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之道
2024-11-07陈华文
书名
《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
作者李丽媛
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无数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如同璀璨的明珠洒落在祖国山河大地。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村落,不仅仅是留住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也是为了建设美好家园、拥抱幸福生活。《湖北大别山传统聚落活化利用研究》这本著作,以特定的区域为地理单元,从历史、文化、环境、建筑、景观等多个维度,探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之道,这对于当前乡村振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
本书作者李丽媛多年来专注于传统聚落、景观规划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书中,主要面向大别山区位于湖北的红安、麻城、英山、蕲春、罗田、团风、大悟和孝昌八个县市作为研究的“点位”,共分为七个章节,重点围绕大别山村落的形成、发展、特征、价值、保护、利用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书中,专门以大别山区的九房沟古寨堡建筑群、祝家楼村、向阳村等作为研究个案,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其保护和利用的科学对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厘清大别山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和装饰工艺,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这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更加有根有据。
一般来讲,聚落和村落的含义相近,而聚落则更有历史的穿越感。聚落也好,村落也罢,其实都指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大别山区云集着一批传统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大别山区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巨变,同时,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以来面临挑战。如何让大别山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勃勃生机,这正是本书所要阐述的核心内容。
该著作的第三章中,笔者针对大别山传统村落的特征,进行了生动“画像”。若对传统村落特征不能如实掌握,那么传统村落的当代价值、保护和利用都无法做到有效性和针对性。著作中指出,建筑特征方面,这一区域传统村落建筑主要分为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而民居建筑又分为无围合排屋建筑、围合式天井建筑以及街屋建筑。其中,围合式天井建筑是典型代表,其空间要素包括堂屋、边房、天井等。在景观特征方面,这一区域传统村落景观因其无意识自发的特性,呈现出自然灵活的特点。在建筑装饰方面,整体风格朴素清旷,建筑装饰顺应建筑材料的特性,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其装饰工艺以砖雕、石雕、木雕、彩画为主。著作的第五章中,对于大别山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开出了“药方”,如: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新型养老社区、大学生科研教育基地,发展特色产业、教育培训以及创建数字博物馆,等等。
二
目前,不仅湖北大别山传统村落保护受到高度重视,全国各地也是如此。如何利用并盘活传统村落资源,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段时期以来,居住在传统村落的居民,为了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纷纷外出务工,加上环保意识薄弱,传统村落及周边的人居环境令人忧心,有一些村落处于“空心”状态,还有的传统村落,夹杂着毫无设计风格的建筑,严重影响视觉审美。阅读本书之后,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笔者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是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不管是哪一种规划,必须做足调查研究的功课,传统村落规划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摸清传统村落“家底”,追踪溯源,进行分类统计。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规划,要尊重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充分听取居民建议。当前有些地方,对于传统村落进行抢救式保护,但是在此过程中,有时犯了心急的毛病,很多规划草率上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有的地方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性修复中,不但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还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
其次是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归根到底是为了村落里的居民过上幸福生活,强化对家园的认同感,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利用传统村落资源的过程中,不能与民争利,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一些传统村落的居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才是出路。各地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时,要在政策、资金、就业方面,主动向居民提供支持,引导居民参与其中,要在政策、感情方面把居民“引回来”,也只有如此,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才会不变味、不褪色。
最后是走综合发展之路。传统村落如果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那么这种保护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并非长久之策。现在很多人在城市生活时间久了,希望到有特色的村落去旅行度假,那么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设施齐备的传统村落,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要与文旅、康养、教育等结合起来,既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两手都要抓,不能让传统村落仅仅停留在“美丽风景”的单一层面,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传统村落在未来才会更有生命力。
而今,全国各地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书作为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具有现实的参照和借鉴意义。传统村落见证了我们先人筚路蓝缕的历史轨迹,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与精神财富。我们要保护好传统村落,有效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促其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释放出新的能量。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新书速递
《一个古生物学家的多面人生》
苗德岁【美】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苗德岁,既是古生物学家,更是翻译家、科普作家、科学史评论家。本书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展现科学和人文水乳交融的优美之时,细润无声地呈现出科学发展的曲折过程、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这一主题脉络。尽管书中收录的文章体裁不一(序跋、书评、散文、随笔等),话题多样,但这些文章都是围绕着科学研究(尤其是古生物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科学家(特别是作者有幸师从过的几位中国古生物学家)和科学史(从达尔文到E.O.威尔逊)等主题展开的,为青少年读者和所有对科学及人文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场精神美食盛宴。
——孙颖捷