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珍珠”理念,让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4-11-12易秀芬
教师应该拓展教学的宽度,去点亮和充盈学生的内心。本文结合息县第一高级中学提炼出的“三颗珍珠”教师发展理念精神内核,以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8单元第3课“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为例,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让师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指导理念
理念一:教师发展的“三颗珍珠”。此理念指的是读书打卡,自录课、磨课、打造代表课,“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模。在本节课授课之前,我阅读了相关教育专著,将书中的优秀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本节课前后反复打磨不下6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改进,最终成形。
理念二:学生成长的“三颗珍珠”。此理念指的是知行合一、净静敬,学习合作小组,节日主题教育。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竞争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在找关键人物和段落大意环节,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在找文章细节信息,并对给出的信息做出分析判断环节,两人或多人合作,交流观点;在文章总结和话剧表演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并对小组合作效果进行互评和自评。
理念三:以美润德,以德贯穿。德育和美育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离开了美育的德育就会变成标签式、模式化的德育,失去了德育内核的美育就会变成空洞的美育。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将美育和德育结合,才能回归立德树人初心。本节课,我在课前和课中设计了热身舞和手势舞等游戏互动环节,利用音乐、舞蹈、电影片段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音乐、舞蹈的美,体会学习的美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授课心得
本课属于一篇外国著名科幻小说。亮点如下:
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在单元大观念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引导下,在深入分析文本和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掌握重点单词,知道主旨大意和文章框架,能够复述并分角色扮演故事。学习目标具体、有序、可达成、可检测。
其次,问题串和活动串的设计紧密围绕学习目标,结合“以德贯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新课模,深入研读文本并总结了四个问题:怎么学习和检测关键词汇;怎么获取文章的大意和具体信息;怎么输出;怎么让学生状态更好,课堂参与度更高。
为了让学生熟悉文本,解答这四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活动一:感知与理解。以选择题和连线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主旨大意和文章框架,为获取信息和语言输出做好铺垫。活动二:获取与梳理。根据学情、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采用挖空的形式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完成语篇填空,降低难度,帮助学生整合文本信息。活动三:分析与判断。学生先独立分析主要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思维碰撞,合作学习真正发生。活动四:应用与实践。表演英语小剧场,提高了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最后,班级学生展示自创话剧,提高对外国文学和英语的学习兴趣。
认真分析这节课后,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打磨和提高的地方。学习合作小组的形式还很单一,如何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去探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等还有待实践。另外,如何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情做好学生学习的检测和评价,尚待不断完善,等等。
泰戈尔曾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息县一高“三颗珍珠”教师发展理念、“三颗珍珠”学生成长理念即且歌且舞的水,轻柔、无痕却不乏力量,让师生一次次历练、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