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监测(二)

2024-11-07黄腾飞

《学习方法报》历史中考版 2024年16期

(范围:九年级下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州、阿根廷的圣马丁镇、埃及的纳赛尔湖,这些地名的出现是为了纪念他们( )

A. “发现”新大陆美洲 B. 揭示自然科学的奥秘

C. 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D. 反抗法西斯侵略暴行

2. 1858年11月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发布文告,宣称尊重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印度王公的权力,并调整了统治政策。这一改变源于( )

A.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英国的工业革命

C. 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D. 英国建立的东印度公司

3.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兴办各类世俗教育机构,要求贵族子弟每人必须学会数学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其贵族称号的继承权。这说明彼得一世( )

A. 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B. 决心废除农奴制

C.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D. 积极向西方学习

4. 1858年《华盛顿邮报》刊登:“在堪萨斯州两个陌生人相遇,见面礼是互相用枪指着问‘拥护还是反对奴隶制?’如果回答相背,马上开枪射击。”该报道可用于研究美国( )

A. 独立战争 B. 南北战争

C. 罗斯福新政 D. 经济大危机

5. 【跨学科】18世纪至20世纪初,英语中出现了如electron(电子)、automobile(汽车)、sparkplug(火花塞)、gear-shift(变速器)等新的科学技术词汇。促使新词汇涌现的时代潮流是( )

A. 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 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

C. 殖民扩张加紧进行 D.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6. 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

B. 工业革命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部门

D. 环境恶劣导致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7. 达尔文22岁时,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船进行了近5年的环球航行。在航行前,船长希望达尔文能够找到科学证据来验证《圣经》的记载,没想到旅行结束后,达尔文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一“相反的结论”是( )

A. 进化论 B. 神创论

C. 原子论 D. 地圆说

8. 【新情境】阅读历史地图需要运用图例。下图是某幅地图的图例,反映了领土变迁,导致此变迁的战事是( )

A. 普法战争 B. 拿破仑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9. 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

C. 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 D. 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10. 苏联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例由1929年的5%,上升到1938年的18%,这一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苏联工业化的开展 D. 勃列日涅夫改革

11. 1943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灭。在历时200天的战斗中,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了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场战役是( )

A. 诺曼底登陆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凡尔登战役 D. 柏林会战

12. 参加历史社团活动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资料:漫画《铁幕下的窥视》、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的照片,请你继续补充材料( )

A. 柏林墙的照片 B. 视频《激战中途岛》

C. 油画《日本无条件投降》 D. 书籍《多极化与全球化》

13. 20世纪50年代,西欧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4.5%,60年代约为5%。同期,美国为3%~4%,而日本接近10%。这( )

A.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 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

C. 造成了西方阵营的分裂 D. 冲击了美国经济地位

14. 社会福利制度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福利制度的实质是( )

A. 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B. 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C. 成为人民的社会权利 D. 彻底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15. 《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2年全世界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联合国五大机构负责人指出 ,“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零饥饿’,这无疑是一项艰巨挑战”。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 )

A. 各国消除贸易保护主义 B. 世界政治秩序重新确立

C. 国际社会加强协商合作 D. 联合国发挥其主导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41年12月8日,中国政府召集特别会议:太平洋反法西斯各国应成立正式联盟……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诸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保证“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遭遇“生存危机”的直接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这次“弃旧图新”给亚洲国家和人民带去了怎样的危机?(4分)

(2)材料二中,欧洲“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4分)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人类应如何应对各种危机?(2分)

17. (12分)改革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亿普特] [50

40

30

20

10

0][39.39][23.13][34.55][44.24] [1913][1921][1923][1925][(年)]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项目 具体措施 金融业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农业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以工代赈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亚历山大二世“给农民自由”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这样做的主观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至1925年苏俄(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2分)

18.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②][③]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出材料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哪些历史事件?(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