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研究

2024-11-07杨媛

参花(上) 2024年11期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推进,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一方面缺乏专业化人才和有效的技术支持,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与现代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相适应;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在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管理体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有效解决部分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1]

一、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

(一)见证历史传统,传承优秀文化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保护和展示这些文物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加深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文物是历史的物质遗存,是历史研究的原始资料。通过科学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可以确保这些历史记忆得以传承和延续,为后人研究历史、了解过去提供宝贵的实物证据。[2]

(二)促进文化传播,提升文化素养

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展示本地的历史文物,并呼吁人们进行保护,能够向当地居民和游客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他们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文物知识讲座、文物社区展览和文化节等,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

(三)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符号

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于培育和发展地域文化品牌也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地方的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它们构成了地方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和展示,各文物保护单位能够将当地文物打造成更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提升当地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许多地方通过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群和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成功打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揭示历史真相,助力科学研究

文物不仅是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在揭示历史真相、重塑历史面貌方面的作用也无可替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确保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妥善维护与保存,从而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个丰富且详尽的研究宝库。此外,文物还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比如,古代器物的精湛制造工艺、独特的建筑技术等,无不彰显着当时社会的科技成就与创新精神。通过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管理,我们能够进一步挖掘这些科学信息,促进科学技术的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创新,为现代社eq2YHAgLezAIAVQ+Ye0YAIitkSE1FujHOTvdJUiZEX4=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经济和资源的限制,文物保护所需的高精尖技术设备往往难以引进。这些设备对于检测、分析和修复文物至关重要,例如三维扫描仪、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这些设备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许多珍贵的文物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或受到人为破坏而逐渐损毁。此外,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还需要专业的修复、保存场所,但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往往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除了设备问题,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样是文物保护管理中的一大挑战。文物保护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涉及历史、考古、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需要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一些不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文物保护人才,从而导致人力资源不足,而现有工作人员又大多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无法满足复杂文物保护工作的需求,制约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影响了文物保护经验的传承。[3]

(三)文物修复项目进展缓慢

由于专业修复人员数量有限以及技术水平和设备限制,修复项目往往无法及时启动或完成,特别是复杂的文物修复工作,例如金属器件的酸碱平衡调整或脆弱陶瓷的完整性恢复。这不仅是对管理层的一大挑战,也影响了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展示效果。

另外,在一些博物馆中保存着大量的书籍和日常用品,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变化,它们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这些文物的修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例如,复原古籍的褪色字迹或修复断裂的历史文物,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实验和反复的尝试,才能找到最佳修复方案。文物修复项目不仅是对修复团队专业能力和耐心的考验,也要求相关机构在资源配置和管理策略上进行深入思考和适时调整,以提升文物修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现代化展示技术应用不足

现代化展示技术包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这些技术能够生动地展示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仍然非常有限。一方面,很多文物保护工作者对这些新兴技术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的操作和维护能力,导致即使有了设备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使文物展示工作往往停留在传统的静态展示和文字说明上,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更不能充分展示文物的内在价值和历史意义。另一方面,文物保护管理与现代化展示技术融合不足还体现在展览形式单一、创意不足方面。现代化展示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使文物展示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然而,很多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形式往往比较单调,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例如,许多博物馆和展览馆的展示方式依旧以静态的实物陈列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为主,缺乏互动性和故事性。这种传统的展示方式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需求,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容易感到乏味和审美疲劳,无法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也限制了文化机构的社会教育职能和文化传播职能,使文物的文化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实现。

三、新时期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质效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文物保护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确保文物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进,聘请更多的专业人员,购置先进的设备和材料,从而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还可以支持对文物的科学研究,促进文物价值的发掘和传播。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文物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修缮、维护、研究和宣传等。通过增加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一些文物数量多的文物保护单位,能够有效缓解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确保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存和传承。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倡导并构建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例如,可以组织讲座、展览、媒体宣传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捐赠、社会募捐等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修复和保护。这不仅能有效拓宽文物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还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与责任感,形成相关部门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良好格局。总之,增加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是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策略,能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推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

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专门的修复项目团队是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质量的一项关键举措,有助于提升文物修复的专业水平与效率。这一团队应由经验丰富的文物保护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他们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制订具体的修复方案,包括纸质文物、陶瓷器物、木质文物等,确保修复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还应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操作技巧和较高的数字素养,为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引进外部专家对修复项目团队进行科学指导能够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思路。外部专家通常具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或文物保护机构的工作经验,他们不仅能够提升文物修复的专业水平,还能帮助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合理完善的文物保护标准和操作流程,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和修复方案。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例,其邀请国内知名的文物保护专家参与一些重要文物修复项目,如旧居的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专家的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实现了修复工作更快更好地完成。[4]

(三)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

目前,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是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趋势。首先,在信息采集层面,数字化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高精度手段,能够全方位、无接触地捕捉文物的几何形态、色彩纹理乃至细微特征,构建起文物的数字孪生体。这一过程不仅避免了传统采集方式可能对文物造成的物理损害,还使文物信息得以永久保存,为后续研究、展示及修复工作提供了丰富而详尽的资料库。其次,在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数字化技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文物信息的集中化、系统化存储与管理。通过建立文物电子档案,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编目与索引,不仅能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与准确性,还便于进行跨地域、跨时间的协同工作,为文物的长期保护与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再次,可以利用红外监测、远程在线监测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文物的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确保文物修复工作的精准实施与高效管理,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效能。[5]最后,还可以引入数字化展示技术如AR、VR等,结合文物展览的主题内涵,带给观众具有较高艺术审美和丰富互动功能的文化体验,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四)建立文物保护档案数据库

构建全面的文物保护档案数据库,旨在实现文物信息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与定期维护更新,能够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效果。具体而言,文物保护机构应着手建立详尽的文物档案系统,该系统应全面覆盖每一件文物的核心信息,包括文物的名称、所属类别、年代背景、来源及当前保存状况等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实施年度的文物档案更新机制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数据库内容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这包括及时将新发现的文物纳入系统,完成其档案记录与高清图片拍摄,以保障新文物的顺利入库与展示。同时,针对老旧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展开细致的数字化修复与转化工作,以弥补历史遗留的缺陷,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文物信息的永久保存与传承。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既有档案,通过信息修复与补充,使文物档案更加完整、详尽,为文物保护与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6]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创新开展对于见证历史传统、传承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传播、提升文化素养、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符号、揭示历史真相、助力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面对缺少文物保护技术设备和人才、文物修复项目进展缓慢以及文物保护管理与现代化展示技术融合不足等困境时,应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文物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推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提升修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引入数字化展示技术来吸引更多公众关注文物保护,并建立文物保护档案数据库,以此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通过这些有效策略的综合应用,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质效将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珍贵的文化遗产,还将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志辉.新时期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惑及对策讨论[J].中国民族博览,2022(22):204-207.

[2]徐永宗.试论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及策略[J].牡丹,2021(16):190-192.

[3]张鹏.关于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J].收藏,2023(04):135-137.

[4]孙英.新时期加强文物保护的策略研究[J].参花(上),2022(06):53-55.

[5]魏春梅.新时期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21(05):134-135.

[6]张君平.新时期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策略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09):236-238.

(作者简介:杨媛,女,硕士研究生,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展示与利用)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