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创代 创千秋
2024-11-15高洪俊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kPccNo7DE5T3d2Zn3QfRd4.webp)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快速融入潍坊教育领域。潍坊市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智慧教育融合应用的新样态,促进教育创新发展。
夯实基础,学习环境提档升级
教育新基建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支撑,不仅包括网络、教室等“硬”基础设施环境,而且包括资源、应用等“软”基础设施条件,共同起到夯实整个高质量教育体系数字底座的作用。
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学校创客空间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指导思想,潍坊以推进学校构建“智慧校园”为抓手,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6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县,其中第一批创建的潍城区、安丘市均通过了省级验收;全市100%中小学校达到《山东省数字校园》标准。按照“应用为王”原则,潍坊市智慧校园已建成538处,建成率达53%;建成智慧校园示范校73处。持续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潍坊为区域数字教育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TZ7Kmf2ehFBPjRQDsGC8WQ.webp)
在“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潍坊打造了“潍坊教育云平台”,该平台汇聚了教育治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惠民服务四大功能,汇集国家、省、市级65个平台系统,新建24个应用系统,为全市师生和家长提供一站式服务,搭建起区域教育数字化应用基座。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汇聚和整合全链条、全学科优质数字资源,架构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优质资源服务体系,目前已汇集开放教育资源7802万件,优课 21万节;自主建设具有区域特色、覆盖全学段和全学科的微课1.3万节,全部配备“潍云学”二维码,实现学生扫码即用。借助数字技术,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让百万名潍坊学子在不同的“距离”能获得相同的“课堂”,有效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减负提质,育人路径持续优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分数相同的学生由于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不同,学习问题难以根治,个性化提升很难实现,而信息技术赋能下的课堂教学却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弊端。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V4yJUh3QurJfexy5isXjGx.webp)
在潍坊高密市的中小学里,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不同的作业题目。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这些作业题目围绕同样的知识点,但在难易程度、题型方面都有所差异。原来,这是教师通过学校的智慧作业系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数据反馈,为学生们布置的个性化分层作业。学生在通过点阵笔完成作业后,系统还会自动采集学生作业数据,智能化完成批改,并形成全班作业报告。
这样的“智能作业本”被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逐一拆解教学难题、击破学习难点,向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帮助教师厘清教学重点,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辅助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各区域学情和教学进度,为“减负”提供了破局新路径,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数字化教学在德育方面也能发挥个性化指导的作用。潍坊市高新区多所学校开发线上评价平台,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线上评价平台通过搜集作业布置与反馈情况、家校沟通、劳动清单、学生基础信息等基于日常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及学年评价。这样的评价能有效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学生清晰的成长画像,更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实用的路径分析,实现个性化评价、实时生成科学评价报告。“数字化手段为课堂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无限可能,学生们的成长更加张弛有度。”多所学校的教师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AI引领,教师研修智能精准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kpB7GCakqATRGhV9ZvYE9T.webp)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潍坊潍城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的融合路径,构建区域研修和校本研修新生态。
为解决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中出现的“测评难、教研惑、记录少”的现实痛点问题。潍坊市潍城区基于智能研修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采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常态化伴随式采集课堂上师生九种关键性教学行为,生成S-T、CH-RT课堂评价模型和诊断报告,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挖掘,实现课堂教学基础大数据的即时分析。
把传统听课的纸笔记录转变为机器自动打点、挖掘和记录,建设教师能力AI测评系统,对师生课堂教学的行为表现进行提炼分析,智能技术推进潍城区教研手段和教学模式实现重构、推动创新。以数据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向基于数据的教研转变,人工智能引领当地教师更加客观地进行教学反思。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mRDg5iLk9AedpsQBzs7xX9.webp)
拓宽应用,教育服务便捷高效
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制定《潍坊市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试行)》《潍坊教育数据标准》,统一数据管理标准,相关部门汇集近1.2亿条数据,实现区域“数出一门、一数一源”,打通教育数据“孤岛”。
为了加强数据应用研究,潍坊建成教育大数据中心,制定《潍坊市学校教育数据研究中心建设标准(试行)》,形成以潍坊市教育大数据中心、8处教育大数据研究基地、111个学校教育数据研究中心为一体的数据研究体系,为教育数据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数据中心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思路,建成潍坊市教育数据中台,形成潍坊教育“一张图”;启动建设潍坊教育“数枢”系统,将实现由教育治理向教育“智”理的转变。
持续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支撑体系建设,拓宽教育数字化应用领域,潍坊积极探索学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使教育数字化从“新事物”变成“常态化”,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教育改革,走出具有潍坊特色的教育数字化之路。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eY9VVvaGBgznKVgYGoKAAY.webp)
Educational new infrastructure i s a d r i v i n g f o r c e o f e d u c a -tional reforms in the digital era and a powerful support for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country with powerful education. The infrastructure not only includes the “har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s u c h a s n e t w o r k s and classrooms but also the “soft”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such as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b o t h w o r k i n g t o g e t h e r t o s o l i d i f y t h e digital foundation of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been rapidly integrated into the education sector. Weifang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been deeply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The city is creating a new model of integrating smart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