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篇学写作之自然环境描写
2024-11-12施海兰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般分两种: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霜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包括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恰到好处的自然环境描写往往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情、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等作用。
左读经典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往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甓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中间有一眼小甜水井,井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
(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
2.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再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3.天上繁星如豆,闪烁跳动,数不清的多、说不尽的热闹。银河斜着一大道灰白,两边都是深厚的幽蓝,星星则如悬挂在幽蓝绒布上的珍珠。珍珠般的露珠吊在玉米叶片的边缘和尖尖上。蝈蝈站在新秀出的玉米缨子上响亮地鸣叫,节奏分明像一条刻度清晰的有机玻璃尺子。远处传来“吭吭”的大狗叫声和“昂儿昂儿”的小狗叫声。玉米的叶片和穗子纹丝不动,一点风都没有。
(节选自莫言《十三步》)
◆赏读
片段1,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洋淀纪事》中的这段景物描写富有画面感,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暗示着当时芦花荡一带正处于日寇占领且严密封锁的情形下。从这里的环境描写中,我们可读出面对残暴的敌人,白洋淀人民坚韧不屈的品质,那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子里的抗日军民提供了极好的掩护。
片段2是《平凡的世界》的开头,也是纯粹的景物描写,为全书定下艰苦的基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九七五年的二三月间,“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一语双关,暗示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还没有迈进,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暗喻着中国改革大潮到来之前,必将历经一段黎明前的暗夜。
片段3描写了夜晚的星星、银河、露珠、蝈蝈、玉米叶等乡村化的自然景物。“星星则如悬挂在幽蓝绒布上的珍珠。珍珠般的露珠吊在玉米叶片的边缘和尖尖上。蝈蝈站在新秀出的玉米缨子上响亮地鸣叫,节奏分明,像一条刻度清晰的有机玻璃尺子”等贴切生动的比喻,凸显了星星的璀璨、露珠的晶莹、蝈蝈叫声的清脆,一幅清新诗意的乡村夜景图呈现在我们眼前,读后令人神往。
◆借鉴
1.局部映衬法
局部映衬法指的是在作文的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描写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作文的主旨、情感,从而让其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衬法行文,景物描写应求“精”而“得体”。如:要表现人物的某种品格,就可以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映衬人物的高尚品质;要表现亲情主题,就可以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亲情所带来的温暖;要突出怀念主题,就可以适当描绘凄清萧瑟之景;要渲染紧张的气氛,就可以借助电闪雷鸣等自然景象描写衬托人物急切的心情……不过,这需要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选择。
2.整体烘托法
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便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故事的写作背景,或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常见的情况有两种: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作文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不时地提到,这一环境描写通常会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或交代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将一两处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串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开头便对这处环境描写进行细化,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提到这个或这些环境。这样,会使读者对这一自然环境印象深刻。
3.感官描写法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要想写好自然环境,首先要让五官充分“打开”,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嘴巴尝到的、双手摸到的东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环境描写自然成功一半。
4.视角转换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自然环境时,应注意视角的转换,或由高到低,或由中间到两边,或由整体到局部。成功的视角转2efd850f84dfaf096bd9fcb1bd450ca2换,可让自然环境描写更加立体形象、真实可感。
右写片段
1.他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凛冽的寒风中,他和妈妈并排坐在一起,头盔压着他,呼出的白气被茫茫夜色所覆盖,虽然双手和脸颊冻僵了,但他和妈妈的心紧挨在一起,热乎滚烫。善良懂事的他总是能拨动妈妈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他是妈妈的骄傲,也是她奋斗的最大动力。
(节选自陈勇《生活洒满阳光》)
◆点评
片段对冬日环境的描写生动逼真,富有生活气息。“呼出的白气被茫茫夜色所覆盖”“虽然双手和脸颊冻僵了,但他和妈妈的心紧挨在一起,热乎滚烫”。人物感受亲切且真实。天气是寒冷的,但和妈妈肩并肩坐着的心却是滚烫的。小作者巧妙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主人公“他”懂事的性格特征。
2.晚饭后,我陪老妈在家附近的小路上散步。皓月当空,牛奶似的月光肆意洒在每一片树叶和草尖上,屋后的白杨随风“哗哗”作响,草丛里的蟋蟀声此起彼伏,不知哪家的猫“嗖”地一声从菜地蹿出来,“喵”“喵”几声后,路旁的孩童便高兴地追了过来。农村的夜晚总是有着天然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念家之人。
(节选自吉梓萌《月光下的身影》)
◆点评
在小作者的笔下,乡村的小路,每一片树叶和草尖都充满灵性,就连蟋蟀声都有了节奏和美感,家乡标志性的景物诠释着乡村夜晚独有的一份美好,牵动着每一个身处异乡之人。
从片段的景物描写中,我们捕捉到了小作者细腻的情怀,如山涧清泉汩汩流淌,笔尖所到之处皆是家乡的美好,令读者动容。
3.窗外的白杨树随风摇摆,在路灯的照耀下,路面似乎宽阔了许多。我虽然不是晚归的路人,但我需要那一道光——那道足够温暖、直抵我胸膛的光,为我驱散了前路的迷茫。
(节选自周雯丽《那一道光》)
◆点评
片段扣题严谨,结构整饬,将微黄的路灯升华为照亮人心的一道光,温暖人心,驱散迷茫。“光”在这里不仅仅指路边的灯光,更指温暖且具有力量的精神之光,收到了引人深思又回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以上作文片段的小作者均系江苏滨海县坎北初级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