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维又何妨
2024-11-14叶巧珍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结果可想而知,他被老板解雇了。
正在他愁眉不展、灰心丧气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能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呢,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来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思路决定出路,换种思维又何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点,如粗心、懒惰、要面子、磨蹭,等等。面对缺点,我们也许会苦恼,会陷入情绪内耗,甚至产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很没用?我怎么没有别人优秀呢?
然而,我们的缺点,真的都是缺点吗?
换个角度思考,粗心的你可能不拘小节;懒惰也不是毛病,它促使你开动脑筋,寻找新方法、新路径;要面子,说明你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磨蹭,也许是因为你做事时,总想把它做得尽善尽美……
由此可见,缺点未必是真缺点,劣势也未必是真劣势!
那么,如何转换思维,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于落后的现状中发掘积极因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呢?
首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定一个信念: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自信,是我们必备的品质。这份自信,会给予我们无限的能量,让我们信心百倍地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子。“心能”提高了,我们就会进入“心流”状态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官更加敏锐。心理学家将“心流”定义为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认为“心流”产生时人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当你不再为自己的小缺点、小错误自怨自艾时,当你庆幸自己拥有那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时,当你摒弃烦恼、乐观向上时,你会发现,心态决定了你的状态,世界上的美好都在向你张开热情的怀抱……
缺点也许给予你的是正视自我、相信自我的勇气!
其次,有清醒的认知:过去的点滴都是沉淀,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人生如同登山,每一步皆是风景,而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自我挑战、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一次美好的体验。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8岁时他被称为“第二个莫扎特”,却在26岁时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令人心碎的痛苦。失聪后的贝多芬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失望,并不断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灵感的来源。他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后人尊为“乐圣”。我们的缺点也好,曾经遭遇的挫折也罢,也许就是人生给予我们的一次次考验。在一次次“历劫”中,我们完成了自我蜕变。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正是这些,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缺点,亦可能是沉淀自我、成就自我的“试金石”!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付诸行动、作出改变。路在脚下,迈开腿、走出去。例如,磨蹭阻碍了我们的进步,我们就要设法改掉它。我们可以先找出造成磨蹭的原因:是畏难情绪导致的,还是我们的完美主义在作祟,又或是其他原因?再罗列出可以做出的改变,以及这个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在一次次抽丝剥茧中,我们与自己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再针对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如果因追求完美导致影响了进度,我们不必自责,而应冷静地思考:我可能达到的程度,我的现状与目标还有多大差距,我是不是可以提高一下效率,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比起来进步了多少?
缺点就是一次行动、一次改变的契机!
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但换个角度、换种思维也不失为一种智慧。面对生活,我们既要有百折不挠的韧性,也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积雪之下,松树懂得暂时退让,它弯下腰,弹起来又弯下去,再弹起来,再弯下去,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树枝完好无损;《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写诗的道路走不通,她就改写小说,闯出一条路来;田忌赛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缺点的背面可能是优点,劣势的尽头可能暗藏着优势!打破思维定势,让思路转个弯,“峰回路转”后,惊喜可能随之而来!
因此,当我们遭遇困境时,请记住:换种思维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