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如机器,“修理工”不能少

2024-11-08牛奔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9期
关键词:骨髓计数血小板

在自然界的河流中,有各种鱼儿;在人体内流淌的生命之河中,有各类血细胞。除了熟知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血细胞——血小板。血小板是血管的“修理工”,主要职责是参与凝血和止血的过程,在血管受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封堵伤口,防止血液过度流失,肩负着维护血管完整、预防出血的重任。受伤出血通常是意外,血小板好似发挥作用的机会也不多,但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却不能少,否则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血小板数量减少本身也是一种疾病,被称为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将全面介绍这种隐匿的疾病,帮助读者了解血小板减少症,关注血液健康。

● 认识血小板

1.血小板的前世今生

血小板由骨髓中的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通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诞生过程需要8—10天。血小板长大后体积非常小,直径只有2—3微米,没有细胞核,只有细胞质和细胞膜,形状各异,可以变形,还可以伸出伪足,寿命只有7—14天,在脾脏中或被免疫系统清除,进行“更新换代”。

2. 血小板的功能

(1)黏附功能:在血管受伤处,血小板的受体与受损血管壁上的特定分子结合,可契合地黏附于血管内皮下组织或其他组织表面。

(2)聚集功能:出血时人体内会释放一种叫作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物质,通知血小板迅速前来聚集,通过与其他血小板和血液中蛋白质的结合,形成稳定的血栓,有效地堵住出血部位。

(3)收缩功能:血小板可使血凝块收缩,并加固血凝块,这样有利于伤口的缩小和愈合。

3.血小板的数量

在血常规的检查报告中,就有血小板数量这个指标,健康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为(100—300)×109/升,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升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意味着血液的凝固能力减弱,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这种风险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加剧,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升时,皮肤、黏膜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低于20×109/升时,可出现自发性出血;低于10×109/升时,有高度内脏出血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 微观世界的警报

1.出血是最直观的表现

(1)皮肤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上出现出血点、瘀斑或紫癜,这些出血的点、斑多为紫红色,形态不规则,可出现在面部、四肢和躯干的任何部位。

(2)黏膜出血:黏膜处血管脆弱,血小板数量减少时血管容易受损出血。鼻腔、牙龈等黏膜出血也是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症状。

(3)内脏出血: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道出血(血尿),甚至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尤其危险,可导致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

2.伴随其他全身症状

除了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发热一般伴随出血出现,发热程度不一;乏力感则持续存在,休息后也难以缓解。当血小板减少到一定程度,或长期减少,显性或隐性出血会导致人体贫血,影响血液的运输功能。各组织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依赖血液输送,在贫血状态下,人体各组织代谢不足,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等症状,老年人各方面功能减退,疲劳、乏力症状尤其明显。

● 正确应对血小板减少症

1. 减少原因复杂

(1)血小板生成不足:某些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生成不足,包括血小板。

(2)免疫功能异常: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将血液中的血小板当作外来抗原,产生抗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被破坏,数量减少,如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感染与炎症: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增多,激活凝血系统,使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抗凝血机制被抑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

(4)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血药、抗肿瘤药)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如恶性肿瘤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血小板减少。

2.明确诊断需检查

虽然我们可以从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中看到血小板计数,但确诊血小板减少症,还需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病因,包括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自身抗体检查以及骨髓检查等。很多患者听到骨髓检查感到恐惧,但这是明确是否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键步骤,也是许多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3.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方案也不同。总体而言,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补充血小板支持治疗,以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病情严重或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输注丙种球蛋白、脾切除,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感染引起者积极控制感染;药物引起者停用相关药物;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患者可进行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3)一般治疗:对于血小板计数略低于参考范围并且无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可暂不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但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高风险活动以减少意外伤害导致的出血。

4.预防为先护健康

预防血小板减少症需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铁元素、维生素B12和叶酸以促进血小板生成;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规律运动促进新陈代谢,不断“更新”血小板;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减少其对血小板的影响。

猜你喜欢

骨髓计数血小板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古人计数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古代的计数方法
赞美骨髓
这样“计数”不恼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