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生成、表征及意义

2024-11-09明海峰李政佼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5期

摘 要: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鲜明的形象定位。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本质上是理论、历史与现实有机统一作用下形塑的“实践形象”。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对政党属性及宗旨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生发起点,百年来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实践积淀出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整体性呈表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其以“廉洁”“担当”“进取”“为民”为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形象标识,多维复合地标定了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到底表现为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对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党的国际影响力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7-2210(2024)05-0086-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塑造并传播好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步的必然之举,弄清讲明“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形象到底是何”更是前提之要。当前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研究,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作为形象主体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必然性、现实路径、总体方向等方面展开,①尚有一定的空间从既定形象事实维度去研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中已生成的形象特质。政党形象作为一个关系范畴,应当是多维度立体化的,不仅是党群关系的一种延伸反映,也是一个执政党内在属性和外在气质由里到外的综合呈现。百余年来,无论是自我革命的实践之维,还是自我革命的精神之维,都展示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鲜明形象特质。立足于党坚持推进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形象的外在化表征,进一步厘清建构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实践性生成

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语境中,党的“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2],作风既是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的外在映射,同时也是政党内在属性和政党品格的集中表现。不断发展演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内在规定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基本属性和政党品格,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我们党成立以来,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发展逻辑在历史进程中渐以呈表出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持续推进,实践性生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整体形象。因此,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是政党内在理论规定—历史积淀—实践塑造下的必然产物,符合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形象生发规律。

(一)理论规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有着政党属性的本质要求

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内在规定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从根本上讲,政党形象是内在属性与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内在属性影响着其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规定性决定着政党理念、政党宗旨和政党主张等重要形象标识何以呈现,而这些理念、宗旨、主张构成了民众对政党整体形象的评价尺度。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规定性是自我革命形象生成的理论基点。随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时代化动态演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规定更加明晰,从而在实践层面深刻影响并形塑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特质。

从政党属性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是批判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着批评自己壮大起来。列宁也为此指出:“马克思认为它的理论和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坚持以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态度,积极主动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可以说,正是党与生俱来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决定了我们党始终拥有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在批判与否定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从而在主体维度形塑了自我革命形象特质。

从政党宗旨看,党的人民性内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底色。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4]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步。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赋予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使其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有了生成基础与土壤。

从执政主张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治主张具有高度的形象标识性。高频出现的政治话语在民众心理学意义上更易生成特定的形象。“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核心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自我革命”的政治主张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之中。党的十九大将“自我革命”正式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将党的“自我革命”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建设范畴。可见,“自我革命”的形象标识在持续深入根植于民众主观印象之中,进而在客体维度构建了自我革命的群众基础。

(二)历史积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引领

中国共产党的内在规定性决定其形象无法随意粉饰装扮,其形象在客体民众心中的生成与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息息相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一条重要红线贯穿于党的百余年奋斗征程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在初心使命的内在驱动下,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强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定的政治魄力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从而在历史实践中形塑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形象。从历史建构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是“以正确的理论(政策)、优良的作风、杰出的领袖集团展现出来的。……不是表面的甚至装扮出来的外表”[5]。党的自我革命形象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综合表现。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实践活动来优化自身所取得的成效,就构成了人民群众感知、判断、生成自我革命形象的现实基础。

历史地看,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将党的纪律放在尤为突出的重要位置,强调以严明的党纪来约束自身,说明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有着“自我革命”的内在基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6]。这次会议是党依靠自身力量,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会议,是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实践。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党的自我革命、自我教育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可以说,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展“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次自我革命”[7]。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党员人数的快速增长,党内官僚主义、居功自傲和贪污腐化现象开始滋生蔓延,党中央及时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党高度警惕并着力防范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坚决惩治腐败”[8]。这是党进行自我革命历史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党内出现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邓小平强调,推进党的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9]。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要求自上而下开展为期三年的整党,着力于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彻底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领导体制重塑、组织机构重塑、战略目标重整、工作力量重构、责任体系重建,中国共产党大刀阔斧地进行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获得了普遍性认同。

中国共产党作为形象主体,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既是主客体统一作用下的结果,也是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积淀的自然结果。可以看出,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使命自觉直面自身问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革除自身的顽瘴痼疾,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改进自身问题、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整体形象。

(三)时代呈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内源性兼外源性的双重执政风险愈加严峻,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是新形势下党执政兴国的逻辑必然,更是前进路上锻造更加坚强有力领导核心的现实需要。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对管党治党的规律性认识,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在新时代实践中形塑提升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

具体来看,一是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内风气焕然一新。“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10]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由此开局破题。此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四风”问题,对党内思想之尘、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四风”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认真解决,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显著提高。二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政治高度上看问题,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大政治巡视力度,不断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政治意识明显增强、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领导全覆盖、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三是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腐败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最大威胁,针对腐败治理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党方略,制定多项准则、修订相关条例,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国家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完善,使得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可以说,反腐败斗争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绘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

客观上讲,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是“自塑”与“他映”共同作用下的实践结果。一方面,党是自我革命的主体,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基于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实践本身就属于党塑造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范畴。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是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对党自我调适和修正能力、行为、成效等形成的综合反映。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直接决定着民众对党自我革命形象的主观评价和情感认同,进而构成了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生成的客观依据和条件。进言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完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形象“自塑”与“他映”的高度统一。

二、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外在化表征

从角色定位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实际上承担了双重角色:一是领导核心;二是执政力量[11]。在理论—历史—现实实践的过程中,处于“领导—执政”高度融合政治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强大的自我革命性,通过自我革命确保自身“领导—执政”状态的长期稳定,由此构成了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整体面向”。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是多元复合的,是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直接目的、内在要求、现实状态、根本动力等方面的镜像集成,突出外在化形象表征为“廉洁”“担当”“进取”“为民”,以此标定出“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到底表现为何。聚焦新时代一系列伟大实践与成就,“自我革命”是大党形象的整体性标识,透射着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一)廉洁执政:自我革命的直接目标是不断进行自我净化,确保自身的纯洁性

自我革命的直接目标就是坚决与腐败作斗争以实现党的肌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12]从党领导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看,不断进行自我净化、主动化解内部风险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线。对于执政党而言,腐败是危害自身肌体健康和纯洁性的最大毒瘤。无数政权的兴衰浮沉反复证明,只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政治清明是政权长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党内长期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更加突出,“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必须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对自身进行彻底的自我净化。为此,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彻底实现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这其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战略,铁拳惩腐,铁律治吏,坚决涤荡一切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肮脏东西,确保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塑着百年大党的清正廉洁形象。

廉洁是民众经过对党反腐倡廉理念、作风、制度、实践及整体成效等要素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全面的总体印象和主观评价,是构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突出表征。“廉洁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关于自身建设的目标,同时明确提出建设廉洁型国家目标。“廉洁”成为中国共产党构建自身政治文化中的核心范畴,熔铸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方方面面。这种政党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形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整体形象。特别是在新时代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廉洁用权作为基本的执政原则,高度警惕权力异化和干部腐败,将防范思想腐化和权力异化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剔除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始终作为执政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首要命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13]客观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与党员干部的形象有着必然联系,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整体形象。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现实需要,内在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做到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这个意义上,党员干部这种时时自省、事事自警的自我净化状态,展现着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精神风貌,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的形象。

(二)领导担当: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必须不断自我完善,提升长期执政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14]党的自我革命本质上即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的生动体现。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持续提升自身长期执政的能力,确保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入新时代以来,立足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自我革命作为提升长期执政能力的利器,大力推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以更加过硬的本领担当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不断强化自身本领与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坚持以学习求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强调,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深刻阐明了善于学习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命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以学习强化自身领导担当的高度自觉。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切实有效的学习,克服自身“本领恐慌”,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中央政治局一刻也没有放松学习,带头坚持集体学习,使以学强党、以学资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可以说,不断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正是在不断学习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确保了自身执政能力与时代发展需要相匹配。百余年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握历史大势的关键,也向中国人民展示了百年大党的大担当与强本领。

另一方面,坚持以斗争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5]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史奋斗征程中锤炼出的坚强党性和顽强品质,是我们党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重要密码。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科学判断,带领人民勇于进行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组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攻克一个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面对西方个别国家的极限施压,保持定力,敢于亮剑,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新时代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都是依靠顽强斗争所取得的。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本领与斗争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无数艰难险阻和重大考验中磨砺而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的鲜明写照。

(三)积极进取:自我革命的现实状态表征为善于开拓创新,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深刻展现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形象。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不惧艰难、开拓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的进取形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创造性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破除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的思想束缚,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启了经济体制和结构上的创新变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可见,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坚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内在的鲜明品格,亦是中国共产党进取形象的突出表征。从根本上看,党的自我革命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有自我革新、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主体自觉。“革新”和“超越”意味着在实践层面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整体状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正因如此,在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推进自我革新,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引领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政党风貌,这种积极进取的整体风貌则构成了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鲜明表征。

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执政的政治职能客观上要求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引领力。强大创新力和引领力是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前提。尤其是新时代以来,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敏感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国共产党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和引领力,向全社会展示了百年大党积极进取的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6]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面对新时代以来更加艰巨的执政任务,中国共产党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形塑着开拓进取的大党形象。客观上而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形象既是“生成时”,亦处于“形塑期”。因此,必须不断坚持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以更加实在、可观、可感的大党形象给予人民群众信心和力量,进而展现中国共产党更加鲜明的自我革命形象气质。

(四)为民造福: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在于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7]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动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性的内在驱动,才促使党的自我革命在新时代持续走向深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18],以举世瞩目的执政业绩真切显映了为民造福的良好形象,为人民群众感知和认同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可靠可感的事实依据。从本质上讲,党的自我革命是为了不断适应人民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一方面,人民至上是自我革命的价值前提,规定了党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自觉。另一方面,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是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动力导向,决定了党必须以不断“满足人民利益”为执政目标。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新时代的一系列伟大实践生动形塑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

现实来看,一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对于经历几千年统治压迫命运的中国人民而言,最关心的就是自身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落实,将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权体系,深刻诠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执政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的具象体现。二是切实改善了诸多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与人们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是人民感知、评价党的形象的现实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从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中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为民造福的大党形象。三是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19]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成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形象客观上就是广大民众基于一定的判断和认知对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及其绩效的社会性整体性反映。总体来看,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来源于为民造福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在政党理念、绩效和风貌中高度展现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为民气质,是构成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重要面向。

三、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政党形象的功能性意义

长期以来,政党形象作为政治生活中一种隐性资源,其本身是一个政党性质、宗旨、纲领、历史使命的外在展现,也是政党的重要政治资本和政治软实力,并在自身政治活动和执政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性意义。从政党自身层面看,自我革命形象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有助于增进党员的政治认同,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从国家治理层面看,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有助于增强党的权威,营造稳定的执政环境,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从国际视角看,进一步形塑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上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进国际政党之间的信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党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一)从党的自身建设看,自我革命政党形象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内在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20]实践表明,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自身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关键所在。前进路上,坚定不移地推进自我革命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之法。唯有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淬炼,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自我革命伟大实践不断形塑着中国共产党更加立体鲜明的自我革命形象,其形象的功能价值亦会裨益于大党独有难题的解决。

一方面,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有利于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21]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理想信念是否牢固,直接表现为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及状态等是否高度认同,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充满信心。“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助于促进对政党的忠诚,缓解政党组织衰落趋势,恢复政党组织绩效。”[22]作为“自我革命”形象主体,形象本身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对党的宗旨、方针、路线等的认同程度,对党的高度认同是党员坚定政治立场、对党绝对忠诚的根本前提。即是说,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党员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此外,自我革命政党形象外在呈表出调适性、革新性、人民性等形象特质,是全体党员不断改进自身“作风”的镜像标尺,使其在实践中自觉对标自我革命的要求标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形成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有利于激发党内斗志,自觉提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本领。普遍意义上,“政党形象和政党精神具有高度契合性”[23],形象是政党内在精神的一种外在显映,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内蕴着中国共产党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24]其精神的实质作用就是不断激发党内斗志,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进而强化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革命政党形象亦存在同样功能。“自我革命”形象标识印刻在新时代每一位共产党人心中,一方面,“自我革命”形象定位以及不断塑造的过程对党员个体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警示党员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时刻检视自己,树立起党员个体善于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集体画像,这种镜像作用催发着全体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之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打造和锤炼自身,进而增强自身斗争本领和政治能力。

(二)从国家治理层面看,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有助于凝聚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政治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集中反映。“良好的政党形象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必然孕育出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使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群众基础得到夯实。”[25]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自我革命实践当中,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印象之中,是客观实践与主观评判的有机整体,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高度认同和情感认可。毛泽东曾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强调:“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2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7]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强大力量。

一方面,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有利于稳固民心,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8]的重要论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必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作为稳固执政根基的根本所在。首先,良好形象是赢得民心、稳固执政根基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廉洁”“担当”“进取”“为民”的形象特质,映射出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人民性,一个长期保持纯洁性、先进性和人民性的政党,必然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其次,实践形象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必然要伴随着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进一步深化而更加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党内作风漂浮、不严不实状态显著改变,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在此过程中,不断形塑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让人民对党的信心不断增强,对国家认同感和参与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有利于凝聚民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民智。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凝聚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高效运转。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是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被塑造起来的,是民众对执政效果与风格的整体性心理隐喻,它反映的是政党的宗旨与政党政治的大局,是一种“实践形象”。西方一些政党的形象生成,主要依靠传播媒介等刻意塑造而成,表现为一种“传播样态”的形象,其本身不具有长期的延续性,易出现形象退化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自我革命”实践形象本身就具有强大的信服力、凝聚力、号召力。由此,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形象的独特样态,其更具有长期延续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更加清晰、客观、全面地理解党的性质宗旨,进而强化人民群众对党及其领导事业的坚定信心,斗志昂扬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积极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从国际社会层面看,自我革命政党形象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范围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渐微。特别在苏共政党垮台的历史教训中,其“失败”的政党形象致使世界范围内对“共产党”出现了一定的负面认识。步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引领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创新发展,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中共“拥有卓越的适应变化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当苏共日益变得麻木而僵化时,中国共产党却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完成了从革命组织向执政党的转变[29]。可见,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已呈现鲜明的“自我革命”形象特质。这种形象特征,对于当前世界理解中国、中国走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促进世界政党互信,促进国际政党政治的有效运行。“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形象是政党重要的政治资源,事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政党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30]从国际视角看,良好的政党国际形象是有效开展世界政党之间交流合作的前提,在世界政党格局多元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已存在于世界多数政党的普遍印象当中。一方面,“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品格,使世界诸多政党更加真实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本质。另一方面,“自我革命”的形象特质体现于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的自我革命实践当中,坚持以自身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的制胜法宝,这为世界其他政党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内在本质及客观实践的真实映射,有利于增进世界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政治信任。国际政党之间一定的政治信任,是促进现代政党政治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另一方面,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增进党的国际认同,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在公众心中刻画了带有误解误读和负面认知的中国形象,导致一些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依然有认知局限。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社会逐渐开始认真审视和理解中国,力求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迷思”之中,探究中国成功的内在“密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自我革命”作为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密码。由此,“自我革命”在国际社会中成为中国共产党显著的形象标识。中国共产党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诠释了“自我革命”的深刻内涵,塑造了“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向全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型政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以自身行动担当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忠于人民且胸怀天下的大党形象,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31],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整体形象在国际社会将更加立体鲜明,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也必然随之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EcTQBZMHgOXyhxTjqPcvng==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

[2][13][14][28]《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4、175、5、190页。

[3]《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1页。

[4][6][1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969、1095页。

[5]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0页。

[7]石仲泉:《从百年党史看自我革命》,《学习时报》,2021年4月5日。

[8] [2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70页。

[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8页。

[10][15][20][27][3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2、2、52、6、52页。

[11]林尚立:《领导与执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政治学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第6期。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13页。

[16][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01、139页。

[1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1页。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4页。

[22]王可园:《群众路线与中共政党形象提升》,《理论导刊》, 2014年第1期。

[23]陈明凡、李金玲:《论伟大建党精神的政党形象塑造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第3期。

[25]张文雅:《政党形象:现代政党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治理现代化研究》,2020年第1期。

[26]《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年6月—1920年11月)》,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页。

[29]周余云:《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求是》,2014年第13期。

[30]张士海、靳大力:《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