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折扇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应用技法及功能

2024-11-07吴鹏蒋波

参花(上) 2024年11期

一、引言

在艺术表演领域,折扇作为道具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尤其在中国古典舞的演绎中,折扇不仅能够增强舞者的肢体表现力,还可以传递角色内心的情感。[1]它既是角色身份的独特标识,又能营造出多变的舞台氛围和意境,同时精准刻画人物情感,细腻地表现人物状态。因此,深入探究折扇在舞蹈中的运用技巧及其各项功能,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无疑是促进情感表达与提升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二、折扇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应用与发展

折扇作为表演道具起初在明清时期的昆曲、京剧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而后逐渐成为戏曲表演中重要的道具。在孔尚任所创作的剧本《桃花扇》中,折扇成为贯穿全剧的重要元素,贯穿多个场景,以赠扇、溅扇、画扇、寄扇和撕扇等表演情节,塑造了剧中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随着中国古典舞的诞生及发展,折扇也逐渐被引入古典舞表演中,成为表达舞蹈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工具。[2]中国古典舞艺术工作者对折扇这一道具愈发重视和关注,一大批以折扇为主要道具的优秀舞蹈作品陆续问世。这类作品不仅展现了折扇作为道具赋予舞蹈动作的独特韵味,还体现了此类道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性作用。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古典舞艺术从业者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使折扇在古典舞中的运用得到不断更新,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中国古典舞作品。

三、折扇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常用技法

(一)开合扇

开合扇作为古典舞的常见技法,包括开扇和合扇两部分动作。其中开扇的基本动作要领是舞者手握扇柄,用大拇指轻轻捻开扇骨,借助手腕力量和折扇自身重力打开扇子,大拇指与食指始终握紧扇柄,以免因手腕用力过猛、开扇速度过快而导致折扇脱手。[3]开扇这一动作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才能产生一种由线到面的视觉震撼效果,从而创造出更为出色的舞台表演效果。而合扇的过程同开扇动作基本一致,同样借助手腕力量和折扇自身重力,但是动作顺序相反。开合扇的展现方式丰富多样,舞者既可以单手灵活控制折扇开合,也可双手各执一扇,同时演绎开合扇之美。在表演过程中,折扇开合的方向可巧妙地随着手腕转动方向而变化,既可向外开,亦可向内收,展现出多维度的动态美感。此外,开合扇动作还能随着舞蹈动作巧妙变换和组合,带给观众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令观众产生较好的审美体验。

(二)转扇

在古典舞表演中,转扇作为折扇运用的一项高难度技法,展现了极高的技艺美感与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具体而言,转扇技法涵盖了顶转扇、翻转扇与侧转扇三种形式。顶转扇要求舞者以中指轻轻顶住扇小骨的平面,并巧妙地运用手腕的力量,使折扇在保持平衡的同时流畅而稳定地旋转。这一动作不仅考验舞者技巧的纯熟度,更彰显了其对力度与速度的精准把握。翻转扇要求舞者手指协调配合、手腕翻转灵活,通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拨扇、翻扇、转扇动作,使折扇在手指间巧妙轮动,最终回到原始状态,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舞者手指的灵动与技巧的精湛。侧转扇要求舞者手指捏住扇大骨,借助手腕力量巧妙地在身体侧面进行平稳转扇,此技法不仅对舞者的手指灵活性和力量控制能力要求极高,更要求其在转扇过程中展现出优雅的姿态与流畅的线条,从而为古典舞艺术增添韵律美与视觉冲击力。总之,转扇技法在古典舞表演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舞者技艺水平的直接体现,体现了舞蹈动作的灵动和意蕴,更是舞蹈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的重要载体,呈现出大开大合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种细腻的美感。[4]

(三)抖扇

抖扇作为古典舞折扇的基础表演技法之一,其动作要领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在抖扇技巧运用中,折扇的位置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能够依据舞蹈的具体表现需求进行调整。[5]抖扇动作要求舞者通过手腕微颤带动折扇轻轻摆动,随着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舞者须相应增强抖扇的力度,并加快其速度,确保每一个动作转换都流畅自然,同时保持手腕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导致动作僵硬而破坏古典舞的美感,还要保证抖扇动作的力量感与节奏感,从而使抖扇动作和谐而平衡。在舞蹈的高潮部分,抖扇的动作往往更加复杂多变,时而快速翻转,时而又缓慢悠扬,以展现出舞者高超的技巧。此外,抖扇还常常与其他舞蹈动作相结合,如跳跃、旋转等,形成一系列连贯而富有韵律感的动作组合。在这些组合中,抖扇不仅是舞蹈动作的点缀,更是舞者情感的载体,通过其独特的韵律与节奏将舞者的内心世界与舞蹈的情感内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在古典舞表演中,无论是单手抖扇还是双手抖扇,舞者都要确保手指紧握折扇,食指、中指、拇指捏住扇柄,其余手指自然弯曲,并将扇面朝向观众,以便更好地展示折扇的动态美,呈现更加丰富的古典舞艺术效果。

(四)飞扇

在古典舞表演中,飞扇是一种相对少见且极具技巧性的表演形式,与东北秧歌中抛接手绢的表演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6]在飞扇时,为了确保扇子在脱手后能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通常对扇面的材质有着特定的要求,即扇面多采用纸质或布料,且折扇体积不宜过大,旨在减少空气阻力,保证飞扇技巧的稳定性与美感。

舞者在使用此技法时要将扇面展开,轻捏折扇外侧的扇骨,掌心朝上,利用手腕力量和力量惯性将折扇向上抛,使其沿平滑轨迹旋转一周,最终精准地落回舞者手上。同时,舞者的身体姿态应与折扇的抛接动作紧密配合,通过前后微调控制身体重心,确保舞蹈动作整体的稳定性。在折扇即将脱手之际,舞者的手腕会向上方甩动,手腕的动作须果断而精准,并且略作回收动作,保留一丝力量,以确保折扇在出手时以一种优雅的姿态螺旋上升至空中,当折扇达到最高点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折扇可以顺利返回舞者手中。整个过程中,舞者须保持高度专注,以确保抛接动作准确无误,完美呈现飞扇的震撼视觉效果。由此可见,抛扇技法是古典舞艺术中一项极具挑战性与观赏性的表演技巧,它要求舞者具备高超的身体控制能力、精准的手腕动作以及高度的专注力,以完美呈现飞扇震撼的视觉效果,进而深化舞蹈作品的艺术内涵,增强艺术表现力。

四、折扇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功能

(一)塑造人物形象

折扇在中国古典舞作品中不仅是道具,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舞蹈编导可将折扇融入舞蹈动作之中,通过折扇的开合、旋转、抖动等动作来丰富舞蹈的表现力。这些动作可以配合人物的情感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7]具体而言,折扇常用于女子独舞或群舞中,用来展现女性人物的优雅与婉约。舞者通过轻柔地开合折扇,配合优美的身姿和微笑的表情,能将人物的柔美与含蓄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男性角色而言,折扇则是展现其潇洒风度的重要工具。舞者通过潇洒地挥动折扇,配合坚定的步伐和自信的眼神,可以塑造出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例如,在古典舞《纸扇书生》中,折扇不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辅助道具,更是舞蹈意境营造的精髓所在。随着舞者轻盈的步伐与细腻的手势,折扇时而缓缓展开,侧面刻画出书生的温文尔雅与满腹经纶;时而又迅速收拢,化作利剑出鞘,展现出书生内心不屈的傲骨与对知识的渴望。在舞蹈动作的转承启合之间,折扇的每一次开合、旋转、轻拂,都精准地呈现并放大了书生这一角色的情感波动,勾勒出书生或沉思、或喜悦、或忧郁、或激昂的复杂心境,不仅增强了舞蹈的叙事性,更赋予人物形象深层次的内涵,使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故事的发展脉络得以更加鲜明和生动地展现。[8]

(二)传达作品情感

中国古典舞艺术中,折扇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常常作为表达舞蹈作品情感的重要媒介。舞者通过精心编排折扇动作,以意象化的表现手法精准地传达舞蹈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在这一过程中,折扇不仅作为道具存在,更成为舞蹈作品、舞者和观众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因此,折扇在中国古典舞艺术中,不仅是技艺展现的载体,更是情感共鸣的催化剂,它引领观众穿越时空的界限,深刻体会舞蹈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远意境。

例如,在古典舞作品《逍遥愁》的序幕中,舞者轻握折扇,以缓缓铺陈的慢动作细腻展现庄子的静坐之姿。舞者头部时而高昂,时而低垂,与折扇的开合技巧相得益彰,精妙地反映了舞蹈作品深刻的思想情感。同时,舞者通过折扇的开合、轻盈旋转、有力挥动等一系列流畅而富有张力的动作,将人物角色内心世界的逍遥自在与丝丝愁绪以直观而生动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之上,紧扣整部作品“逍遥”与“愁”的双重主题。折扇成为舞蹈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不仅诉说着逍遥自在的洒脱,也传递了愁苦与无奈的复杂情感,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营造空间意境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并非纯粹的技巧展现,而应聚焦于舞台空间意境之美的展现。为了塑造具有较强艺术性的舞台情境与环境氛围,加强舞蹈作品的思想深度,优化观众的观赏体验与视觉感受,中国古典舞运用折扇等道具创造出多重意象,并通过舞台空间的精心布局、群舞队形的调度变化等精心构建舞台空间,营造出充满诗意与遐想空间的情境,让观众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中领略中国古典舞艺术的独特魅力。[9]

比如,在《如烟》这一古典舞作品中,舞者巧妙地选用了黑色渐变折扇作为深邃情感的艺术媒介,折扇的每一次开合与流转,不仅精妙地勾勒出舞蹈柔美的线条韵律,更蕴含着灵动而飘逸的东方美学韵味,引领观众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随着舞者轻启折扇,扇面在空中舞动,使缕缕轻烟动态呈现,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在这一表演过程中,舞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艺术修养,通过节奏明快而不失细腻、力度多变而富有层次的表演技巧,为每一个折扇动作赋予了强烈的情感张力与深刻的内涵。这些动作不仅是对舞蹈技巧的完美诠释,更是对舞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使《如烟》这部作品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共鸣。

紧接着,舞者又通过绕扇、抛扇等折扇技艺,将烟雾的缥缈与灵动感生动地展现出来,配合舞者细碎轻盈的步伐与扇子细微的抖动,完美呈现了作品主题“如烟”特有的动态效果。同时,舞者又遵循“8”字形的运动轨迹舞动折扇,不仅凸显了折扇动作的流动感,更营造出一种烟雾缭绕、意境深远的氛围。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将轻烟和烟雾形态与舞者的折扇动作紧密结合,创造出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表现形式。观众在欣赏这一舞蹈时,不仅能够领略到舞者高超的技艺,更能深刻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之美。

五、结语

综上所述,折扇作为常用的舞蹈道具之一,其开合、抛接、抖转等技法尽显舞者灵动与神韵。作为表演工具,折扇不仅帮助舞者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深刻刻画了细腻入微的情感世界,更巧妙营造了深远悠长的空间意境。在中国古典舞艺术中,折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情感与技巧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胡岩.中国古典舞扇舞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乔玢.扇之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李佳妮.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

[5]樊钰蕾.论道具扇子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表现[J].大众文艺,2021(19):102-103+106.

[6]曾湘玲,王雨.画中境的言说——谈中国古典舞《扇舞丹青》[J].艺海,2020(03):41-42.

[7]蒋凌静.浅谈团扇审美价值在古典舞教学中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9(04):129-130.

[8]熊梓瑜.中国古典舞作品《纸扇书生》舞蹈赏析[J].大观(论坛),2024(05):30-32.

[9]周春花.“折扇”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艺海,2021(02):36-37.

(作者简介:吴鹏,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蒋波,男,本科,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