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茶叶为何缺乏国际竞争力

2024-11-12刘佳乐

中国商界 2024年10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安徽

安徽省茶产业发展现状

安徽茶叶基本现状安徽共有12个市、58个市县区产茶,茶园总面积达到19.47万亩。其中,实现机械化种植的茶园面积已经达到120,000亩。此外,安徽还拥有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共计10700公顷,以及无性系良种茶园13300公顷。在茶叶产量方面,安徽的干茶年产量高达120,000吨,一产总产值也达到71.10亿元。从劳动力结构来看,安徽省从事茶业的农民有300万之多。

安徽省茶产业的竞争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安徽省茶叶产区主要位于皖北、皖中、皖南,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物流网络发达。二是生产成本低。安徽省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机会成本较低。与其他产业相比,茶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种茶到销茶,每一道工序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都很大,而安徽省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较多的省份。

安徽省茶产业的竞争劣势一是茶叶采摘和加工方式落后。安徽省目前的茶叶种植依然是以茶农为主,由于茶叶的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茶园兼业化的情况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在采摘的时候很少用到机械,采摘方式很传统。所以,在茶叶加工企业中小作坊生产依然是主流,加工方法也非常落后,缺乏专业化和机械化的生产,生产效率不高。而个体茶农和小作坊由于资金不足,不能购买必要的采收和处理设备。茶农们在观念上也比较保守,不太愿意改变原来的耕作方式。

二是农药残留不达标。当前,安徽农田中有机肥的施用量普遍偏少,这已成为限制该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茶农加大了化肥的使用以确保产量。但由于长期施用化肥,茶叶生长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在这些化肥中,高毒有机磷化肥对茶树的损害尤为严重。这不但对茶叶的销路造成了很大冲击,而且还造成了喝茶对身体有害的思想,使许多小规模的茶园陷入了生存困境。

三是缺少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安徽省大部分茶园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订单农业,但各个茶园各自为政,缺少对茶园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造成了茶园生产效率较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这种小规模的种植方式严重制约了机械化的推广,从而增加了茶叶的生产成本。

安徽省茶叶出口存在问题

茶叶机械化推广面临的问题一是地形复杂多样,先进的农机具难以发挥作用。安徽省的茶叶种植以山地为主,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导致在茶园管理环节中农机具的利用率受到制约。当前,茶农普遍采用的小型农机具往往功能较为单一、结构相对简单且尺寸偏小。选择这种农机具既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又不能充分发挥农机的潜能。

二是茶园基础设施陈旧,改造成本高。茶园管理装备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但是安徽省还有一大批水、电、路、埂等陈旧的老茶园,并且大部分是一些树龄较大的古茶树,在建设之初,并未将农机的运用纳入全面的考虑。因此,茶园的基础设施与现代化茶园的经营需求不相匹配。如果要进行全面改造,费用太高,从而制约了茶园的升级。

三是茶叶机械研究开发能力不够,机械选配不足。因为茶机械的研究开发困难、利润率低、单个机型机具的市场规模不大,所以农业机械公司不愿意在研发费用上进行太多的投资。目前,在山区茶园缺乏能够满足山区茶园生产需要的中耕、施肥和采收机械。

茶叶出口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一是品牌知名度不高。徽茶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茶叶品种不少,但名气却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生产工艺不过关,二是没有标准化的产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霍山的黄芽茶、六安瓜已经成为全国的名牌产品,但是在整体质量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的假冒伪劣产品是影响安徽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安徽省茶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缺少系统性的规划和有效的经营方式。安徽省茶叶主产区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模式影响了茶叶生产的规模效益,同时产品附加值不高。这种生产模式对新茶的采出率有很大的影响,造成茶叶产量的下降。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大部分茶叶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和技术不足,无法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三是产业化水平增长缓慢。安徽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即农户自行采收、粗加工,或者仅负责采收,然后由企业采购、销售,造成农药使用、采收、炒制等多个环节的不一致。目前,我国茶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经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茶业发展的瓶颈,安徽茶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促进安徽省茶叶出口的对策

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措施一是以农业机械化改造为突破口推进山地科学管理。在丘陵山区实施宜机化改造,优化地形条件,将陡坡变为缓坡、小块土地整合成大块、贫瘠之地改造成肥沃之地、弯曲的路径拉直、狭窄的道路拓宽。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可以初步解决茶园机械在“下田”和“作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从而提升了茶园的生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

二是以茶叶标准化为重点,大力推行“三品一标”认证项目。加速旧茶园改造,“水电路埂”结合;建成一批设施完善、品种丰富、经营规范的无公害茶园;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并积极推行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质量好、效益好、先进适用的茶叶加工机械的补贴力度,拓宽农业机械的覆盖范围,拓展农业机械的配套品种。鼓励各县市区对具有区域特色的制茶设备给予补助;并鼓励农户主动购买机械,指导其选购合适的制茶机械。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山区农业的补贴与投资力度,在山区建设一批农业机械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带动农业机械化的规模化发展。

针对出口其他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是打造国际知名茶叶品牌。在打造国际品牌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该给予茶叶加工和出口的主要龙头企业以适当的政策扶持,并根据自身的具体发展需要制定出一套适宜的国际产品组合策略,从而培养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值得信赖的国际品牌,促进国家的统一行业标准的制订。同时,安徽省茶出口企业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二是优化茶叶产业结构。鉴于目前安徽省茶叶出口仍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的现状,需采取措施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研发水平,鼓励企业自主进行新技术创新。同时,当地政府也要为茶加工行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和资本,从而促进茶叶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为了促进安徽省茶业的系统、全面和长期发展,必须对现有的茶叶营销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和高效。其次,要大力扶持安徽省的龙头企业,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安徽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湄潭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