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蚊攻蚊
2024-11-12魏晞
蚊子!全都是蚊子!装在一个个蚊笼里,扑腾着翅膀使劲儿飞。走进中山大学在广东东莞建立的某栋实验楼,这里简直是蚊子的“天堂”。
整个实验室占地约1000平方米,每周最多可生产400万只绝育雄蚊,当前每周雄蚊产量为50万只。“蚊子工厂”是中国少有的大规模饲养蚊子的实验室,生产的蚊子大多会释放到野外,少数蚊子用于交配孵出下一代。
中山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东京解释,释放的蚊子都是雄蚊,在出厂前,要接受比人的胸透检查高3000倍的射线辐照。此后,绝育的射线雄蚊与野外雌蚊交配,产生的蚊卵将无法孵化成幼虫,“这个技术相当于杀卵剂,用来控制野外蚊子的种群数量”。
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蚊子:叮人的都是雌蚊,它们为了吸血获得营养物质,以促进卵的发育,传宗接代;而雄蚊的口器退化,无法吸血,仅靠吸食花蜜为生。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危害性强,包括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幼虫在特定的培养皿里扎堆生长,慢慢长成“黑色的逗号”,再变成蚊蛹。这就到了“蚊子工厂”最关键的步骤:雌雄分离。“只有雄蚊才要接受射线的辐照、释放。”张东京说,利用雌蛹比雄蛹的体积约大20%的特点,实验人员设计了一个类似于水库和闸口的装置,把一批蛹倒入不断冲刷水流的装置里,闸口的尺度恰好足够雄蛹通过,于是,体积小的雄蛹会顺着水流和雌蛹分离。经过反复验证,目前雌雄分离的准确率可达99.9%。
进入辐照间之前,还要保证活蹦乱跳的雄蚊进入“昏睡”状态。蚊子被送入冷库,冻晕的蚊子就像茶叶罐里剩余的茶叶碎,安安静静地趴在透明器皿里,被送入X射线仪器。经过射线辐照的雄蚊绝育率可达99.3%。
通过质控的绝育雄蚊,要再次放进冰箱里冻晕,坐上货车,一路颠簸从东莞来到广州,准备在中山大学北校区释放。那是复杂的城市区域:校园内有草坪、操场、教学楼和来来往往的师生,附近毗邻繁华的东山口旅游点、数个医院、核心道路。
为了计算叮咬率,科研人员还会在草坪上毫不犹豫地露出小腿,观察15分钟内被叮咬的次数。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5月22日,有删改)
◆解读
“蚊子工厂”的建立,不仅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更彰显了他们对国民健康的深切关怀。从蚊卵到成虫,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科研人员的心血,彰显着科研工作的严谨与执着。科研人员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耕耘,正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