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2024-11-12薛萌
很多同学的作文着笔的都是大题材、大话题,但话题过大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的生活视野不算太宽,如果没有高深的思想与之契合,那么大话题的意义就不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所以,不妨着眼于小话题、小题材。正所谓“一粒花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生活中真实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感受,甚至不经意间人与人之间的一次握手、一句问候、一次鼓励、一次微笑等,经过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描写,也能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泛出生命的光彩来。而所谓“滴水藏海,见微知著”,站在写作的角度,不妨把它看作“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具体说来就是用生活化、普通化、具体化的人、事、物来反映普遍性、抽象性、深刻性的意义、情感、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从小的角度、小的事件中挖掘深刻的道理。
然而,在写作的时候,如何实现以小见大呢?不妨将“以小见大”分为“如何选小”和“如何见大”,从两个角度来着笔。
一、如何选“小”
站在生活的角度来看,何谓“小”呢?相对于社会和某个团体来讲,可以是平凡的人物(事物);可以是小的范围,例如公园的一角;也可以是一件小事,例如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平常的事……不一而足。因此,将目光聚焦到这里来,也许能发现不一样的视角。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精选:
1.聚焦“小人物”。在现实中,很多同学都习惯聚焦大人物来写,比方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十大杰出青年”等大众熟知的人物。固然,他们对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且这些人物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如果大家都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我们还选取这样的素材,就会使自己的作文缺乏新意。因此,笔者认为不妨聚焦到生活当中的小人物上,通过自己的目光将生活中一个个鲜活实在的个体写进作文当中去,透过他们见证历史来折射时代的进步,见微而知著。比如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其选材不过是主人公张秉贵日常的一些买卖小事,作者却能从这些小事当中上升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让人深受启发;又比方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取材一个新媳妇献棉被的小故事,却能体现军民一心的崇高的伟大精神。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物:学校的清洁工、保安、出租车司机、小摊贩……他们何尝不是这个城市的小人物呢?他们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只要留心观察,他们身上也有感人至深的故事。
2.着眼“小细节”。前文谈及的故事2185473354f435e8c300a1320bd7de30575a70ac065d0df4900b9db952ea78d1和人物是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来谈论的,但要让故事和人物更加动人、更有说服力,还要立足细节展开描写,这样才能让人物更加立体、有形象感。何谓“细节”呢?顾名思义,所谓“细”就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神态。又所谓“细节见人品”,它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最真实的面貌,也更能抓住读者的心思。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中,父亲过马路买橘子的细节,和鲁迅的《故乡》中关于闰土的外貌描写就是其中的典型,都让父亲和闰土的形象深入人心、跃然纸上,他们不过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因为文章抓住他们的细节而显得形象伟大。而在2023年以“故事的力量”为话题的一篇作文《寻找春天的故事》中,一个考生写了一次在街边找一个修表的人的经历。他这样来描写修表师傅修表的全过程:
“修表的师傅先是拿出寸镜,这个寸镜应该有点历史了,毕竟有斑驳的影子,他非常熟练地将它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顿时他成为一个动漫中那个带着望远镜的机器人,他细细观察着表的外面,然后拿出合适的工具将表拧开,他先是轻轻地用工具将表的表壳卡住,然后稍微用力一扭,表的盖子就拧开了,他端起来,放在灯光下,一层又一层用镊子点点这里,转动那里,不一会儿的工夫就说:‘原来这里出现了点小问题,给我10分钟,马上弄好。’真的不一会儿的工夫,他就将表修好了。他说:‘表要经常上油,这样才会保养好一点。’我说:‘那你给我上啊!’他笑着说:‘早上了。还把里面的灰尘都清掉了,喏!你看,声音清脆着呢!’脸上露出了骄傲的、满意的笑容。我怯懦地问:‘那上油需要多少钱?’师傅笑着说:‘上油不收钱,举手之劳……’”
修表师傅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考生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于是,从这位师傅的身上我们看到——“正是一个又一个这样具有匠心的艺人坚守平凡的岗位才成就了我们共和国今天的成就,他们的善良、专业和责任心,撑起了祖国的明天,他们心中有信仰——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心”。作者从修表师傅上升到“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高度,让人耳目一新。总之,写作时要着眼于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具体细腻的描写。笔者相信,一篇优秀的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往往因为这样而极具魅力。
二、如何见“大”
1.链接“大时代”。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强调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在无形当中承担了记载历史、反映现实的使命。当中“为时而著”的“时”,指的是时代之意,“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的一份关切。君不见,优秀的作品总是跃动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的信息,表现时代的精神,更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比方说在2023年以“故事的力量”为话题的作文《那一抹微笑》中,一个考生写了一个关于李子柒的故事:故事中,李子柒以自己的一双灵巧的手向全世界展现了最传统的中国形象,一粥一饭、一茶一酒,无不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笔墨纸砚,伞、椅、勺、瓦……都包含着我们民族最初的、最原始的传统手艺。网上有人批评她揭开了中国贫穷的一面,有的人还说她的目的就是向世界展现我们的愚昧和落后……对于这一切的指责,她微笑着面对。作文也特别认真地记述了她完成一件竹编手工艺的全过程,虚构了她与行人的对话,面对行人“这个有什么用”的质疑,她轻轻地说了一句:“为了子孙后代知道它曾经的用处。”然后报之以轻轻的一抹微笑。这个考生以“好故事”为切入口,真正贴合了我们当今的大时代精神或追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考生可谓选材得当,抓住了大时代的脉络。这就给我们一个写作的启示,我们可以从现实当中选取素材,比方说从当地文物古迹中寻找家国精神、浴血奋战的历史……只要我们去用心感受历史的厚重,笔下自有沟壑、自有情感。
2.表现“大情怀”。所谓“情怀”,那就是心之所属,面对大千世界的万般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情感和心境。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情感上升至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的范畴,那么我们的作文自然就能实现“表现大情怀”的目的。如何写呢?那就是在完成故事的陈述、人物形象的刻画之后,回归情怀的表达。如前文谈及的《那一抹微笑》,结尾这个考生写道:“她的微笑有我们民族的自信,她的微笑有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为她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文化。”而在北京卷“亮相”的作文当中,一个考生写了国庆节升旗的国旗手,抓住了其中一个国旗手开展描写,因为他落泪了。怎样的感动让他落泪呢?作者开展了这样的联想:“我生于斯长于斯,我爱这土地,我爱这五星红旗,让红旗随风飘扬就是我的使命。”这个考生在对国旗手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思绪,很自然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份厚重的情系家国的感动,这一份感动是难能可贵的。
诚如巴尔扎克所言:“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我们的生活范围虽小,但总能有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俗话讲“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不管是怎样的微观世界都应该有一个核心的思想,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个核心的思想上升到更高的角度,赋予我们笔下的素材更高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妨着眼于身边的小事物、小素材,从它们身上挖掘更典型的、积极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可能有的同学会不以为然,觉得“以小见大”是故意拔高,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愿同学们用心细品,写出更具思想性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