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审计转型的路径
2024-11-12王茜
企业审计
企业审计流程企业内部审计流程是一项独立且客观的评估活动,为管理层提供企业财务状况、运营效率及风险信息。该流程起始于审计部门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及潜在风险制订的审计计划,随后成立审计团队、明确审计目标与范围并制定审计方案来准备审计工作。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团队采用审查财务记录、现场检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初步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利用数字化审计平台进一步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并主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修订报告后形成最终审计报告,并提交企业高层。最终,所有审计文档和资料将被系统归档,确保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保障整个审计流程的系统性、有效性与严谨性。
企业审计面临的挑战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常常面临各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专业审计人才的短缺、审计技能与现代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审计工具和技术支持的不充分。
一是资源限制。在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缺乏先进的审计技术支持会限制审计人员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影响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这不仅会减少审计活动的覆盖面,也会降低审计识别风险的及时性,从而无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风险预警。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投资先进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获取审计数据困难。企业内部审计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审计软件与企业各专业生产端口的系统不兼容情况,导致审计人员无法直接获取生产一线的数据。这种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问题会造成数据不共享现象,使得不同生产端口的数据系统独立运行,缺乏数据共享。由于技术接口的不统一,数据导入变得复杂且耗时,迫使审计人员投入额外的精力手动搜集和整理信息,从而降低审计工作的效率。此外,数据获取的不便性影响审计结果的时效性,削弱企业风险的评估能力。
三是审计职能单一化。企业内部审计目前职能单一,其主要职能集中在传统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上,这种局限的职能定位和理解使得内部审计咨询服务在企业战略决策、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财务、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然而,许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能力,难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应用于审计实践中。这限制了内部审计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和价值。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路径
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审计转型可遵循以下三个路径进行综合考量和规划。
职能转型从单一的监督型向监督与服务结合型转变。传统的审计职能主要集中在监督和合规性检查上。而在数字化转型中,审计部门需要向提供战略咨询和业务评估的服务型职能转变。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执行监督职责,还需重视提供评估与咨询服务,从而推进企业经营活动,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效率。这意味着审计工作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优化运营流程,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技术转型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转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的方法也应与时俱进。企业内部审计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通过构建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企业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审计工作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整合企业的生产、供应链、销售等各环节数据,实现数据驱动的审计决策,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方法采用SWOT分析、PEST分析等,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报告需全面准确,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加强后续审计,确保问题整改得到有效执行。审计资源配置应优化,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实现远程和现场审计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与人才培养是技术转型的保障。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企业的审计部门应优化组织结构,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同时,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引进,审计人员应加强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信息系统审计等方面的培训。通过持续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审计团队的创新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范围转型从事后审计扩展至全过程审计的转变。审计的范围应从侧重事后审计扩展至包含事前风险评估、事中实时监控和事后分析的全过程审计,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风险预测和实时监控,以增强审计的预防性和时效性。传统内部审计往往聚焦于财务收支审核和个人经济责任等范畴,这种审计模式限制了审计结果的全面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目前以事后审计为主,未能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潜在功能。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可以探索从侧重事后审计转向覆盖全过程的审计模式。
首先,数字化转型为事前审计提供了新的契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前应了解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以便识别潜在风险。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审计系统,提前标记出潜在风险信息,并为各类数据设定风险阈值,从而掌握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同时,企业需要建立数字化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生产运营数据,使审计团队能够收集到更细致的数据。其次,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团队可以实时分析大量数据,并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审查。在质量方面,内部审计能够实时监督企业的产品是否经过严格的拣选和加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安全生产方面,审计部门可以利用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生产量,确保其不超过国家核定的生产能力,保障生产安全。
总之,企业的内部审计转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职能定位、技术应用和范围扩展等多个维度综合施策。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协同推进,可以确保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