和“障碍感”一点点扫清,让一张张小小的药品说明书,传递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关爱。

【时评】

为母婴健康提供更多关爱

【关键词】“母亲健康快车”

【事件】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3年启动“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捐赠医疗救护车3200余辆,接送孕产妇148万人次,提供义诊咨询2814万人次、健康普查3741万人次、健康培训1331万人次,在降低妇科病发病率、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欠发达地区妇女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评】

江西赣州寻乌县一个村子里,一名孕妇临产急需医护人员救助。危急时刻,一辆“母亲健康快车”载着医护人员及时赶到,护佑母子平安。回想起当时情形,这位母亲仍心有余悸,对雪中送炭的“母亲健康快车”满怀感激。

孕妇临产,关系母婴生命安全,情况紧急、分秒必争。如果受限于交通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条件,无法及时满足手术转院需求,有错过医疗时机的风险。在地处偏远的林区牧区,在崇山环抱的山乡苗寨,在地势险峻的雪域高原……无惧山高路远、无论白天黑夜,20多年间,一辆辆24小时待命的“母亲健康快车”,在紧急时刻护佑了一名又一名孕产妇,成为呵护群众健康的“平安车”。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首先要保障怀孕生产期间安全、顺利。当前,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日益健全,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普惠,为育龄女性及其家庭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比如,分娩镇痛、亲情陪产、导乐分娩等项目的推广和应用,满足了生育服务多元化需求,有效改善了产妇体验。及时响应、应对迅速的“母亲健康快车”,是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全过程关怀的重要一环,有助于为母婴健康筑起更坚实屏障。

也要看到,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地区,高质量的妇幼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一定缺口。弥补短板,要加大支援帮扶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正因此,“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积极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为欠发达地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义诊咨询、健康教育、“两癌”检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服务,助力夯实妇幼健康基层服务网络。公益项目凝聚起社会合力,将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服务送到妇女群体身边,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有力补充。

在医疗卫生服务之外,还要从妇女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从点滴细节做起,营造更暖心的环境。推动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近年来,各地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迈出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与保障妇女权益的稳健步伐。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推动形成长效机制,广泛调动、统筹用好各方面力量,就能进一步织密全周期、全方位、有温度的保障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相信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全社会尊重和关爱妇女儿童的氛围将更加浓厚,广大妇女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