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小说赏析文
2024-11-11
文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欣赏小说,不仅要评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请仔细研读《复活(节选)》,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
写作指导
写小说赏析文可以更好地将我们阅读中较为模糊、感性、零乱的感受清晰化、理性化、条理化,亦可使我们的思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来达成作家的写作目标。小说创作的“要素”包括“显性”的人物、情节、环境和“隐性”的语言、主题。
因此,写作小说赏析文章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特色和小说主题。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篇幅的长短选择采用全方位分析、点面结合分析抑或择其一点分析的方式。对于初学小说赏析写作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择其一点,尽量说透;面面俱到的结果可能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伤之愈深,复活愈难
——《复活(节选)》中对玛丝洛娃的细节描写分析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二(8)班 李文钧
现实世界中,像聂赫留朵夫这样勇于改过自新,实现精神“复活”实属不易;像玛丝洛娃一般起死回生,实现灵魂“复活”则更加艰难。前者需要强大的精神内驱力进行自我救赎;而后者,则需外力内力共同作用,才能脱离愈陷愈深的灵魂沼泽,重归善良纯洁的轨道。
玛丝洛娃原本是一位善良纯朴、天真无邪的乡下少女,被聂赫留朵夫始乱终弃,她在心灵重创之下堕入深渊,又不幸被诬告为谋财害命的凶手,陷于冤狱之中。作为俄国下层社会受欺压和凌辱的群众典型,她经历了由天真烂漫到堕落麻木,又从天昏地暗中良知觉醒,最终实现精神复活的曲折历程。
《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入狱探望玛丝洛娃的情节,就向我们展示了玛丝洛娃“复活”之路的坎坷和艰难。
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是《复活》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对玛丝洛娃的笑的一次次描写——“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从这些“笑”中,我们不难看出,历经人世沧桑的玛丝洛娃并不以自己的身份为耻,呈现出“哀莫大于心死”之态。
而玛丝洛娃的精神死亡,正是始于聂赫留朵夫对她的无情遗弃。聂赫留朵夫当初的冷酷无情使她的心灵发生了坍塌,“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即使重逢之后,她也拒绝聂赫留朵夫靠近她的内心世界。所以,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请求、自责,她“不理他的话”,“鄙夷不屑”地微笑着说“您的话真怪”,“冷冷地”说“何必提那些旧事”,目光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饱受冷眼、压迫与诬陷之苦的玛丝洛娃已然无法轻易相信别人。
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自甘堕落,堕落是屡遭伤害之后身与心的坍塌;这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复活,拒人千里是因为曾经受伤太深。透过课文中二人的重逢与对话,我们看到了在社会大染缸中滚了一遭的玛丝洛娃的冷淡与防备。伤之愈深,复活愈难,聂赫留朵夫只有一遍遍地剖开真心,锲而不舍地给予帮助,才能拯救玛丝洛娃,拉她上岸。
点评这篇习作就《复活(节选)》中玛丝洛娃的言行作了精要的分析,通过对文中玛丝洛娃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玛丝洛娃的内心世界,并得出结论——伤之愈深,复活愈难。赏析从一个小角度切入,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层层分析,深入探究人物精神内核,是一篇不错的赏析文章。
“兽性的人”与“精神的人”的较量
——《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的形象简析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二(8)班 王彦博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人的“复活”历程,同为“复活”,但又是走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走的是一条为自己的心灵赎罪的路,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走的是一条拯救自己的灵魂的路。
托尔斯泰认为,社会如此腐败,“问题的结症就在于人们丧失了做人的主要品质”。在他看来,每个人身上似乎都有“兽性的人”和“精神的人”在互相对抗,“兽性的人”占上风,人就作恶;“精神的人”取了胜,人就向善。
“兽性的人”和“精神的人”在内心互相对抗的代表人物便是聂赫留朵夫。他是造成玛丝洛娃不幸的第一个罪人。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他灵魂的深处不得不感到那一次行为的残酷、怯懦、卑鄙,还感到他那闲散的、堕落的、残忍的、怠惰的全部生活也是那样。”他从此开始思想和生活的转折,努力从“兽性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百姓的眼光重新审视他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而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
在课文《复活(节选)》中,生动逼真地呈现出聂赫留朵夫“兽性的人”与“精神的人”的肉搏:
第一处是当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道出自己的忏悔却被玛丝洛娃完全无视时,聂赫留朵夫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上帝呀,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聂赫留朵夫救赎之路上遭遇的困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种单靠内驱力推动的救赎之路的艰难和无所适从。
第二处是玛丝洛娃媚笑着向他讨要卢布的时候聂赫留朵夫的一段心理刻画:“‘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变得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这一段更是表现处聂赫留朵夫试图让一个因自己的过错而精神上“已经丧失生命”的人复活的极端艰难和内心的挣扎煎熬。“兽性的人”与“精神的人”在内心深处的较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幸的是,“精神的人”最终占了上风。它拯救了聂赫留朵夫,也让玛丝洛娃复活。
“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这或许正是《复活》一书的真谛,也是托尔斯泰希望人们能明白的人生真谛。
点评这篇习作点面结合,既抓住了《复活》全书的核心——人性中的“兽性的人”与“精神的人”的较量,又以教材节选部分中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为具体实例,对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作了较有深度的分析和评价,揭示了《复活》的主旨,阐述了聂赫留朵夫这一形象在小说中及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写法有新意,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