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11-07察应国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10期

一、前言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如何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探讨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当前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显示出其在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保障财务安全和优化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应用不仅涉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审核,还扩展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业务流程、合规管理、信息技术安全等。许多企业已在组织架构中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岗位,负责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确保各项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和工具也不断创新[1]。企业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和自动化工具,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数据分析平台和风险管理软件,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使得风险监控和预警更加智能和全面。

然而,尽管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和员工的风险意识。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执行力有待提升。随着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内部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也随之增加,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总体而言,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持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执行力,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和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还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增强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第一,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通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能够全面地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内部控制机制的关键在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潜在的风险点。第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和应对风险。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控制措施,如权限管理、流程控制、审计监控和绩效评估等,企业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风险发生时迅速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第三,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2]。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水平。第四,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机制,如预算管理、财务审计和内部监督,企业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可以防止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五,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在当前法规和监管环境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企业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企业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的合规水平。透明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的信誉,提升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

四、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不完善

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不完善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应涵盖企业的各个层面和业务流程,确保所有潜在的风险点都能被识别和控制。然而,许多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体系时往往存在缺陷。例如,企业可能缺乏对自身业务和环境的深刻理解,未能进行全面地风险识别与评估,导致某些关键风险被忽视。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不够健全,无法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标准,使得员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此外,职责分工和权责界定的不明确也是常见问题,导致内部控制职责模糊,责任不清,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盲区。这些设计上的不足不仅削弱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可能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缺乏及时和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增加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

(二)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即使企业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如果在实际操作中无法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一是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执行力度。企业管理层可能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却忽视制度在基层的推行和落实,导致内部控制措施停留在纸面上,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高也影响执行效果。许多员工可能认为内部控制是额外的工作负担,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进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的现象。三是企业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不健全,使得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部分企业缺少定期的审计和检查,使得一些内部控制环节可能长期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内部控制在实际运作中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效防范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3]。

(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完善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完善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支持企业的日常运营,还为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持。然而,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功能不全,难以全面支持内部控制的要求。例如,系统可能缺乏集成性,无法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信息系统在数据处理和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增加信息泄露和数据篡改的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维护和更新不及时也是常见问题。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老旧,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完善不仅限制内部控制的实施,还可能导致管理层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四)内部控制缺乏评估机制

内部控制缺乏评估机制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设计和执行到位,还必须通过持续的评估和改进来保持其有效性和适应性,然而,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第一,内部控制评估的频率不高,许多企业仅在出现重大问题或定期年检时才进行评估,缺乏日常和定期的检查,使得内部控制体系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第二,评估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够全面,很多评估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到各个业务环节和控制点,无法全面反映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4]。第三,部分企业还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即使在评估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没有系统的流程进行反馈和跟进,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第四,内部审计功能不健全也是关键问题。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审计结果难以得到管理层的充分重视,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五、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进行全面且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了解自身业务运作中各类潜在风险。通过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识别可能影响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各类风险因素,如市场变化、法律法规调整、技术创新和竞争对手动态等。这一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制定具体详细且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5]。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应当涵盖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和管理层级,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操作,都应有明确的控制措施和操作指南。这些政策和程序要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其持续有效。例如,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审计监督等措施,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责界定是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层和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企业通过建立清晰的职责分工体系,可以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增强各级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协同工作。为保障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企业还应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掌握最新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了解其在内部控制中的具体责任和操作要求,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效果。企业还应通过内部审计、监控和评估等手段,定期检查和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企业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系统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深刻理解内部控制不仅是管理要求,更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实操演练和持续的培训,员工可以直观地感受内部控制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地遵守和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执行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该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能够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估工作。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执行中的问题,确保内部控制措施能够在各个业务环节中得到有效执行。监督机构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推动问题的整改落实。在加强内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企业还应注重内部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的流程设计,导致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感到负担过重,从而影响执行效果。企业可以通过简化流程、明确操作步骤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增强内部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被有效执行[6]。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与员工的绩效、晋升和奖励挂钩,可以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和落实内部控制措施,增强其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企业应对执行内部控制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三)优化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第一,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功能性。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应能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确保信息流通的顺畅、及时。通过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各部门能够实时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风险。第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优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重要方面。信息安全问题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数据泄露、系统入侵等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等,保护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和内部滥用。同时,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演练,增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第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定期维护和更新也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机制,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7]。同时,企业应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提升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为内部控制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第四,企业还应注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流程的深度融合。在设计和优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时,企业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需求,将内部控制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嵌入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和环节中。通过流程自动化、数据实时监控和智能预警等功能,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实现对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检测,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

(四)构建持续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

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框架和标准,明确评估的内容、方法和频率。评估内容应涵盖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措施的设计与执行、信息系统的支持与保障等,以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如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管理层评估和员工自评等,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工具,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8]。内部审计是评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外部审计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视角,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帮助企业识别和纠正内部控制中的盲区和漏洞。企业还应重视管理层的评估和监督。管理层应定期审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了解各部门和业务环节的控制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措施。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可以增强内部控制评估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确保评估结果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为确保评估机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反馈和改进机制。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改进措施和整改期限,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和彻底的解决。同时,企业应建立评估结果的跟踪和监控机制,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培训和教育也是构建持续评估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估的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评估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查和自评。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可以建立起全员参与、共同维护的内部控制文化,提升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

六、结语

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不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更是企业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优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和构建持续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企业可以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企业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面临的各类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的有效应用,必将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引用

[1]富晓霞.中央企业风险、内控、合规、法律、审计、追责“六位一体”协同运作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4(04):72-81.

[2]韦玙璇.基于创新产业链业务拓展模式下的国有贸易企业风险管理与期货套保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03):113-115.

[3]郝英明.降本增效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以山东省A供电企业为例[J].时代经贸,2024,21(01):85-87.

[4]于磊.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1):28-30.

[5]陈文博.“频繁暴雷”背景下对中国地产企业风险管理问题探究——以融创为例[J].江苏商论,2023(12):103-106.

[6]常佳琦.税务合规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23.

[7]付厚玉.客户集中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D].鞍山:辽宁科技大学,2023.

[8]屠阳.医药研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思考——以Y医药研发企业为例[J].质量与市场,2023(01):76-78.

作者单位:山东小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韩 柏 王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