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准化指导
2024-11-12赵建美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引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其为导向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也获得多方面技能的养成。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创新优化物理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为基础,将多种教学元素和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能够实现对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实现精准化教学。文章就核心素养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精准化指导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精准化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强化初中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因此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及时完善自身教学理念,认真分析现阶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核心素养为指向设计精准化教学任务,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压力,在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让学生在精准化的指导下实现多方能力的养成。
一、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教育领域带来的便利,强化对学生线上形式的交流和指导,合理设计预习和复习教学环节。另外,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还应当全面了解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分析和整理班级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层次,并布置针对性的课后巩固任务。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够充分满足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还能够高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以良好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投入后续的课堂学习。
例如,针对“功和机械能”这部分知识点,对课前预习阶段,物理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这部分基础知识,让学生在明确“功和机械能”概念和对应公式的基础上,了解这部分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对课后巩固阶段,物理教师可以“功和机械能”这部分知识点为方向提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对知识点的合理应用,这样能够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在组织学生预习和复习、对学生的预习复习问题进行指导时,教师还要认真备课将要讲授的课程知识,应当在线上交流环节中与其他任课教师相互商讨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教学技能,将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展现出来。
二、巧妙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针对目前物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部分学生会因为物理知识点的抽象特点而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这会直接影响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时,为了高效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物理教师可以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将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合理引入其中,借助这一技术来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环节中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视听功能和动态展示功能,充分刺激班级学生的感觉器官,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另外,物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授课时还应当注重应用的规范性,不应过分依赖现代技术展开授课,而应更关注自身对知识的讲解。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还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针对“升华和凝华”这部分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和过程产生视频,这一视频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做直观化处理,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课件中展示出本节课概念知识以及其他案例知识,如对“吉林雾凇”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雾凇形成原理,使学生明确物理知识、实践生活间的相关性,再由教师引导其发现二者间的共通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汇总“融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这三类知识点,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复习。
三、合理提出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合作互动探究
学生获得知识主要有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路径,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是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而得到的,而间接经验是学生从外物中得到的,两种学习途径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原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将这两种经验相结合,将问题驱动环节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对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物理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展开深度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展开思维碰撞。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认知思维能力,快速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进而保证授课工作的有序开展。
例如,针对“浮力”这部分知识,教师要强化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先讲解这部分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问题回答和探究做铺垫。此后,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合作教学活动。
1. 分组。教师需要在分配时注意保证成员分配的科学合理性,一个小组中成员之间的实力要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组合作模式更好地开展。
2. 指导。教师在完成小组分配后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难度循序渐进提升的探究问题:“人进入水面为何会漂浮起来?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呢”,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总结不理解的知识点,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探讨。
3. 巡场。教师应当深入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对学生给予鼓励并就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
4. 展示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各个小组依次上讲台讲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探究的方向。
四、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构建核心素养下的高效教学课堂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创新学科知识的展示形式,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降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难度。初中物理教师要懂得合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结合物理教学经验,紧密联系社会热点话题。另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表达和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多观察,将生活中含有的知识元素提取出来,努力构建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将其带入班级内部与其他同学分享,拓宽班级学生的视野。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能力,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压力,还能够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针对“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内容向学生拓展相关的生活现象,如将“汽车噪声、城市中娱乐场所的音响声、伐木工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等内容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并在此环节中引出“噪声”的概念,学生在观看时就能够对“噪声”这部分知识有更多了解。其次,在学生对“噪声”有了基础了解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噪声”的多种类型这部分知识,让学生通过对多种噪声分类的了解明晰噪声的来源,以此加深学生对噪声定义的理解,从而内化知识。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让学生自主挑选生活中的“噪声”现象,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表达出“这一噪声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此环节中收获丰富的学科知识。
五、合理设计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应当关注学生多项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学科知识点后,将物理实验这一教学环节引出来,让学生以团队或者自主的形式深入实验探究中。另外,为了保证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强化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在向学生讲解清楚相关实验基础知识后,可以为学生进行实验示范,可以在媒体技术中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清楚了解实验流程后展开规范操作。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反复实验中了解到物理知识点的内涵,还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提高。
例如,针对“摩擦力”的相关实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该实验操作所需的实验器具以及每一个器具的使用方法,并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的“摩擦力”相关知识,将实验中涉及的更多细化物理知识进行剖析,以此不断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能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开始实验的准备工作,将课本、毛巾、卫生纸等作为接触面引入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能够通过自主实验认识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展开实验操作,团队中每个学生都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即观察、操作、记录等,在相互配合中完成实验完整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填写,而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物理教师还应实时监督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在发现学生操作问题时,应及时进行指导和示范,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六、精准设计评价环节,实现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针对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为了达成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增强,物理教师可以精准设计评价环节,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施以综合评价,在指明学生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给予鼓励。而教师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理念,要带有鼓励性质地指出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处,让学生以良好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另外,初中物理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多主体评价形式的引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反思。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起到激励学生的效果,让学生日后能够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还能够实现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突显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例如,首先,物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将其中的学习问题提出来,向教师或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寻求帮助,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信心,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其次,教师可以鼓励班级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展开相互评价,可以在合作小组内展开互评,相互指出组内成员在合作探究或实验操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并将每个成员在学习中作出的贡献、提出的正确意见等提出来,还可以让两个小组间展开相互评价,这样便于各个小组对本组探究方向和互动方法的调整。最后,教师可以在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完善和调整自身教学方案,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后续的自主、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的教学重点,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的深度学习和成长发展。这时,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秉承注重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为关键,调整和完善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引入,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展开深度学习,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使班级学生深度掌握该学科应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丽萍.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思考[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3):127-129.
[2] 孙祥军.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0):86-88.
[3] 王玉林.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2023(21):105-107.
[4] 孙锋锋.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2):80-82.
[5] 张金平.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 试题与研究,2021(28):65-66.
[6] 蒲文慧. 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新课程,2021(33):51.
(责任编辑:石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