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的“不定时炸弹”
2024-11-08何贺存
颅内动脉瘤很常见,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大多数小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因此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这个“不定时炸弹”多见于大脑和覆盖大脑的薄膜组织之间,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无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是在其他疾病的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虽然没有破裂,但不能不管不顾,发现后要遵医嘱进行治疗。
▲ 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由于血流长期冲击血管的薄弱位置而形成。简单来说,就是颅内血管壁上隆起一个“充满血液的气球”,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因形态像“瘤”而得名,并不是肿瘤,也不会扩散。当血管内的压力过高,血管薄弱处受血液冲击破裂,血液就会溢出,这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致残、致死率较高,需要紧急救治。
▲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
颅内空间狭窄,动脉壁的厚度约为其他部位相同粗细动脉的2/3,颅内动脉除了终末支,主干和分支都悬浮在蛛网膜下腔,周围缺乏组织支持,大脑血流丰富,颅内动脉承受的血流压力高于其他部位的血管。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是导致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使颅内动脉的血管壁弹性纤维断裂和消失,血管壁变得脆弱;高血压使动脉内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增大,血管壁膨出。此外,血管炎也会使血管壁变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中小型的颅内动脉瘤未破裂时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微,通常是在做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当动脉瘤逐渐变大,压迫脑组织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动脉瘤有破裂趋势时,可出现头痛、眼眶周围疼痛,以及突然性的眼球活动障碍、视力下降或失明等,需引起重视,尽快就医。如果动脉瘤破裂,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以及颈部僵直等脑膜刺激征,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异常,严重可导致昏迷、死亡。
▲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
应根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决定治疗方式。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还需考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以及治疗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防止动脉瘤出血或再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予以镇痛、镇静、抗癫痫等治疗,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同时使用药物止血、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
开放性手术治疗:通过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阻断动脉瘤的血液供应,防止继续出血。此方式闭塞率高、复发率低,但创伤大。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或支架放入动脉瘤囊内,使动脉瘤囊内血流消失,降低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
▲ 颅内动脉瘤术后管理
颅内动脉瘤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服药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定期检查,如果发现出血倾向,如二便带血、皮肤出现青紫等症状,应立即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常规治疗药物也不能忽视,仍需严格控制血压平稳等。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波动,定期复查颅内血管情况,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