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70%的问题会自动消失!
2024-11-19梅拾璎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孩子自己是会变的!”
然而,年轻父母面对孩子当下的不理想状况,仍然充满疑虑。所以,认识一件事,的确需要时间。
前天,我偶尔刷到搞心理的常军老师的一个小视频,顿觉英雄所见略同。他说:我哥十几岁时候,文身、偷东西、拿菜刀砍人。警察时不时来敲门,我妈那个心每天都提着,头发早早就白了,并断言说,你要么被判刑,要么被枪毙。就因为我妈的高控制,我哥是把能量释放出去了,我却把自己给镇压了,我在那个过程当中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没想到,后来,我爸生病,家里面所有的问题都是我哥这个最不争气的儿子在扛着。我们这个家就他没有上大学,是工人,爸爸生病伺候吃喝拉撒,争气的孩子都在北京搞心理学呢,这个家谁扛了?我哥扛了。我从骨子里面感谢我哥。
说说我自己吧。
虽然我小时候过得很幸福,被父母、祖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爱着,没抑郁过,但他这话我一样相信,因为我通过观察世界,看到了这些。
只不过这个结论不是绝对的,不是所有人都会变好,是大部分。因为人心是向善的。
我在《父母的认知和觉醒》里提到一个初中抽电子烟的孩子,妈妈并没有对他强制和责骂,也没有没收电子烟,孩子后来自动不抽了。
书出版后我又问了下这位妈妈,请她细说一下孩子为什么自动放弃了这件事,是不是主要是出于妈妈对他的信任。她说,信任只是一个因素,还有就是孩子抽了一段时间后自己觉得不舒服,放弃了,也有家里的氛围什么的。
很多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之后,家长会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感受,就是他们会突然学坏,譬如抽烟、喝酒、染发、文身等,看着挺吓人。我也是,我青少年时候看见这类少年就害怕,觉得他们一律不是好人,小流氓,要离他们远远的。到了一把年纪才发现,标新立异、喜欢尝试、扮酷,显得自己不好惹,是很多青少年的典型特征,根本不存在人好还是坏,有的孩儿真正一接触,发现绝大部分都非常好,非常善良。
儿子钱小能从15到18岁也变了很多。
他上初中的时候迷恋名牌鞋,一千多的买了好几双,到了高中,他觉得穿啥都无所谓了,自己喜欢就好。有的衣服,他都买二手的。反正他自己觉得好就行,我们不管。
高中毕业这个暑假,先是把头发染黄了,黄又染成绿,绿又染成棕,最后他自己跟我说:我觉得还是黑的最适合我。又染回了黑。
今年4月份他被多大录取的时候,因为语言的一个小科目差0.5分,开学需要上两个月的语言班,还要缴纳3万多学费。offer收到后一直在玩,结果6月份,我去天津玩,晚上跟他视频,发现他在如饥似渴地攻英语,用了10天时间,也因为基础好,又用功,再一次考雅思,语言小四门全是6.5,完全合规。再多一个0.5,就是7.0了。省了3万多学费,到多大还不用学语言了,为自己省出了时间。
后来他跟我们说他如何苦练口语的事情,我说儿子,有这种精神,这辈子哪里有干不成的事儿。
那么,孩子前期的问题到下一个阶段为什么会自动消失,会变好呢?有没有理论依据?
当然是有的!
通过学习,我发现孩子的变化跟下面几个因素高度相关:
第一,前额叶皮层发育完善,大脑神经网络打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自控、自律能力的高低跟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和分布直接相关,而神经元的数量跟他们之间形成的网络有关,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神经网络的通畅性会变得越来越好,人的自控力随之越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就越强。
因此,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平和的生长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会内心安宁,有能量探索和认识世界。反之,孩子长期生活在紧张、焦虑、高压的环境中,身体的能量全部用来对付父母的情绪和精神拉扯,就没有心思长脑子了。
你看,一点不难懂。这早已被世界各国脑科学家无数次证实了。
这属于问题自动消失的范畴。
第二,阅历和认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经人历事、体察人性、感受社会、经受磨难,尝遍酸甜苦辣,积累不同方面的人生感悟。这就是阅历和重要认知。他会靠着这些阅历和认知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或释然,或放下,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作出明智的选择。
另外一个认知就是知识的积累。从婴儿到成人,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认知的过程。人小的时候,知识储备是零散的、片段化的,大脑也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知识与知识之间不够贯通,没有形成有机的认知框架,所以孩子经常处在一种拎不清的状态,总是让人觉得他糊里糊涂。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认知广度和深度的变化,孩子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他的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行为会变得更加理性。
这也属于问题自动消失的范畴。
第三,情绪和压力有出口。
常军老师的哥哥是靠打架和一些离经叛道的行为(这个当然是不提倡的)为自己的精神压力找到了出口,他本人是靠学习研究心理学疗愈自己找到出口。
很多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的父母,如果他们本身悟性高,比很多心理咨询师还高明,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积攒的压力释放出来,回归正常的心理。
上个月,一个找我咨询的年轻妈妈,我其实什么主意也没给她,一个小时就是听她讲丈夫,讲婆婆,讲小孩,快到时间结束的时候,我发现她自己自然而然梳理出一条非常成熟、非常明智的道路。我夸她悟性高,聪明。
我也不是心理咨询师,只是听着她释放,跟随她捋顺自己的人生,她不知不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
第四,一定得让孩子玩够,有足够的闲暇,有合得来的玩伴。
孩子在与伙伴互动和体验中,会充分调用大脑资源,充分整合自己的已有认知。玩的过程就是信息统合的过程,在此期间,大脑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发育会更加健康、更加完善。
这一点,《园丁与木匠》这本书讲得太到位了,可以看看。
第五,一定要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父母的高期待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多数孩子不愿意表达这一点。
有的孩子会勇敢地说出:我没有你想得那么好,我没有你说得那么好;有的孩子会以自我贬低或者摆烂的方式让父母自动降低期待。我们一定得警惕自己。
孩子的成长发育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方方面面的外部刺激。我们可以有美好的期待,也可以给予适度的辅助,但是千万不要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孩子中没有几个天生的笨蛋,他们只是暂时转不过弯来,暂时没有理顺,假以时日,我们付出耐心,不断自我修炼和调整,相信我,孩子一定会变的。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只需要好好全方位修炼自己,不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