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青花瓷瓶的自述

2024-11-11吴彦熹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4年11期

我是一个清代青花瓷瓶,此时正立在一个玻璃展柜中,每天有无数游客来观赏我、称赞我。

可我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因为我不知自己来自何方,更不知我会前往哪里。那些游客的黄头发与蓝眼睛令我感到不悦,他们的声音与语调令我感到不适,他们的眼神与姿势令我感到不爽。偶尔也会有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前来,对我和朋友们低声细语,说着一种亲切的语言,用怀念亲友的眼神望着我们,让我们堆满乌云的内心透出一点亮光。然而,每当看到他们的身影在出口处消失,我们心中又会添上一抹新的惆怅。

我们,一定不属于这里。

不知从何时起,有的朋友消失了,再也没回来。小陶罐说,它们应该回家了。我问它,“家”在哪儿?它回答我,“家”在东边,是一个叫中国的地方。于是,我便一直盼望着回家。

终于有一天,我得到了一个消息: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苏醒了!不会再被别人欺负了!我开心极了,我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同时又因自己的命运叹息起来。这时,突然有人伸出手,把我从展柜里抱了起来,我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兴奋又恐惧地走了……

“4050万!”

我因这清脆的声音睁开了眼睛,便看见在我的梦中多次出现的人——黄皮肤,黑头发。这是一位华裔女士,她要买下我,她无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现在还有没有加价的?”拍卖师扫视了一遍全场,我的心怦怦跳着。那位女士整理了一下衣领,眉头似乎皱得更紧了。

“4050万第一次——4050万第二次——”拍卖师的声音如雨点般精准地敲击在我的心坎上,似乎要把我击碎了。那名女士头上也沁出了豆大的汗珠。

“4050万第三次,成交!”

在场的华裔爆发出一阵欢呼,那位女士热泪盈眶,抱起我,我激动得几乎浑身颤抖……

这么多年了,我该回家了。

那位女士将我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如今我住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孩子、青年、老人都用或是童真,或是自豪的目光看着我,这使我快乐。但闭馆时,我仍会想起那些仍身在异国他乡的朋友,它们何时才能回家呢?

(指导老师:丁 娟)

●作文背后的故事●

这篇作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宝。而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挤挨挨,没有名字,多有损坏,令人心痛)。在看完小玉壶和其他文物的故事后,我感触很深。多年以来,这些文物流落海外,受尽了屈辱,等待祖国把它们接回来。于是,我虚构了一个小瓷瓶,它被英法联军劫走,最后被爱国人士救回。从文物的角度去写祖国的变化,读者能有更深的体会。(吴彦熹)

行动指南二:关注。

关注瓷器,审视与它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历史。吴彦熹写了一个感动我们的流落海外的瓷器“回家”的故事,细节丰满,情感逼真。结尾的追问,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