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发光四十年
2024-11-15吕兵兵
道承齐鲁、襟连海岱。作为农业产业化经验的发源地,山东省潍坊市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史上颇具地位,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形成了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和在山东考察时,对山东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
时光荏苒,站在乡村振兴潮头起舞的潍坊,又在“三农”领域取得哪些成绩?“答案是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围绕‘融合’二字做文章。”潍坊市委书记刘运这样解读,“顺应城乡要素加快流动、产业链条加速整合、竞争优势集成再造等趋势,潍坊创新理念方法和推进机制,深化改革、顺应融合、推动融合,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继续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蹚路子、作示范’,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走在前、挑大梁’。”
为此,潍坊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融合化发展水平更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意见》,重点实施产业全链条融合、城乡全方位融合、治理全领域融合、科技全体系融合、改革全要素融合和服务全周期融合共“六大融合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融合化。
2023年,潍坊农业总产值1289.15亿元,比2018年增长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0元,比2018年增长46.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6∶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全链条融合提升
作为一个农业总产值破千亿元的地级市,龙头企业众多,产业基础雄厚,是潍坊农业的显著特征,寿光蔬菜、诸城畜禽、潍县萝卜、青州花卉、昌乐西瓜、安丘出口农品、临朐大樱桃等品牌蜚声中外。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潍坊市委常委、副市长吕珊珊说:“充分发挥潍坊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通产加销,融汇农文旅,融入全要素,构建新型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新高地。”
牵好龙头“牛鼻子”。潍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连基地、带农户、接市场优势,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得利斯、诸城外贸等本土企业持续做大,伊利、新希望等行业龙头先后落户。去年,26家农业企业、103家合作社分别入围全国500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90家,已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雁阵格局”。
下好载体“先行棋”。在位于潍坊寒亭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郭牌西瓜”一个售价过百元,“京琪葡萄”出口东南亚,“喜柿番倍”番茄在线上供不应求等喜讯让人应接不暇,引领着农业智能化、品牌化发展的潮流。潍坊以产业集群、园区、强镇等载体,集聚资源要素,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蔬菜、畜禽、花卉、农机4个全产业链规模过千亿元,生姜、果品、种业等10个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元,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3个、省级产业集群5个,省级以上产业园总数达到12家,产业强镇73个。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ARV4hFmEv52ptGTtoSGWDv.webp)
弹好业态“合奏曲”。这几年,一条贯穿潍坊南部山区的“齐鲁天路”,在乡村搅动风云,周边景点星罗棋布,民宿酒店别致文艺,瓜果桃李特产丰富,带动87万多名农民受益。潍坊以此为契机,打造提升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3条,24个镇村入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镇村,风筝、乐器、年画、泥塑等特色文化产业焕发新活力。全市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达264亿元,仅青州花卉电商年交易额就突破40亿元。
城乡全方位融合提升
走进潍坊昌乐县乔官镇,这里的农民讲述了这几年出现的新变化。
“村里将房前屋后规划成小花园和小菜园,建立‘村两委+党员+公益岗+志愿者’管护机制,负责垃圾清理、污水整治、美丽庭院等,不仅节省了日常管护资金,还极大提升了村庄的颜值。”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邵立清笑言。
在相距不远的下庄村,村民王月兰这几年“最大的牵挂”也有了着落:“父母行动不便,又不愿跟着我们到城里,就担心在村里吃不上热乎饭,也怕出点意外。好在去年5月,村里把老村小学打造成了康寿苑养老院,卧室、食堂、活动室都有,父母也愿意去住。”
乔官镇的变化,是潍坊聚力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缩影。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潍坊围绕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以全方位补齐农村短板为重点,创新拓展城乡融合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城乡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潍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应改尽改,3656个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新建市级以上和美乡村617个。近三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09公里,实现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
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农村防疫体系全面构建,乡村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8%,92.6%的基层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农村“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生态治理向农村拓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动城乡生态协同治理。打造省级和美乡村267个,建设美丽庭院33万户、占比超50%。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8%。
治理全领域融合提升
如何适应农村社会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潍坊在实践中找到的路径是: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多元共治、提升乡村文明。
党建引领,首先要有一个好班子。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曾是房屋低矮破旧,年轻人外出,村集体负债。2011年,坊子实施“能人回乡”工程,推选致富能人刘向东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组建新班子。如今,“穷洼里”已蝶变为“亿元村”。
选好一个人,改变一个村。近年来,为夯实治理根基,潍坊推进“强班子”工程,深化村级党组织星级创评,常态化开展过硬党支部评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等,已创建五星级村党组织2400多个,1125个村开展党组织“跨村联建”,打造119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培养选拔出4687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人选。
有了好班子,还需一套好的运行机制。在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介绍:“我们自2008年起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三自’工作法,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
此外,高密柴沟“平安小院”、临朐五井“一键连心”等好做法,也在潍坊各地得到好评和推广。据介绍,围绕健全“三治”融合体系,潍坊坚持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方式,培植美德超市等载体,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1个镇、8个村入选国家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硬办法”切实管用,“软实力”春风化雨。青州市侯王村探索“以孝治村”、昌乐县唐家店子村创新“信用治村”等做法,培育出乡风文明家园,凝聚起民心民意。潍坊通过深化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村镇等创建,已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4个、省级333个,建立826个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752个“15分钟志愿服务圈”。
科技全体系融合提升
走进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新中的蔬菜大棚,如同走进一间“绿色植物工厂”。水肥一体机、自动卷帘机、5G摄像头、智能雾化机、智能补光灯、多功能植保机等10多种智能装备,让崔新中过上了“轻简化、标准化、智能化”种菜的日子。
劳动强度在减低,收入却持续增高。崔新中笑言:“种的是国产新品种,管理上有标准化操作规程,浇水、喷药、补光、温湿度控制等都能通过手机操作,销售上村里有合作社,售价每斤都能比市场价高几毛钱。”
老崔的种菜新体验,背靠寿光设施蔬菜产业的全链条保障能力,也反映出潍坊立足主导产业、锻造科技引擎的持续努力。“瞄准痛点卡点,聚合产业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加速智慧升级,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3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6%、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吕珊珊自豪地说。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种业研发聚集区……在潍坊,通过“融合聚势”,类似的“国字号”产学研平台越来越多,不仅成为推进科研创新的强大引擎,也孕育出众多农业科技型企业。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oHUL2Mp5iBk7hoLMN8Q7jh.webp)
种业方面,潍坊种子研发企业达44家,近年来取得新品种权282个;育苗企业512家,年育苗能力达30亿株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数据库、山东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数据库,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农机装备方面,以潍柴雷沃为链主,带动百余家骨干企业集群发展,智慧农机总产值占全国的1/4,农机装备对全国小麦、玉米机收贡献度分别超过60%、30%。数智融合方面,潍坊建成“三农”大数据平台,在数字储运、营销、监管等10大领域打造150个应用场景,创建省级智能牧场、智慧农业基地42家,智能设施农业占比达80%。
改革全要素融合提升
诸城是产粮大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185万亩以上。近年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如何坚定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如何谋划粮食主产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时代出考题,基层找答案。2021年11月,相州镇小梧村网格党支部成立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将全村1500多亩土地整合成“一块田”,部分土地“托管”给密州种业,部分土地由合作社自营,农户每亩地每年获得1000元“保底”,收获后再分红。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nNNdaA3AtGruAq5SvJD9yx.webp)
统分搞活,乡村蝶变。如今,小梧村粮食总产较3年前增长27%,每年每亩分红约200元,村集体年增收6.08万元。“这一做法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劳动力等资源,聚合起资本、人才、科技、管理等先进要素,很快在诸城呈燎原之势。诸城顺势出台支持政策,用好‘产权股权化’手段,如今已在181个村庄快速推广。”诸城市委书记张建伟说。
强化改革引擎,潍坊步伐铿锵。潍坊市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通城乡要素融合通道,要素创新构建“人、地、钱”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机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盘活沉睡资源。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性资产分别比6年前增长32%、31%;建成山东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大棚、承包地等产权交易1.3万笔、交易额212亿元。
投入真金白银。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累计整合投入涉农资金302亿元,撬动400亿元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搭建山东首个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83.3亿元、居全省第一。
汇聚各类人才。乡村振兴高端人才超过2300人、占全部高端人才总量的1/3,农村实用人才达到33万人、稳居山东前列。
推进乡村经营。组建乡村经营公司,探索规模经营、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多样化途径。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70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
服务全周期融合提升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jrX5Gxy8pNsXFLkfx8EdGn.webp)
今年夏种期间,潍坊遭遇严重干旱,地处潍城区的绿野农机合作社一刻也没闲着。“我们调动了共计300台套灌溉设备,确保为周边5万亩玉米浇上了‘蒙头水’和‘保命水’。”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言语中颇显自豪。
自2016年成立发展至今,绿野合作社就在潍坊这片现代农业沃土上快速成长,如今已具备从粮食订单种植到仓储加工的全链条服务能力,今年通过“保底+分红”等形式,为潍城区的3.2万亩土地提供托管服务,每亩土地年收入比农民自己耕种增收200元左右。
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迅猛发展,设施蔬菜运营服务更是迈向全球。近年来,作为山东省正在重点建设的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之一,寿光充分发挥设施农业这一新质生产力的“改天换地”优势,加快对外输出设施蔬菜种植标准、园区建管运营机制和产业发展体系等,围绕设计、建设、种植、管理、销售等环节,为全球提供温室大棚一站式定制服务,已在全球22个国家建设了217个种植园区,在21个省市地区设计建设园区170个。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据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金来介绍,潍坊近年来把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再造潍坊农业新优势的重要抓手,集成式提供农业生产全流程服务、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全力打造农业服务业样板。
围绕培强“服务主体”,潍坊大力培育农服组织,目前已达1.6万家,服务小农户119.5万户。围绕拉长“服务链条”,潍坊推动社会化服务范围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从单纯一产到二三产业全链条延伸。围绕打响“服务品牌”,潍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健全农业服务业标准体系,积极推广输出创新做法和经验模式。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6/WRZo53DUSWLGz7zPLNK4tP.webp)
Shandong’s agriculture leads in China and Weifang’s agriculture leads in Shandong. In recent years, taking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lever to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ecreate new advantages of Weifang’s agriculture, Weifang has provided integrated service solutions that include the enti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to forge an agricultural ser- vice model.
F o c u s i n g o n c u l t i v a t i n g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s e r v i c e e n t i t i e s”, Weifang has vigorously cultivated agricultur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Up to now, there are as many as 16,000 agricultur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providing services for 1.195 million small farmers. Focusing on extending the “service chain”, Weifang promotes the expansion of socialization services from production stage to pre-production and post-production stages as well as supporting services such as finance and insurance, and from the pure primary industry to a complete chain that includes also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Focusing on building a famous“service brand”, Weifang enhanc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service demonstrations, completes the standard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and actively promotes and disseminates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experiential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