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也有“经济开发区”

2024-11-17吴钩

视野 2024年20期

我们都知道,宋朝有别于其他王朝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工商业很繁华,在财政收入结构中,工商税与官营企业的营利性收入首次超过了农业税,占70%以上。那么宋朝的商品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今天,许多地方都会成立“经济开发区”,但我们未必知道,宋朝也有“经济开发区”。当然,宋朝的“经济开发区”与我们现在的经济开发区是两码事,定义不同,我们只是借用了“开发区”的说法而已。

这类“经济开发区”,宋朝人自己称之为“监”。用监来命名行政区,则是宋代特有的现象。宋朝政府会在一些特殊的地区成立监。什么地方会成立监呢?通常是盛产矿盐、金属矿的地区。假设有这么一个地方,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铜矿,可以长时间开采,那么宋朝政府通常会在这里设立一个监,来管辖这片区域,相当于政府将这片产铜区划为“经济开发区”。

这样的监,首先是一个行政区,因为在监这个区域内,不仅地下有丰富的矿藏,地面上还有田地、房屋、村落、城市,生活着很多人口,这些人口都归监管辖。所以,监设有行政长官与其他公职人员,组成一级政府,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民政、财政、司法等公共事务。

其次,监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单位,比如设在产铜区的监,需要成立一个“矿业公司”开采地下的铜矿,然后,从开采出来的铜矿中冶炼出铜,再用铜铸造铜钱。这个监的经济职能,就是组织采矿—炼铜—铸币。等到地下的矿藏开采得差不多了,监的设置会被撤销,变成一个普通的行政区,或者并入附近的行政区。

宋王朝先后设置了四十多个以监命名的行政区,换句话说,就是先后成立了四十多个“经济开发区”。按行政级别来分,这些监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州平级的监,大致而言,相当于现在市一级的经济开发区,下面通常辖有若干个县;一类是与县平级的监,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开发区。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大量隶属于县的监,它们实际上是县政府管辖的规模较小的矿场,不算是独立的行政区。宋朝之前,并没有行政区性质的监,只有“国子监”“司天监”之类的中央政府机构;宋朝之后,行政区监的设置也被废弃。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与不同王朝对待矿业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态度差异有关。比如,在明朝,一个地方若被发现储藏有大量的金属矿,明政府往往会将当地的矿坑封掉,不准开采。因为明朝皇帝认为,矿产开发,会吸引大批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加入采矿队伍中,荒废了农业生产。而且,一个地方聚集了大批采矿的游民,对当地的社会秩序也会造成破坏和威胁。这是明朝官府不乐意见到的。

但宋朝政府的态度与明朝截然不同。如果一个地方被勘查到丰富的矿藏,政府往往会将这个区域设立为监,负责开发矿产。宋政府对矿产开发非常积极,因为开采出来的金银铜铁,全都是财富。不采白不采,采了不白采。

除了类似于经济开发区的监之外,宋朝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不少负责管理经济事务的部门,我们称之为“经济部门”,宋朝人通常用务来命名这类经济部门。

宋朝政府设立的务,有商税务,负责征收商税;有酒务,负责销售商品酒和征收酒税;有交子务、会子务,是发行纸币的机构;有便钱务,是提供金融汇兑服务的机构;有市舶务,是征收关税的机构。总之,宋朝的每一个州县衙门,都少不了要设置几个务,来管理当地的经济事务。

这些务都配有专职的经济官员。许多宋朝名人比如范仲淹、周敦颐、苏辙,以及“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都当过征收盐税、商税、酒税的经济官。

宋朝政府对经济官每年都要考核,主要是考核他们的经济绩效,比如对酒务官员,会考核他一年卖酒多少钱,比去年增长或亏损了百分之几,有一套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

许多人会说,宋朝的行政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冗政冗官。宋代的政府人员配置确实要多于其他王朝,这里既有冗官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明清时期的县衙,正式的朝廷命官往往只有一个,就是知县,至于知县的副手与属官,比如县丞、主簿、典史,很多时候并不配齐,也不设什么经济官员,因此,整个衙门看起来非常精简;而宋代的县衙,有知县——相当于县长,县丞——相当于常务副县长,主簿——主管民政与财税的副县长,县尉——主管社会治安与司法的副县长。除了他们之外,还要配几名经济官员,负责征收商税、酒税,经营官办的企业。与其说这是冗官的体现,不如说宋朝政府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比较强烈。

从将盛产金属矿、盐矿的地区划为“经济开发区”,到各个州县衙门都设立了经济部门、配置了经济官员,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宋朝的重商色彩:政府积极开发矿产、经营企业、开拓市场,将征税的重点从农业税转移到工商税上。

为什么宋王朝会这么热衷于设立“经济开发区”,热衷于设立经济部门?主要是出于财政的压力。宋朝之后的明清时期,政府不再对建立“经济开发区”与经济部门持有多少热情,因为明清时期,政府职能退化,财政开支比较少,靠农业税已经足以维持,财政压力没那么大。直到晚清,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陆续爆发,导致清政府的财政“压力山大”,不得不开征厘金,即商税,兴办洋务,设立大量经济部门,开设官办企业,发展工商业与金融业。而晚清的近代化,就是这样被迫拉开序幕的。

(瑞秋摘自上海文汇出版社《五万年中国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