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探究如何加强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
2024-11-07赵润
铜版画又称铜蚀版画、蚀刻版画,属于版画艺术中的重要类型,可以归为凹版版画范畴。传统的铜版画艺术主要是在铜制版面上刻出凹线,再以油墨填入并拭去多余油墨,通过滚筒使油墨印到纸上。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版画家创作理念和艺术思想的体现。随着铜版画的长期发展和完善,其技术也在推陈出新,赋予铜版画新的生机。然而,当代铜版画艺术创作并非简单、机械的操作,铜版画艺术创作不应局限于技术层面,艺术性才是铜版画创作的核心。因此,当代铜版画艺术创作中,应兼顾技术性与艺术性,进而提升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推动铜版画艺术创新发展。
一、铜版画艺术概述
(一)概念
铜版画属于一种独特且古老的艺术形式,自从诞生以来吸引了众多版画家、收藏家的关注。铜版画艺术强调在金属版面上创作,其中以铜制版面最为典型,借助雕刻、腐蚀等技术手段进行加工,最终将版画家的艺术理念、创作意图转化成具象画面。铜版画艺术起源于欧洲,其技术由金银匠艺人手工刻铜技术发展而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铜版画不仅承载着各个时代的文化印记,也展现了版画家对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追求。铜版画作为一种凹版版画,其创作过程充满了未知和偶然,这种不可控性使每一幅铜版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艺术特点
铜版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艺术特点,其文化底蕴深厚。也正因如此,铜版画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就铜版画艺术特点而言,主要有如下几点。
1.工业性
铜版画具有一种独特的工业感,主要表现在铜版画艺术的制作过程和选用材料上。铜版画以金属作为载体,经过腐蚀、雕刻等工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此种工业化的制作方式使铜版画具有一种冷峻、硬朗的质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工业美感,不仅赋予铜版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使其与其他艺术形式区别开来。
2.技术性
铜版画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版画家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在铜版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版画家要灵活运用各种工具、技术手段,在版面上精细涂蜡、雕刻,使铜版画具有强烈的技术性。此种繁复的制作工艺赋予铜版画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随机性
铜版画艺术创作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主要是由于腐蚀、雕刻等工序的不可控性。版画家在具体的版画创作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比如雕刻的效果、油墨的呈现等。也正是这种随机性使铜版画无法被完全复制,每幅铜版画都弥足珍贵。
4.多变性
由于铜版画制作材料和创作技术的特殊性,版画家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在铜版上呈现细腻的线条、丰富的层次、独特的质感等,产生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使铜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同时,版画家还可以利用不同制作材料探索更多艺术效果,进一步丰富了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
二、铜版画技术概述
(一)铜版画技术类型
1.线蚀法
线蚀法是制作铜版画的一种技法,主要采用腐蚀方式来精细刻画线条,构成画面基本轮廓。其一,铜版画制作前,版画家围绕创作主题合理设计构图和线条布局,用刀或针在铜版上进行刻画,使用蜡等抗蚀剂均匀涂抹在不需要腐蚀的区域,将线条区域裸露在外,确保腐蚀线条精准、细腻。同时,线蚀法通过调整线条长短、粗细和曲直,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动感。其二,在腐蚀过程中,版画家使用硝酸和盐酸混合形成的腐蚀液,将铜版置入腐蚀液中,腐蚀液会逐步侵蚀未覆盖抗蚀剂的版面部分,最终形成精细的线条。在这个过程中,结合画面具体呈现效果来调整腐蚀时间、浓度等指标,力求实现理想的效果。其三,细节处理过程中,版画家将铜版进行线蚀处理后,清洗干净上面的腐蚀液、残留物,让线条直观、清晰且准确呈现。与此同时,使用针、刻刀等工具进行修整处理,以提升线条质感。其四,印制过程中,版画家将铜版置入印刷机中印刷,在此过程中严格控制油墨用量及油墨分布情况,并选择合适的纸张以及印刷方式,以保证画面色彩饱满、层次丰富。
2.飞尘法
蚀刻法的目的是在金属版面上刻画凹陷的线条,而飞尘法则是创造画面明暗效果的一种铜版画技术。飞尘法作为铜版画创作中一种独特的技法,是在未被松香粉覆盖的区域进行腐蚀,产生细腻的线条和层次。其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与丰富的表现力。
其一,版画家在铜版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松香粉或其他抗蚀材料,然后将涂有松香粉的铜版放入加热箱,控制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通过加热使松香粉融化并附着在铜版上,从而形成抗蚀层,这个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避免过度加热导致松香粉层过厚或不均匀,以确保松香粉层既均匀又足够薄。其二,版画家在铜版上绘制出想要腐蚀的图案或线条。这个步骤通常使用针、刻刀等尖头工具在松香粉层上刻画出细致的图案或线条,由于松香粉层的抗蚀性,被刻画出的区域将不会被腐蚀液侵蚀。其三,将刻画好的铜版放入腐蚀液中进行腐蚀。腐蚀液将侵蚀未被松香粉层覆盖的铜版部分,形成细腻的线条和层次。腐蚀完成后,版画家要对铜版进行清洗和细节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松香粉和腐蚀液残留物,使画面更加清晰。
(二)铜版画技术的重要性
在铜版画创作中,技术是实现版画家艺术构想的基础。无论是线蚀法、飞尘法,还是其他技法,都是版画家通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精确而复杂的技术。这些技术手段为版画家提供了将创作意图转化为具体画面的可能。没有这些技术作为支撑,版画家的创意和想象将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技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始终为艺术服务。在铜版画创作中,技术的运用始终围绕着艺术的表达。版画家在掌握一定的技术手段后,会根据自身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构思。因此,技术是服务于艺术创作的,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
铜版画技术的发展也为铜版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拓展了铜版画的表现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材料、工具和技术不断涌现,为铜版画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丰富了铜版画的艺术语言。版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想,为技术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这种对技术的探索和尝试不仅推动了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丰富了铜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
三、从技术角度提高铜版画艺术表现力的有效策略
(一)熟悉铜版画的艺术特性
铜版画艺术创作中,为了提升画面整体的艺术表现力,需要版画创作者熟悉铜版画的艺术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其一,铜版画是依托线蚀、飞尘、软地等技法制作完成的,每种技法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在铜版画创作中,版画创作者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法,围绕创作主题进行合理运用,借此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其二,铜版画的线条表现力较强,深浅不一的腐蚀程度,从粗犷到细腻的线条变化,都能够为铜版画带来极强的艺术魅力。因此,版画创作者要充分掌握铜版画这一特性,精心布局画面,使铜版画呈现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其三,铜版画主要采用金属材料作为载体,金属材料具有独特的光泽、质感,可以赋予铜版画独特的艺术气息。这就需要版画创作者善于运用金属材质的特性,通过巧妙的构图与灵活的色彩搭配,创作出更加生动、真实的画面。
为了更加熟悉和了解铜版画的艺术特性,版画创作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加强对铜版画艺术特性的理论学习,了解铜版画的历史、发展、技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创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版画创作者也要欣赏不同风格的优秀铜版画作品,汲取和借鉴前人的创作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练习,融入现代元素,反复探索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
随着铜版画艺术逐步创新发展,铜版画的创作观念、材料、风格和技术逐渐多元化,除了铜版画常规的技术方法以外,还可以将拓印、混合拼用、立体塑性等手段作为铜版画创作的补充,赋予铜版画艺术新的面貌。
(二)灵活运用肌理元素
铜版画的肌理元素即画面上采用不同材质、手法和技术形成的各种纹理、质感,具体可以通过腐蚀、雕刻和印刷等过程实现,能够传递出版画创作者特有的情感思想和艺术理念。铜版画创作中,肌理元素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系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肌理元素丰富多样的特性能够极大地增强铜版画艺术的视觉表现效果,通过肌理元素的灵活运用使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得以提升。
为了实现肌理元素的有效运用,版画创作者应持续探索和创新多元的肌理制作技法,可以采用线蚀法、飞尘法、软地法等手段,创作出粗糙的颗粒、细腻的线条以及斑驳的纹理等肌理效果,极大地提高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带给观者丰富的视觉感受。除此之外,自然环境偶然出现的斑污、漏痕,玻璃的墙壁等可以为版画创作者提供丰富的灵感。这些意外的肌理元素能够有效激发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欲望,为铜版画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版画创作者要认识到,肌理元素的运用受到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要充分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新的肌理制作技法、表现方式,在实践中创作出更具艺术表现力的铜版画作品。
(三)合理运用色彩语言
铜版画创作前,版画创作者要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基本属性以及色彩之间的轻重、软硬、冷暖等基本关系。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规律,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来呈现画面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铜版画创作中,版画创作者要根据铜版画的特点并且围绕创作主题需要来灵活运用色彩语言,以混色为画面基调,依据稀薄油墨前后印制可以透色的特性实现不同色彩并置与混合,在擦版时通过反复叠压使画面色彩更丰富,同时注重肌理、色彩之间的有机融合,营造独特的意境氛围,以增强铜版画的艺术表现力,使铜版画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效果。例如,王家增创作的作品《牌戏人生》,大胆采用柠檬黄、橘红色来描绘人物,使人物形象和周围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创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并表达出自身的思想情感。不同版画创作者对不同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有所不同,会赋予色彩语言不同的内涵,而这种内涵主要源于版画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流露,是对自身细致观察和生活感受的深刻反映。因此,版画创作者要想更好地运用色彩语言,就要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进而促进版画创作中色彩语言运用更纯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铜版画艺术创作中,版画创作者应兼顾艺术性与技术性的融合,围绕创作主题合理运用不同的创作技术,凭借自身独特的创作技能和艺术理念对画面进行艺术加工,在丰富画面呈现效果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与个人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王若溪.传统版画艺术语言在数字漫画创作中的转化与融合[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04):85-87.
[2]朱雁兵.铜版画艺术专用纸张生产工艺要求与发展趋势分析[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9,38(04):27-31.
[3]于玉莲,覃代伦.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清代版画艺术史考论——以汉、满、蒙古、回、藏合璧木版画和铜版画艺术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1):11-16.
[4]臧树野.浅析丢勒铜版画——《亚当与夏娃》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影响[J].东方收藏,2022(07):126-128.
[5]洪潇亭.铜版上的中国 国际视野中的清宫铜版画与欧洲“中国风”版画研究[J].新美术,2022,43(03):117-127.
[6]李军.技术与文化的融合——铜版画早期在中国的传播[J].荣宝斋,2021(11):162-171.
[7]王功,费飞.铜版画视觉语言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与表现[J].铜陵学院学报,2021,20(04):97-100.
[8]张如怡.色彩与线条元素在铜版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究[J].美与时代(上),2020(02):37-38.
[9]张大凡.点、线、面在铜版画与平面设计中艺术特征之比较[J].艺术大观,2021(12):68-69.
[10]尹钊,吴鹏鹞,金光.古代“铜版画”几枚吉祥图案花钱赏析[J].收藏,2020(03):68-69.
(作者简介:赵润,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当代版画语言)
(责任编辑 王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