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出记叙文的波澜

2024-11-12刘兆刚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4年38期

写作误区

同学们写作文,大都平铺直叙,如白开水,淡而无味。所述故事中,没有设置悬念,没有意外的冲突,也没有前后的对比,更没有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故事结局也没有发生突转,只是按照故事本身铺展开来,如记流水账一般,又如走进一条笔直的小巷,一眼就可以望到头。从故事的开端就能看到故事的结果,读来自然索然无味。

文题亮相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与邻居的交往中,总有一些事让人感动且难以忘怀。如,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游戏,充满童真童趣;与邻居一家聚餐,让人感到温馨;与邻居一起爬山,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邻里之间有困难,互帮互助的行为让人感到温暖。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邻里之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失误作文

借 盐

傍晚,太阳缓缓落下,天空绽放出了不一样的霞光,好似一幅壮烈的油画。①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口中锅巴的椒盐味儿,仿佛把我带回到胖叔向我们家借盐的那一天。

随着“砰砰”两声门响,我本能地起身,刚要去开门,却又收住脚步,用余光瞟了一眼时钟,发现已是晚上八点了。会是谁?通常不会有人在这个时间段敲门,难道是送快递的?可也没人买东西呀?我带着几分恐惧、几分疑惑打开了门,却发现站在门外的是邻居胖叔。

“叔叔,怎么了?”我一边问一边急忙向妈妈打手势。“没事儿,就是我刚才炒菜时,突然发现家里没盐了,便想着找你们家借一点儿。”胖叔手上拿着勺,身上系着围裙,头上顶着大片大片的汗珠,②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没事儿,我家盐多的是,你要多少,我来给你装。”妈妈大方地一摊手,走进厨房。“不用太多,一点点就够。”胖叔急忙向妈妈喊道。妈妈则拿着一个很大的保鲜袋,大勺大勺地往里面装盐,“快去看看你妈,别让她装那么多,够一顿饭就行。”胖叔急忙把我往厨房里面推。

不一会儿,妈妈便提着半口袋盐从厨房里出来了。胖叔急忙拦住她道:“一勺就够了,你装这么多,我一周也吃不完……”可最终,胖叔没能抵过妈妈的热情,收下了那半袋子盐。③

关上门,我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给胖叔装那么多盐呢?他明明只需要一勺呀。”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胖叔平时工作忙,肯定没时间出去买盐。”

一周后,我和妈妈早已忘记了胖叔向我们借盐这码事。可在周六的晚上,又传来了那轻脆的敲门声,门外站着的,依然是胖叔,不过他手里提着的,却是两串如宝石般的紫葡萄。④

我望向窗外,灿烂的星光洒满天空,此时我才发现:我们借出的不是盐,而是一片真情。⑤

①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放学的时间——黄昏,此处的比喻看上去语言生动,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壮烈”一词使用不妥,与主题相悖,也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符,读后令人费解。

②此处的观察不够细致,“汗珠”不能顶在头上,词语运用不准确。

③小作者对借盐的过程只侧重了语言描写,且人物对话较为单一,装盐的过程过于简单。若能添加一些意外之事,想必作文会呈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④胖叔的再次出现与第二段相照应,借盐与还盐似乎合情合理,但小作者并没有写还盐的情节,而是写胖叔送来了葡萄,与前面的情节关联不大。结局也没有任何突转,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

⑤结尾虽点明中心,但大而无当,“真情”的范围其实很广,可小作者关于邻里之间互助和谐的中心思想并没有予以体现。

病情分析

1.对习作中的故事叙述得过于简单,描写也非常平实;对事件脉络的呈现过于程式化,缺少波澜。

2.习作从小作者的视角出发,观察了妈妈与胖叔之间借盐的过程,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语言描写缺乏个性,再加上没有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相关细节描写,导致叙事缺乏真情实感,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3.习作首段和尾段的环境描写与叙事无较强关联,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特点或深化中心的作用,给读者飘忽之感。

化蝶之作

借 盐

◎刘鹏宇

傍晚,天空如一块深蓝色的幕布,树叶随风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风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了路旁小摊炸锅巴的椒盐味儿。那香味儿,让我不禁想起了邻居李叔向我们家借盐的事。(开篇扣题,引出下文。)

那晚,我正在看电视,忽然听到门外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门口。我本能地起身,以为是外卖到了。刚要去开门,我却收住了脚步,瞟了一眼时钟。“咦,外卖员送餐那么快的吗?”我忙兴奋地打开门。

然而,门外却是焦急踱步的邻居李叔。李叔手上拿着小瓷勺,身上系着围裙开口道:“我正要向你家借盐呢。”我转身告诉妈妈,她顾不上锅里正熬着的大骨头,说:“快去拿袋子。”待我取来袋子,只见妈妈拿起勺子,一大勺一大勺地往袋子里面装盐。一粒粒盐晶莹剔透,像小精灵一般,以各种姿势“飞”进了袋中。(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盐粒在妈妈手里活泼的姿态)此时,我发现橱柜里摆着两三袋未拆封的盐,便与妈妈说了一声,直接拿了一包递给李叔。他连声道谢,转身离开。

此时,我想起爸爸曾经说过,在他小时候,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时代,盐是很贵重的。有一次,他去邻居家借盐,吞吞吐吐说了大半天才表明自己的来意,隔壁邻居婶子的脸上挂满纠结,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抓了一点点盐给爸爸。爸爸说:“那盐少得很呀,都可以数出有几粒,但在当时,能答应借盐已经很了不得了。”爸爸说,那位邻居阿姨慈祥的面容至今仍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插叙了爸爸向邻居借盐的往事,表明了当时物资匮乏,但邻居之间依旧相互帮助的美好品德。)

约摸一周后,我和妈妈早已忘记了李叔借盐的事。此时,门外又响起了轻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发现李叔在门外站着,笑着说:“没打扰你们吧,这袋盐还给你们。”我赶忙说:“李叔,你这么客气干什么,我之前忘记带钥匙,还不是在你家吃了饭。你当时什么好菜都往我这边摆,担心我喝不惯你们的浓汤,还帮我榨了果汁呢。(插叙小作者在邻居家吃饭的细节,表明了他对其的热心帮助)就一点点盐,不用还了!”在我和妈妈的再三阻拦下,李叔才把盐拿了回去。

此时,我望向窗外,静谧的夜空中挂着一弯金黄的月牙,月牙四周氤氲着淡黄色的雾,影影绰绰。邻里间互相帮助的缕缕温情在人间荡漾着,让这个夜晚显得格外美好。(卒章显志,收束全文。)

【广东深圳市科学高中五和学校】

升格点评

升格文值得同学们借鉴的地方如下:

1.开头紧扣题目,为下文的叙述营造了氛围,结尾美好的月夜景色则衬托了人物的心灵美。

2.文中插入了两件往事,增加了细节描写,使线条式的叙述变得立体化,也给故事增添了些许波澜。

3.升格文以小作者的视角来叙述妈妈与邻居李叔之间借盐的故事,增加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使叙事富有真情实感,读来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