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传承现状及思考
2024-11-11穆宏非童译莹怀康朱艳红
摘 要: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的传承是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黄河流域9省区的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建设、新媒体运用、学术研究等情况,发现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存在传承情况不平衡、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传播普及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结合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特点及地域特色等,认为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传承需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注重培养传承人、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加强学术研究等。
关键词: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现状;发展对策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开展黄河文化资源全面调查和认定,摸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底数。”“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大力保护黄河流域戏曲、武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黄河流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陶瓷类非遗是体现民族独特创造的宝贵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的传承是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途径。
1 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数据整理
1.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依据国务院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筛选申报地区为黄河流域9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陶瓷类非遗项目,分析其分布情况;通过梳理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建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通抖音账号、开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及论文产出数量等情况,了解其保护、传承现状,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的特点及地域特色等,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创新理论等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丰富与非遗和陶瓷相关的理论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陶瓷类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数量及分布
200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 557项,3 610个子项[2](文内提及的非遗数量,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子项数)。名录中的项目共有10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立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3]。
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区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8项,均属于传统技艺类。详情如表1所示。
从地区分布(图1)来看,9省区中,河南省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最多,为7项;其次是山西省和山东省,均为3项;再次是四川省和陕西省,均为2项;青海省有1项,而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3个省区暂没有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 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传承现状
2.1 代表性传承人情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国家文化主管部门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 068人[4](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虽已于2024年2月19日公示,但暂未公布,故未统计在内)。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区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7人(表2)。其中,钧瓷烧制技艺和汝瓷烧制技艺的最多,均为4人;其次是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2人;再次是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陶器烧制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均为1人;另有6项暂时没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从地区分布来看,6个有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省区中只有4个省区有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河南省数量最多,11人;其次是陕西省,3人;再次是山西省和青海省,分别为2人和1人。四川省、山东省暂没有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24年2月19日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中,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有6人,涉及的6项非遗项目分别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其中有5项之前没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2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情况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5]。文化和旅游部先后于2011年、2014年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分别涉及41个、59个企业或单位,两批合计100个。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件认定99家企业和单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据统计,黄河流域9省区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8个(表3),涉及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从地区分布来看,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样,也是只有4个省区有。其中,河南省最多,5个;其次是青海省、山西省和陕西省,均为1个。其他省区暂没有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3 博物馆设立情况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重要作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6]陶瓷类博物馆是传承弘扬陶瓷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7]。经查询发现,在2023年公布的2021年全国备案博物馆6 183家中,与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的博物馆有12家,分别为耀州窑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古陶瓷博物馆、河南钧瓷博物馆)、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禹州钧瓷窑炉博物馆、禹州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郏县任坚钧瓷艺术博物馆、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汝州市汝瓷博物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郑州市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长治市上党区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8]。其中,河南省8家,山东省2家,山西省和陕西省各1家。涉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为8个,分别为钧瓷烧制技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汝瓷烧制技艺、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其中,有关钧瓷的博物馆有5家,其他均为1家。
2.4 运用新媒体情况
在新媒体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转变,为非遗的传播和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不仅打破了非遗传播的地域限制,让非遗被更多的受众了解;也突破空间的限制,为非遗留下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促进了非遗尝试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9]3。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9%;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4%[10]。巨大的用户量使以抖音、微信视频号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影响力很强的传播载体,也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渠道。以抖音、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为例,统计分析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运用新媒体开展传播的情况。
2.4.1 开通抖音账号情况
抖音比较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在2019年4月正式推出了“非遗合伙人”计划,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帮助发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11],给非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扩大了非遗的传播范围。据抖音热点、巨量算数联合发布的年度趋势报告《心向愿望,步履不停——2023抖音年度观察报告》显示,在抖音,短视频内容覆盖了高达99.74%的国家级非遗项目(1 557个),相关内容获得了用户3 726亿次观看和近百亿次点赞[12]。据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抖音上共有1 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成为传承、传播非遗的生力军[13]。
在抖音网站(https://www.douyin.com/)以黄河流域18项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间:2024年8月6日)发现,几乎所有项目均有用户注册,身份主要有非遗传承人、实体店经营者、企业、爱好者、传媒公司和带货直播团队等。但是,代表性项目之间账号的数量及粉丝量差异较大。如与“钧瓷烧制技艺”相关的用户,2021年12月时已有500余个账号,当时粉丝量达到10万的仅有1位[9]15,而目前有3位,分别为“禹州市牛家钧窑官方账号”(16.1万粉丝)、“汝瓷大师李廷怀(奇人匠心)”(14.2万粉丝)、“宋元钧瓷坊”(10.4万粉丝);而与“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相关的用户仅有7个,粉丝量最多的仅为3 000余人,且有2个账号的粉丝量不足10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在17位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有14位以其姓名或其名义开通了抖音账号,占比为82%。开通的账号中,有一半的粉丝量超过了1万。
2.4.2 开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情况
在新媒体时代,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其传播速度的迅疾性、传播手段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有效性、传播效果的直观性等方面的特点更好地传播信息,为用户服务,成为各地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宣传阵地[14]。而视频号作为短视频行业其中一个平台,虽然起步略晚于其他短视频平台,但其发展如日方升[15],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查询(时间:2024年8月6日),黄河流域18项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除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等3项暂未开通微信公众和视频号,其他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则开通了1个或多个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如:有关钧瓷烧制技艺的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有禹州市杨志钧窑有限公司(禹州市杨志钧窑有限公司)、禹州市星航钧瓷有限公司(禹州市星航钧瓷有限公司)、任英歌钧瓷艺术馆(禹州市星航钧瓷有限公司韩城分公司)、孔家钧窑(禹州市神后镇孔家钧窑有限公司)等;有关汝瓷烧制技艺的微信公众号有祥润汝瓷(河南祥润汝瓷有限公司)、文华汝瓷(上海行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玉松汝瓷(汝州市玉涓汝窑有限公司)、汝瓷张(汝州市祥云汝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视频号有汝瓷大师奇人匠心(李廷怀)、廷怀窑、廷怀窑翠芳匠心传承、廷怀窑李照峰等。
2.5 学术研究情况
2.5.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基金项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对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起着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基于资助项目数据对特定领域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目标学科的研究概括、热点等[16]。以学者邢同卫的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陶瓷研究立项情况统计分析》[17]为基础,经统计发现,与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立项6项(表4)。其中,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艺术学项目4项。涉及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汝瓷烧制技艺、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黑陶烧制技艺、钧瓷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等。在立项的6家单位中,5家为高等院校,1家为研究所。其中,河南省2项、山东省1项、北京市1项、黑龙江省1项、四川省1项。属于黄河流域的有3个省份,立项4项。
2.5.2 论文产出情况
论文的产出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研究发展的态势和需求[18]。以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查询(时间:2024年8月12日)相关论文,经统计,各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论文产出情况如表5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与“钧瓷烧制技艺”相关的论文数量最多,为45篇;其次是“汝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分别为24篇、20篇;再次是“陶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分别为14篇、11篇;其他非遗项目的相关论文均未超过10篇,而“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相关的论文仅有1篇。可见,各非遗代表性项目间的论文产出非常不均衡。
3 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传承存在的问题
3.1 传承情况不均衡
从上文黄河流域9省区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传承的现状可以看出,各省区之间、各非遗项目之间、同一省区各项目之间的传承情况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省区之间非遗项目情况不均衡。一是各省区间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差别较大,最多的省份河南省有7项,而青海省只有1项,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3个省区一项也没有;二是各省区间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情况差别较大,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方面,陕西省的2项项目都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河南省的7项项目有6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项有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而山东省的3项项目、四川省的2项项目都是既没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没有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其次,各非遗项目之间传承情况不均衡。由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情况(表6)可看出,钧瓷烧制技艺和汝瓷烧制技艺,无论是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博物馆建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通抖音账号、开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方面,还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论文产出数量等方面,均不是空项,且传承人数量和论文产出数量均位列前茅;而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等项目在上述7个方面只有1个方面或者2个方面不是空白。可见,各非遗项目之间的传承情况差别较大。
最后,同一省区各项目之间发展也不均衡。如河南省的7项项目,钧瓷烧制技艺、汝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在上述7个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而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和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分别只在2个和4个方面有内容。再如陕西省的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前者有6个方面有内容,且论文产出数量达到11篇,而后者只有3个方面有内容,且论文产出数量仅为3篇。
3.2 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黄河流域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1]。国家相关部门在发布的加强非遗保护的文件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6],在加强非遗保护工作中,要“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19]。
文化是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传承至今,陶瓷类非遗仍十分符合大众的审美,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其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掘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文化内涵,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合理运用其文化元素,同时要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之更容易被现代消费者所接受。但在调查中发现,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在传承中存在对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的现象。
例如,在抖音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抖音平台对钧瓷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传播主体大部分缺乏专业性,以及平台娱乐化倾向导致传播双方对非遗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只沉浸在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和碎片化认识中,缺乏对非遗全面深刻的认识,使非遗的文化属性难以诠释,也存在互动性较弱等问题[9]49。
再如,在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多媒体的应用使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遗产的保存变得更加容易,而这种多媒体的便利性却更容易被保护者或者为获取产业化的商人所应用,其保护方式往往是抽取了其中几个带有看点的外在语言符号,肢解了完整的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遗产,使其被孤立、机械、碎片式地传播,这种缺乏文化自觉的错误保护方式,使临清贡砖烧制技艺遗产在保护过程中渐渐失去其原真性,最终将导致其异化或者自我消亡[20]。
3.3 传播普及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尽管新媒体为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和更丰富的传播渠道,但伴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于今天的传承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传承人更替、新旧事物迭代以及传播方式改变等方面均面临现实困境。在技术引领下的信息社会,传统技艺受到机器加工、媒介生产的冲击与挑战[21]。
如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方面,黄河流域18项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只有12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项没有。并且,17位传承人中,目前去世1人,80岁以上1人,70-79岁5人,60-69岁7人,60岁以下3人;60岁以下的人数占比不到19%。可见,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体年龄偏大,其在精力、适应新事物等方面的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遗传播普及的力度。
此外,传统媒体的记录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众传播的需要,如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传统形式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长时间保存下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失真,在传播效果和力度上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2]。现今,多种新媒介手段并用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但是,进入手机应用商店搜索“非遗”“陶瓷”等关键词,没有查到任何有关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应用,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的传播力度不足。
4 相关思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1]。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促进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4.1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和方向,旨在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生改善。国家为了推动某项政策的实施,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紧跟国家政策,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1]可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采取多种措施,扎实做好陶瓷类非遗保护,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如,针对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不平衡的问题,部分省区可加大申报力度。虽然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是自古以来的主要产瓷区,其陶瓷生产历史早、规模大,陶瓷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多,但同样作为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陶瓷历史也很悠久。如甘肃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红古黑陶制作技艺、平川陶瓷烧制技艺、景泰砂锅烧制技艺、陶器制作技艺、玉门陶埙制作技艺[23]等,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西夏陶瓷烧制技艺[24]、梅爱林彩瓷烧制技艺、土陶烧制技艺[25]、陶器烧制技艺[26]等,内蒙古自治区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陶瓷烧制技艺、清水河瓷艺[27]等。这些省区可以在这些省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措施加强培育,积极申报,使这些项目争取早日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有利于增加项目实践频次、壮大传承队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5]。黄河流域各省区也应积极筹备,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地陶瓷类非遗实际,争取多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陶瓷类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
4.2 注重培养传承人
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关键,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能否得到永续发展,关键在于传承人的认同感、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必须注重对传承人的培养。
首先,黄河流域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引导更多的传承人主动承担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职责。
其次,要结合地区实际和陶瓷类非遗的特点制订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加培训、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传承人相互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传承人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流域陶瓷类非遗的使命感。
再次,要注重传承人梯队建设,通过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充分发挥现有传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陶瓷类非遗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技艺魅力激发年轻人对陶瓷类非遗的兴趣,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培养更多的年轻传承人,不断壮大传承队伍,让陶瓷类非遗后继有人。
4.3 加大传播普及力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促进广泛传播”“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19]。大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水平,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8]。因此,针对国家级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陶瓷类非遗,要积极探索既贴近陶瓷类非遗文化内涵又适应当代受众需求的传播方式,以普及为主,依据陶瓷类非遗的特点,多措并举,打造更多有品有味传播精品。
在加大国家级陶瓷类非遗传播普及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主体作用,整合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基地等社会各界力量,在积极建立陶瓷烧制技艺传习所和文化体验基地、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做好开展陶瓷类非遗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综合利用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数字技术,更加强调传播的多样性、受传主体的能动性和充分的信息反馈,通过虚拟传播、再现传播、交互传播、共享传播等,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数字化、传播渠道的立体化、传播模式的交互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这也要求非遗传承人不仅要在传承传统手艺上下功夫,更要在拥抱数字化技术时代大潮上出实招。
4.4 加强学术研究
在论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9]陶瓷类国家级非遗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审美资源、科学资源、伦理资源、教育资源、经济资源等,而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深深扎根于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历史中,体现了黄河流域的文化特质和价值。所以需要十分关注、研究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及其周围的文化生态状况。
在开展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相关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统筹整合资源,组建非遗专业研究力量,建立多学科研究平台,通过不定期召开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研讨会,加强与各高校、研究院所等之间的学术交流,利用国内外非遗保护学术研讨会、理论论坛、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持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文化工程中涉及非遗的重大问题等,深入研究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保护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黄河流域陶瓷类国家级非遗学术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EB/OL].(2021-10-08)[2024-08-02].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08/content_5641438.htm.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2024-08-02].https://www.ihchina.cn/project#target1.
[3]陆旻瑶,陆小荣.我国陶瓷非遗与非遗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江苏陶瓷,2022(6):3-5.
[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EB/OL].[2024-08-10].https://www.ihchina.cn/representative.html#target1.
[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EB/OL].[2024-08-10].https://www.ihchina.cn/shifanjidi.html#target1.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08-03-28)[2024-08-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08-03/28/content_5937.htm.
[7]朱艳红.全国陶瓷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及思考[J].山东陶瓷,2024,47(1):5-23.
[8]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EB/OL].(2023-03-01)[2024-08-10].http://www.ncha.gov.cn/art/2023/3/1/art_2237_46047.html.
[9]陈弘.抖音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以钧瓷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22.
[10]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4-03-22)[2024-08-10].https://www.cnnic.net.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11]抖音音乐交出的这份非遗音乐新答卷[EB/OL].(2020-04-08)[2024-08-10].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3xkhc6zfWyD.
[12]《心向愿望,步履不停——2023抖音年度观察报告》出炉:“00后”热捧国货品牌 已成为消费主力军[EB/OL].(2024-01-09)[2024-08-10].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109/c1004-40155653.html.
[13]卫中.2024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30岁以下传承人同比增长72%[EB/OL].(2024-06-06)[2024-08-10].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35109.
[14]黄璀.基于内容分析的地方非遗文化新媒体传播初探:以微信公众号“文化莞家”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4(5):20-21,23.
[15]刘力萍.微信视频号:非遗祁剧艺术传播与发展的新路径[J].新闻传播,2023(5):61-63.
[16]王平.国内知识管理研究若干维度的特征分析:基于自科、社科立项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6):2-7.
[17]邢同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陶瓷研究立项情况统计分析[J].山东陶瓷,2023,46(6):5-19.
[18]朱艳红.中文陶瓷类期刊论文被引情况分析与启示:基于2013-2022年CNKI数据[J].山东陶瓷,2023,46(5):65-77.
[19]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2021-08-12)[2024-08-1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33447.htm.
[20]刘昆.临清贡砖烧制技艺保护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58.
[21]陈梦.新媒体环境下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2:70.
[22]王怡丹.数字技术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应用研究:以天津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21:21-22.
[23]甘肃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截至2023年12月31日)[EB/OL].(2024-01-12)[2024-08-10].https://wlt.gansu.gov.cn/wlt/c108639/202401/173837731.shtml.
[2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19-06-11)[2024-08-10].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1906/t20190611_1543985.html.
[25]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21-07-08)[2024-08-10].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2107/t20210708_2916761_wap.html.
[26]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24-04-28)[2024-08-10].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2404/t20240428_4524819_wap.html.
[27]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服务平台[EB/OL].[2024-08-10].https://www.ichnmg.cn/nmfyjc/list.shtml.
[28]人民论坛网评 | 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助力文化自信[EB/OL].(2021-08-24)[2024-08-10].http://www.rmlt.com.cn/2021/0824/622818.shtml.
[29]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责任编辑:刘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