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方法研究
2024-11-19张秋硕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从而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好青少年教育并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中,将党的故事、党的发展史向青少年传递,实现革命薪火能够代代传承并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因此,抓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让他们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历史纲要(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全书分为四个单元,共九课,每一课都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串联起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辉煌历程。由此可见,党史教育在高中教材中无比重要。那么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党史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呢?下面将围绕“在高中历史课堂如何讲好党史”展开探索。
一、聚焦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和集中体现。通过全面培育这些核心素养,我们旨在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培养出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具备历史思维和能力的优秀学生。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致力于培育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党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任务,深入探究党史中蕴含的丰富细节,全面展现党史的教育意义与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更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讲授《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艰苦过程,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共同梳理长征的起因、路线、重要战役以及红军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同时,教师还应着重讲述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除此之外,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先烈们在长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红军展开了第五次围剿。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共中央的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采取了"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在战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向贵州挺进的建议。这一决策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使红军逐渐摆脱了困境。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始了长征的新篇章。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困难。长征过程中爬雪山和过草地无疑是其中最艰难的历程之一。这些地区的气候极端恶劣,环境极其艰苦,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军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风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但是爬雪山,过草地究竟有多艰难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军视网推出系列特别节目《穿越百年》。通过对人物的采访,我们可以从中深切地体会到工农红军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叫夹金山。面对“鸟儿飞不过,神仙也难攀”的险境,中央红军选择必须翻过去,这样才能避开人烟稠密的地区,尽快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翻越雪山,要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官兵们要用布条遮挡眼睛,防止雪盲;大家发扬互助精神,毛泽东等不少中央领导把马和担架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虽然一路上牺牲了很多同志,但最后,中央红军主力还是战胜了雪山。草地不是我们想象的草坪,而是沼泽密布的死亡地带。这里鸟兽绝迹,人烟荒芜。由于粮食不足,部队挖野菜、草根充饥,饿急了不得不把皮带、皮鞋、皮毛坎肩,甚至枪套、马鞍子都拿来煮着吃。夜晚,气温降到零度左右,当时多数红军只穿着单衣、草鞋,所以往往第二天,一些指战员就再也没能醒来。红三军中就有七八百人,静静地背靠背坐着,全部牺牲。
通过开展相关的史料研习活动,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长征的艰苦历程,体会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通过了解长征的过程和背景,培养“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借助长征中的感人事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导向,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乃岁月之烙印,若学子欲深度洞察并领悟其精髓,首要之务在于探寻、感悟并体验那些历史瞬间之真切场景,以及彼时民众所面对之切实困境与挑战。唯有如此,学生方能真正领会历史的深层含义,从而能够准确理解并恰当解释历史的发展脉络。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指导学生多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本质,提升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解读能力。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情境,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在特定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合作。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走上了世界的舞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发端。但是,抗日战争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面对罪恶的法西斯势力,无数的革命将士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向死而生,前赴后继,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在讲授《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为了创造真实的历史情境,除了展示图片中佟麟阁,赵登禹两位英雄人物,还可以讲述图片中的人物故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爱国官兵对日军的侵略进行了坚决而顽强的抵抗。在保卫北平的南苑战斗中,赵登禹将军左臂中弹,卫兵们哀求他撤离前线,赵登禹置之不理,带着队伍继续冲杀。不久,他的肩部、腿部分别中弹。赵登禹见军营已经失守,便命令部队且战且退,到丰台大红门一带重新集结。赵登禹身先士卒率部突围,不幸胸部中弹。副官长赵国治、副官李光池冲上去用身体掩护赵登禹,两人同时牺牲。身中数弹的赵登禹在昏迷中醒过来,对身边失声痛哭的卫兵吃力地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里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稍后,赵登禹将军以身殉国,时年39岁。南苑的战斗打响以后,佟麟阁将军屹立在阵地上指挥学员们与日寇作战。由于敌人炮火猛烈,缺乏实战经验的学员伤亡很大。眼看敌人已经抵近阵地前沿,佟麟阁拔出战刀下达命令:“上刺刀,准备冲锋,歼敌于阵前!”正在这个时候,赵登禹方面传来撤退命令。孤掌难鸣的佟麟阁只好带着队伍且战且退交替掩护撤往兵营。这时,赵登禹派来的传令兵找到了佟麟阁,向他传达撤往大红门重新集结的命令。为了减少伤亡,佟麟阁命令大家立即离开公路,进入青纱帐。这时,突然冒出一股日寇拦住去路。突围之时,佟麟阁腿部中弹。部下上来给他裹伤,他一把推开说:“情况紧急,个人安危事小。”随即冲到一处高地,指挥军训团学员尽快突围。不久,日寇飞机在不远处投弹,佟麟阁将军头部被弹片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5岁。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抗日战士的角色,进行情境教学。观看视频节选,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战役的过程。请学生查找博物馆资料,讲述英雄事迹。使学生感受战役的惨烈和残酷,理解全民族浴血奋战,向死而生的重大意义。教师将情境作为教学的媒介,不仅可帮助学生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历史的厚重与深沉,还能引导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小组合作,通过交流与讨论,深入挖掘历史的奥妙所在。以抗战精神为范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教科书中的“问题探讨”环节,一同深入探讨抗战精神的实质内容及其深远的历史意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然后在小组内部分享和讨论,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抗战精神所蕴含的英勇、坚韧和爱国情感。
三、拓展党史教学知识
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扩充,但同时,为了保持文本的精炼,部分史实的前因后果并未详尽展现,更多时候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做法确实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也让教材内容在某些方面略显单薄。要深刻理解历史的全貌,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能够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因此,在高中党史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巧妙地将党史内容融入课堂。特别是当开展与党史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积极提供丰富的党史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对党史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进而形成长久且深刻的记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还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党史内容的导入,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有力补充,更是对教材体系的完善。然而,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相关的党史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习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导入党史学习资源。同时,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参考多种党史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党史内容在教学中的引入,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应用党史教学资源,使其在高中党史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时,时间跨度大,根据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教材中只是针对重点内容做了高度的概括总结,有很多内容并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这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衔接,不能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全貌。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搜集那些未能体现在教材中的历史内容,并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内容逐一向学生以直观化的方式展示。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党史知识,还能提升他们对党史教育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党史教育的实施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党史学习方面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体验。
再比如,当学生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新道路》这一课时,课标要求:“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虽然课标要求言简意赅,但教师仍需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充,以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连贯且系统的思维。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培养其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教材的第二子目“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主要叙述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等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刻领悟中国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在第三子目“红军长征”中,教材主要叙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意义等,教师应该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领会长征精神。对于长征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学生们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上。学生应该认识到:长征精神,这一深刻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领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和伟大。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形成更加生动的历史画面,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理解长征精神的实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深入思考和领会。
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深入开展党史教育,无疑是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强化思想品德、优化历史教育教学的极佳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课堂引领者的作用,更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教师们应以满腔热情与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执行国家的党史学习要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系统学习,使思想更加成熟理性,进而提升思想品德与精神风貌。通过这样的党史教育,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